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鲍鱼的摄食习性

最近更新:2023-03-04

1.食性

鲍摄食的食物种类,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

鲍的担轮幼虫孵化后,仍然依靠卵黄内的营养物质,作为幼 虫继续发育所需的能量来源,一直发育到匍匐幼体才开始摄食 外源性食物。鲍的幼体摄食底栖硅藻,摄食时利用吻部的频繁 伸缩活动,舐食基面上的底栖硅藻。从上足分化幼体开始,摄食 量逐渐增大。

稚鲍除了摄食底栖硅藻外,还摄食小型底栖生物、有机碎 屑,以及藻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鲍出现第一呼水孔以后,摄食 量明显增加。10毫米以上的稚鲍,可以摄食柔嫩的海藻叶片。 再进一步发育,就可以像成鲍一样摄食了。

成鲍为杂食性动物,食物种类以褐藻中的海带、裙带菜、鹅 掌菜、羊栖菜、马尾藻等为主,还可摄食石莼、浒苔、礁膜等绿藻 类,以及石花菜、紫菜、江蓠、海萝等红藻类。成鲍还能摄食硅 藻、高等植物的大叶藻以及一些小型动物,如桡足类、有孔虫类、 水螅虫类等。

稚鲍和成鲍还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鲍的人工配合饲料主 要由海藻粉(海带粉或裙带菜粉)、鱼粉(或其他动植物蛋白源)、 添加剂(褐藻酸钠、维生素类等)、防腐剂(山梨醇、碘化钾等)、粘 合剂、诱食剂等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加工而成。

2.摄食方式

鲍是舐食性贝类,摄食时是利用齿舌舐食藻类,边匍匐爬行 边咀嚼食物,食物贮藏在食道囊和嗉囊中。

鲍的摄食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鲍的摄食主要是在夜间进 行,白天很少摄食。据试验观察,皱纹盘鲍的摄食活动,从黄昏 到日落摄食率逐渐加快,而从日落到半夜其累加摄食量基本呈 直线上升。

3.对食物的选择性

鲍在多种食物同时存在时,对不同的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幼鲍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弱,可供选择的食物范围较宽;成鲍 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强,可供选择的食物范围较窄,并且摄食单一 性的倾向更为明显。试验表明,用几种海藻投喂不同年龄的皱 纹盘鲍时,1龄鲍最喜欢摄食海带,其次为蛎菜(绿藻类)、红藻 类;2~3龄鲍摄食海带、蛎菜与松节藻(红藻类),而不摄食其他 海藻;4龄鲍只摄食海带和蛎菜。

通过试验研究皱纹盘鲍成体的摄食习性,在养鲍笼内同时 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巨藻嫩叶、海蒿子、鼠尾藻、萱藻等6种 褐藻,石莼、礁膜2种绿藻和红藻的石花菜。发现鲍最喜欢摄食 的是巨藻嫩叶和裙带菜,对这2种藻类的摄食量分别占总摄食 量的30.6%和20%,对海带的喜食程度占第3位。使用海带苗 和石莼两种食物混合投喂,结果鲍摄食海带苗占全部摄食量的 88.8%,而石莼仅占11.2%,说明鲍对各种食物的喜好程度是 不同的。在多种食物搭配投喂的情况下,鲍首先摄食它最喜欢 的食物。当然鲍在被动摄食状态和饥饿状态时,对食物的选择 性就变得不明显,只能摄食仅有的食物。

有趣的是,如果在投喂鲍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一些水果提 取物,可大大提高鲍对配合饲料的选择性。樱桃、葡萄、苹果、 梨、李子、甜瓜、椰子汁等15种水果的提取物,对盘鲍具有一 定的诱食作用,并且浓度越高,诱食作用越强,其中以樱桃的 诱食效果最佳。所以,用水果提取物作为鲍配合饲料的诱食 添加剂,不仅使鲍增加了对配合饲料的嗜食性,而且有利于提 高饲料效果。

4.鲍的壳色与食物的关系

鲍的贝壳颜色与摄食的食物种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幼鲍 的壳色与食物的关系较为明显。当鲍摄食的食物种类发生长时 间持续变化时,壳色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室内人工饲育条件 下,皱纹盘鲍的稚鲍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壳色呈暗红色;摄食含 有鱼粉和海带粉的人工配合饲料时,壳色变为翠绿色或灰白色; 如果给幼鲍投喂石莼、浒苔等绿藻时,多数个体的壳色也呈现翠 绿色或灰白色。根据这一特点,可对人工饲育的稚、幼鲍投喂含 有特殊食物色素的食物,利用其特殊壳色作为人工放流鲍苗的 标志。

在自然海域,北方的皱纹盘鲍长期摄食海带或裙带菜时,贝 壳颜色多呈褐色或暗绿色;长期摄食马尾藻时,壳色呈暗褐色; 长期摄食红藻类时,壳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南方的杂色鲍长 期以硅藻为食物时,壳色呈枣红色;摄食石莼、浒苔、礁膜等绿藻 时,壳色呈翠绿色;如果兼食硅藻和绿藻,壳色则出现翠绿、枣红 色相间的色纹;长期摄食江蓠等红藻类时,壳色大都偏向红褐 色。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各种鲍都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稳 定的摄食嗜好性,也就形成了鲍各自的贝壳颜色。所以,根据鲍 的壳色,可以大致判断鲍自然栖息海域的海藻种类,但食物并不 是影响鲍壳色的唯一因素。鲍的壳色往往与生活环境周围的岩 礁颜色相似,这与许多生物的保护色一样,是鲍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利用贝壳颜色作为伪装,防御敌害生物侵袭、自我保护的一种 适应。

此外,有人认为,鲍的壳色除与食物种类有关外,还与鲍自 身的种类及遗传、代谢等内在因素有关。例如,同样摄食巨藻, 红鲍生成的壳色呈砖红色,桃红鲍的壳色呈红褐色或绿褐色,而 黑鲍则呈暗蓝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