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如何辨别油鱼和鳕鱼

最近更新:2023-01-29

最近油鱼冒充鳕鱼的事件又一次将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在大众面前,水产百科提醒您,本文对您及您身边的叫家人朋友非常有参考意义,建议您点击页面右侧的分享,将如何辨别油鱼和鳕鱼的方法分享给您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如何辨别油鱼和鳕鱼

油鱼的外表颜色相对较深,而鳕鱼较浅。
此外,油鱼表面有小刺,而鳕鱼相对光滑,油鱼的肉比鳕鱼要硬。
煎炸时,油鱼油较多,而鳕鱼较少。

鳕鱼与油鱼的比较

银鳕鱼是冷水深海鱼,肉质细嫩,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原产于从北欧至加拿大及美国东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在欧洲被称为“餐桌上的营养师”,因此一般吃的“鳕鱼”指的就是“银鳕鱼”。一般捕捞个体的体重可达11.5公斤,最大的可达1.8米长,91公斤重。目前鳕鱼主要出产国是加拿大、冰岛、挪威及俄罗斯,日本产地主要在北海道。鳕鱼已被列入濒危鱼种,捞捕量被严格限制。银鳕鱼肉质细嫩,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在欧洲被誉为“海中黄金”。真正的银鳕鱼看上去鳞片小,身上有小小的银色圆点,肉色较浅。
鳕鱼品类很多,以银鳕鱼最好,水鳕鱼也是鳕鱼的一种,相比鳕鱼价格低,营养也差了不少。
市场上的鳕鱼都是去头、切块销售,一般人很难分辨银鳕鱼的真假,不过从价格、鳞片、肉质可以分辨。真正的银鳕鱼看上去肉质细嫩,鳞片小,身上有小小的银色圆点。银鳕鱼口感甜滑,可以像三文鱼那样蘸辣根生吃。而水鳕鱼肉质松散,水多,口感差,鳞片大而硬。
油鱼肉质较硬,肉色较暗淡。学名为“异鳞蛇鲭”、“棘鳞蛇鲭”,还有“仿鳕鱼”、“牛油鱼”等别称,属深海鱼,含大量油脂,占体重的约18%至21%”。部分人食用后会累积于直肠,导致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但中国并没有禁止食用“油鱼”或龙鳕鱼。国外,油鱼多作工业用途,主要是提炼工业用润滑剂。“油鱼的贸易价值并不高,属低价鱼类,在我国浙江、东海等地就有,价格也比较便宜,因此不少酒楼和超级市场都愿意将油鱼充任鳕鱼出售。

水产百科提醒,首先看肉质,肉要是白色就是鳕鱼,皮肤灰色中间有白点,这种情况一般是去鳞的鳕鱼。油如果去鳞的话是棕色或者黑色,又因为它肉质含有大量脂肪和蜡质,所以油浸出来成黑色,或者氧化成了褐色,如果有皮的话也比较粗糙。

鳕鱼与油鱼,两者的口感有着明显差别。银鳕鱼口感甜滑,入口即化,肉质非常细腻,可以像三文鱼那样蘸辣根生吃,有独特的清香和鲜味。油鱼用油煎熟后有肉香味,吃起来十分油腻,煮熟后肉质很粗,口感较差。

区别详细说明

首先,两者最直观的差距体现在价格上。鳕鱼有很多种类,如“太平洋鳕鱼”“大西洋鳕鱼”“狭鳕”等,每种鳕鱼的外观和口感都有所不同,价格上也有差异。但是无论何种鳕鱼,其售价都比超市里的所谓“银鳕鱼”和“鳕鱼块”要贵得多,而且鳕鱼大部分出口,而好的鳕鱼,价格可达到每斤数百元。
其次,在外形和质感上也能分出两者的区别。
完整的“油鱼”与鳕鱼在外形上相差很大,一般不可能混淆,但是若将两者均切成块冷冻后出售,就很难分辨了。一个比较实际的分辨方法,是把鱼块解冻后用手摸。一般来说,“油鱼”的肉质较硬,肉色较暗淡,而鳕鱼肉质较软,肉色较清。
再次,两者的口感也有着明显差别。“油鱼”用油煎熟后有肉香味,吃起来十分油腻;煮熟后肉质很粗,口感较差。而鳕鱼入口即化,肉质非常细腻,有独特的清香和鲜味。
如果对油脂的耐受程度较低,或处于某种特殊的状态(如生病、怀孕时),则应尽量避免购买。
如果是买来给身体相对较弱的孩子或老人吃,应当特别慎重,如孩子或老人食后发生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
在烹饪时,应尽量去除鱼身中所含的油脂。

禁止油鱼食用入口的国家

因为油鱼容易引发腹泻,由于引发腹泻的机制未完全明确,油鱼已被全世界多个国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单,不少国家禁售或不建议国民食用油鱼。
美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禁运该鱼,现已经解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然反对进口和州际交易油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列油鱼为“有毒鱼”,禁止入口。
欧盟:出售蛇鲭科鱼制品时,须以包装形式出售;必须加上适当标签,提供有关烹调方法的资料;必须标示有关鱼类可造成肠胃不适的风险;标签必须附有学名及俗名。
意大利:官方列为禁止入口鱼种。
澳大利亚:公告为不建议食用鱼类。
新西兰:政府建议业界不要供应连皮的油鱼予食客,食肆应告知顾客有关的健康风险。
加拿大:建议不要大量食用;采用能去掉部分鱼油的方法调制,减少潜在风险。
新加坡:政府要求业界必须正确标示两种鱼类,并建议采用烤的烹调方法,减少当中的油分。
英国:英国食品标准局于2001年及2003年发出警告,指示食物供应商,勿将油鱼与相似的鱼类混淆。
中国香港:2007年8月,食物安全中心推出《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入口商都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同时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油鱼这样鱼类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规定,只对河豚等极少数鱼类下了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