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投饲技术

最近更新:2023-03-14

目录

投饲量的计算

投饲量的计算方式主要依据放养水生动物的数量、规格、增肉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综合推定。以草鱼为例,某池塘面积5亩,平均每亩放养草鱼30千克,计划草鱼净增肉倍数为2,则每亩净产草鱼30×2=60千克(草鱼实际增肉倍数为2.5~3,扣除其成活率,故按2计算。草鱼以吃水、陆生植物为主,其水草的饲料系数为50千克或旱草为25千克,则每亩草鱼所需摄食的水草量为60×50=3000千克,5亩池塘共用水草3000×5=15000千克;如以旱草计算,则为60×25×5=7500千克。如果投喂商品饲料(元麦)的饲料系数按4来计算,则为60×4=240千克(元麦)。其他鱼类类推。1年中每月计划投饲量的计算,主要根据当地天气、水温、水生动物的生长及历年经验等情况来判定。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3月上旬,水温回升到10℃以上,开始投放渔用饲料,投饲料可控制在0.6~1%。以后随着水温升高,渔用饲料的投放量也相应增加,5月份控制在2%左右;到6月底或7月初,上升至全年的最高峰3~4%;在7、8月高温季节,控制在2.5~3.0%,此后,水温开始回降,投饲量也相应减少,从9月初的2.2%,减少到10月份的1.3%左右。日投饲量的计算,则根据月投饲量的百分比分上、中、下三旬安排。中旬为当月投饲量的平均数。本月中旬和上一个下旬的投饲量之差的一半,加中旬投饲量,即为下旬的投饲量;中旬投饲量减去差额,即为上旬投饲量。从9月份起,上、下旬相反(加或减)。日投饲量还要看当天气候变化(晴、或雨、或阴)、水生动物摄食情况(强或弱),尤其是水环境的影响,而及时加以调整。

投饲技术

掌握“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水生动物的摄食情况)、“五定”(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定人)的原则,保证水生动物能及时吃到新鲜、质优、量足的渔用饲料。养殖水生动物(除冷水性的虹鳟及热带性罗非鱼白鲳等外),一般在水温6℃开始摄食,10℃以上开始生长。所以,一般在立春前后开始投放饲料。秋后天气变冷,水温下降到10~15℃,水生动物还摄取少量饲料,所以仍需要投饲。适当延长投饲时间,有利于水生动物的快速生长(延长生长时间)。不过在水生动物开始摄食时(初春),这时水温低,以午后2~3时投喂为好,宜选质软(嫩)、易消化吸收的渔用饲料。这样,因水生动物经过越冬或冬眠,消耗了一定的体内营养,需要及时补充。清明以后,水生动物随着水温的上升,摄食量也随之增加,并投易消化、营养高、质嫩的优质渔用饲料。谷雨至立夏,水生动物食欲开始大增,投饲量应酌情增加,但不宜过多,由于气候关系,变化无常,极易引起疾病。夏至前后,正值梅雨季节,投饲要适量。小暑以后,天气转为正常,水温适宜,水生动物摄食量大,生长旺盛。这也正是水、旱草和各种贝类的繁殖生长季节,可逐步增加投饲量,但不宜一次投饲过多,以防过剩而引起水质恶化。7、8月份有台风时可以日夜投饲。“白露汛”由于天气变化无常(由热转冷),也是易生疾病的季节,应注意适量投饲。霜降以后,水生动物的食欲减退,可以减少投饲量。

总的来讲,投饲必须做到匀、足、好、合理、适口等。

根据水生动物对渔用饲料的需要量,做到均匀投喂,不时多时少(甚至缺乏),这不仅利于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疾病的防治,而且对提高渔用饲料效率有很大实用意义。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投饲量增加到体重的13.5%以后,再迅速减到10%左右时,则原来的体重就不能维持了,便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这就说明水生动物体重的维持量,是随着平时摄食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意味着不规律的投饲方式会导致饲料效率的下降,因此,要做到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而均匀投饲。

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生动物对渔用饲料的需要量,有利于快速生长。降低维持性渔用饲料的比例,提高生长性渔用饲料的比例,是降低饲料系数的决窍。

渔用饲料要做到新鲜、适口和营养全面。即使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水生动物,也要在注意到水生动物的食性,适当投些水生动物爱吃的天然饲料,是最符合对营养的需要,摄食强度大,生长快,一般不会产生营养缺乏症,如草食性的水生动物,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外,最好投喂一些鲜嫩、适口的水、旱草,有助于消化吸收。

掌握投放饲料的适度。一般来讲,开始投喂饲料时,由于水生动物经过漫长的越冬期,体内营养消耗许多,急需营养(从饲料中获得)来补充,但此时它们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恢复,要大量摄取饲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时水温还偏低,不属于适温范围)。因此,开始投饲时,应投喂一些营养全、易消化的饲料。可是到了快结束投饲时,因为水生动物快进入“冬眠”期,为了让其安全越冬,此时应增加一些含脂量比较高的饲料,以增加水生动物体内脂肪的积累,有利于御寒。

在投放饲料的营养成分上,上半年应适当增加一些碳水化合物和含钙的无机物质;水生动物进入越冬前期应投喂一些含粗脂肪高的饲料,以促进其长“膘”。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渔用饲料不仅要讲求营养,而且还应注意其颗粒的大小,也就是要加工成营养全的适口性好的渔用饲料,这样,才不致于因大颗粒饲料当小的水生动物一口吞不进,而必须“啃”着吃时,由于边“啃”边吃,势必失散一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如果颗粒太小,个体大的水生动物一口吞几粒尚感不足,长时间的摄食,会引起体力过度消耗,会影响其食欲。在投饲过程中,与当时的水温、水中溶氧量等均有直接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及投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