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浮岛式”施肥

2023-03-06

目录

施肥的原理

大水体施肥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施肥和安全施肥。常规的水面泼施和浅水区堆施的方法,不仅易散失浪费,且还会造成缺氧,并因厌氧分解积累大量对鱼蚌生长有害的物质,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H2S、NH3、CH4等,造成水质恶化,肥力分布也不均衡。“浮岛式”施肥是通过对一个个“岛状肥料台”(或称人工肥岛)定期定点添施肥料,以改善珍珠养殖水区表层水体营养条件的一种经济、安全的施肥手段。从理论上说,人工泼洒的肥料在水相迁移扩散过程中主要有5种形式,即重力扩散、微观扩散、生物泵作用、风力或水力扩散、混合扩散。在重力扩散中,肥料在水中一面溶解一面沉降,并在底部逐步沉淀堆积。这些沉淀堆积的肥料通过厌氧生物不完全分解而释放出的营养盐一部分被底泥吸附固定,另一部分也因温跃层的阻隔而不能对水表层的珍珠养殖区进行有效的补给。因此这种施肥方式对育珠生产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而“浮岛式”施肥,不仅可以利用“岛状肥料台”的托盘作用消除重力扩散造成的损失,而且还能借助物理扩散及生物泵的作用,源源不断地向珍珠养殖水区提供营养补给,而达到经济安全的施肥效果。

肥岛效应

“浮岛式”施肥可产生与其它生理场相类似的“场效应”。即通过人工肥岛设置在水表层的特定条件(溶氧丰富、光照充足、水温稳定等),使定期添加的有机肥料得到迅速、有效和完全的分解,并克服了常规施肥中的重力扩散损失和吸附损失,起到均恒施肥和科学施肥的作用。人工肥岛四周表层水区始终可维持一个持续性长、有效营养盐浓度高的“肥力场”,可为蚌珠的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特殊的生长加速器的效应,称“肥岛效应”。人工肥岛的主要功能,一是为水体供给营养盐类,促使浮游生物快速生长繁衍,为蚌珠生长提供饵料;二是直接为蚌珠生长提供有机碎屑等饵料。

人工肥岛设计

人工肥岛的肥力强度会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的吸收和自身肥力衰竭而降低。为了维持肥岛效应,必须对人工肥岛定期添肥。为了定量表达距人工肥岛不同距离的相应营养盐的有效浓度,可用肥力强度公式来表示:

Er=aG/r2t

式中Er为距人工肥岛长度为r的有效营养盐浓度,即肥力强度;r为距人工肥岛中心的距离;t为人工肥料上次添加肥料至测试时的时间;a为比例常数;G为人工肥岛营养盐的有效浓度。由公式可知,肥力强度Er与G成正比,与t及r2成反比。
在无风情况下,单个人工肥岛最大影响半径约8米,其边沿的肥力强度仅约为中心的1/64,故单个的人工肥岛其边沿影响效果十分有限。人工肥岛的影响范围还与风向、风速、流向、流速、珍珠蚌的放养密度(即生物泵作用的强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其肥力场在空间的分布,即不同营养盐浓度的等值线图,不是呈同心圆排列,而是近似椭圆分布。为使人工肥岛的肥岛效应持久稳定,必须每隔7~10天添加肥料1次。多个人工肥料应排成梅花形。人工肥岛的有效半径选最大影响半径的1/2,即4米,其岛间距可为8米。这样,通过肥力场的互相重迭覆盖,可使边缘水区的肥力强度大大增强。

为降低成本,应做到就地取材,如用毛竹,编制成直径和高均为40厘米的肥料框,然后再用毛竹或泡沫塑料浮子,使其悬置于水面。框眼目大1.5厘米左右,人工肥岛设计间距8米,并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