海洋化学百科

深海环境

2023-02-28

深海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环境区。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所覆盖,而几乎94%的洋底和86%的洋区其深度超过2000米。一般来说,超过2000米深,其物理环境条件是恒定不变的。在海洋中温度的变化普遍是小的; 从北纬50°到南纬58°最大变化范围仅为0.6—3.6℃。在任何一个地理位置上,都能看到微小的季节性温度变化; 由于紧靠海底的水稍暖些,超过2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度会有稍大的变化。深海环境的平均盐度为34.8±0.2,而且盐度的季节性变化很小。深海环境的含氧量高而恒定,在2900—4000米之间,含氧量的范围为6.30—6.34毫升/升。深海环境的光线仅由那些发光生物所产生,因为照射到洋面上的光线仅能穿透很短的距离。尽管由宇宙线所照成的幅射可被表面水体所吸收,并不能影响深海生物的突变率,因为在海洋沉积物中发现有放射性元素。某些放射性元素,如镭的含量较高,可能影响深海生物的进化速率。大部分海底被柔软的由浮游生物体的残骸和红粘土所组成的细粒淤泥所覆盖。这种淤泥是由占优势的浮游生物,像放射虫、有孔虫、球房虫、翼足类或硅藻所组成。深海沉积物主要是从远洋沉积物衍生而来,也有些起源于大陆物质。深海环境唯一的特点是那里的流体静压很大。大部分深海动物生活在2000—6000米之间,因此受到200到600大气压的压力。在更深处,那里有一些分散的动物区系,压力超过1000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