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最近更新:2023-02-02

1.花鲈

鲈鱼又名花鲈,也叫七星鲈、寨花、鲈子等,身体长而且扁,略呈纺锤形状,头中大,吻尖突,眼中大,口上侧位、斜裂。体被栉鳞。背鳍棘11~12个。一般身体呈银白色,背部灰色。背侧及背鳍鳍膜具黑色斑点,尾鳍、臀鳍、胸鳍均为灰色,背鳍鳍条部及尾鳍边缘黑色。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鲈鱼

鲈鱼为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鲈鱼喜欢栖息于河口的咸淡水处,冬季栖息于水深10~14m处,春季栖息于8~9m处,夏末秋初活跃于河口处。幼小的鲈鱼常集群摄食栖息,成鱼则分散。鲈鱼为肉食性鱼类,一般摄食活体的鱼虾。1龄鲈鱼体重可达300~400g。一般雌鱼3龄、雄鱼2龄,体长60cm左右时即可达到性成熟。鲈鱼在秋末于河口处产卵,每年春夏之间幼鱼成群进入淡水,冬季返回海水。

鲈鱼的产卵水温是14~22℃,盐度是8~19。鲈鱼的卵属于浮性卵,呈半透明、橘红色。刚孵化出来的仔鱼体长4.42~4.6mm,体长1.8cm的稚鱼在外形上与成鱼已经相似。

山东省沿海鲈鱼苗种的资源丰富,而且鲈鱼的人工育苗已经过关,养殖鲈鱼不存在苗种和鱼种问题,养殖成活率一般在90%~95%。

2.黑鲷

黑鲷又称海鲫、黑加吉。鱼体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前端稍尖,体被中大弱栉鳞。背鳍鳍棘强大,以第四鳍棘最强;臀鳍第二鳍棘最强。身体灰褐色,具银光色泽,头部色暗,腹部颜色较淡。侧线起点处有一黑斑,体侧有若干条褐色纵条纹,各鳍边缘黑色。

黑鲷为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黑鲷喜欢栖息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的浅海,一般不做远距离洄游。以小鱼虾为食物,或用尾部挖掘软体动物及环节动物为食。黑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体长1cm的幼鱼全部都是雄鱼,15~20cm的鱼为雌雄同体,25~30cm大部分为雌鱼。性成熟在4~5月,当水温达到14~15℃、盐度14以上时黑鲷便可以产卵,黑鲷卵为无色通明的浮性卵。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全长1.96~2.06mm,60天的幼鱼全长3cm,外形与成鱼相似。1龄鱼体长12.1cm,2龄鱼体长18.7cm,3龄鱼体长22.4cm。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黑鲷

黑鲷人工繁殖问题已经解决,因为黑鲷的食性杂、适应性强,很适合网箱养殖,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水产养殖网都把黑鲷作为深水大网箱养殖的品种之一。

3.真鲷

真鲷俗称加吉鱼、铜盆鱼。真鲷身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头大,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体被弱栉鳞。体色暗红,腹部银色,背侧散布若干鲜艳的蓝色小点,尾鳍后缘黑色。每100g真鲷肉含蛋白质19.3g,脂肪4.1g。真鲷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传统名贵的海产珍品。

真鲷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亚洲东部沿海及印度、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分黄渤海、东海及福建南部、广东近海三群。栖息于底质为礁石、沙砾或贝藻丛生的水域,生活水深30~90m。真鲷喜欢集群,游泳迅速,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小鱼虾及藻类等。每年3月以后,真鲷从20多米等深线的越冬海区向近海做索饵洄游;10月以后鱼群集结在内湾进行繁殖;12月下旬返回深海越冬。

性成熟雄鱼在2龄以上,雌鱼在3龄以上,怀卵量在100万粒左右,属于分批进行产卵的类型。真鲷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卵的直径在1.01~1.04mm,水温20.8~23℃经过31h受精卵孵化出仔鱼,出膜5天的仔鱼全长3.2~3.3mm,第66天的鱼苗全长2cm。幼鱼当年体长可以达到16cm,体重150~190g。真鲷生活的最适宜水温为20~28℃,18℃以上食欲旺盛,11.5℃停止摄食。真鲷食性杂,适合于网箱养殖。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真鲷

4.河豚

河豚又叫东方鲀,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我国海域大约有15种,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及东海。河豚身体呈亚圆筒形,尾部稍侧扁,头宽而圆。我国常见的河豚主要有虫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豹纹东方鲀。其中以红鳍东方鲀最为名贵,经济价值最高,是名贵高档的海产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在日本市场更是价格昂贵。

河豚为底层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欢栖息于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河豚为底层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欢栖息于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河豚的体内具有气囊,一旦遇到敌害时气囊会充气,使腹部膨胀,借以吓跑敌害生物。河豚还具有相互咬斗、鼓腹、潜沙、咬齿、鸣叫等特性。其食性比较杂,以软体动物为主食,也摄食虾、蟹及鱼类等。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黄鳍东方鲀(条纹东方鲀)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暗纹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产卵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卵场水深20m,盐度32~33,在沿海和口附近都可以发现产卵的亲鱼。性成熟年龄雌鱼最小为3龄,雄鱼最小为2龄,一般3~4龄。个体怀卵量从几十万粒到100万粒,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卵子直径1mm左右。受精卵一般经过10天可以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4mm;第16天长成稚鱼,全长6.4mm,背鳍、尾鳍及臀鳍已经分化;第25天长成幼鱼,全长达1.8cm,体形与成鱼相似。

河豚经济价值很高,全身都可以利用,人工育苗技术早已过关,而且还引进了日本的河豚进行优质苗种的培育。特别是红鳍东方鲀个体较大、肉质细腻、味道极为鲜美,适合于加工风味独特的生鱼片,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此外,东方红鳍鲀的鱼皮可加工成鱼皮胶或装饰工艺品,卵巢及肝脏等可提取毒素用于医药行业。

5.牙鲆

牙鲆又称为牙片、片口、比目鱼,分布于太平洋西岸千岛群岛到香港海域,我国沿海各地、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牙鲆的两只眼均长于头的左侧,有眼的一侧为深褐色,被以栉鳞;无眼一侧为白色,被以圆鳞。口硬而大,两侧口裂等长。胸鳍短具有许多分支软条,腹鳍基部短,与臀鳍分离。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牙鲆

牙鲆为冷水性近岸底栖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的浅海,成鱼因产卵和索饵需要进行季节性的深浅水域移动。牙鲆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饵料,其中以日本鳀鱼、玉筋鱼最多,其次是竹荚鱼、鲐鱼等的幼鱼或褐菖鲉、杜父鱼、鲽等底层鱼类。牙鲆一般在2~3龄时开始成熟,成鱼最大体长70~80cm,重4~5kg。牙鲆属分批产卵型,产卵期2~6月,盛期为5月,卵产在近岸水深20~50m,潮流畅通,底质为沙泥、沙砾或岩礁地带,产卵水温11~17℃。卵为无色透明、球状的浮性卵,卵径0.9mm。初孵仔鱼全长2.4~2.9mm,3个月幼鱼达6cm以上,此后生长速度极快,每个月约长4cm,到秋季可达20cm左右。牙鲆的耐温范围为2~27℃,生长适温为15~25℃,水温25~27℃时摄食量急剧下降,超过27℃几乎不摄食。海水盐度最好不低于31。牙鲆性成熟年龄雌鱼为4龄,雄鱼为3龄。与大多数鱼类成熟后生长显著变慢的特点不一样,牙鲆具有性成熟后继续生长的特性。

牙鲆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是加工生鱼片的好原料。与真鲷等鱼不同的是,牙鲆在低水温时的生长发育存活率明显高于高水温,这对于网箱养殖的空间和季节利用具有特殊意义。放养体重100g的鱼种,一般经过18个月的养殖,可达到500~1000g的商品鱼规格。

6.大菱鲆

大菱鲆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992年从国外引进的养殖品种。大菱鲆的身体扁平近似圆形,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具点状黑色素和少量皮刺,无眼侧呈白色。背鳍与臀鳍无硬棘,很长。尾鳍较小,头较小,身体中部肌肉丰硕。内脏团较小,身体可食用部分多于牙鲆。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大菱鲆

大菱鲆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自北欧南部至北非北部均有分布,主要是北海和黑海西部沿岸。大菱鲆为冷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泥沙底海区,生活适宜水温7~22℃,最适宜水温14~17℃,致死的最高水温为29℃左右,致死的低温水温为1~2℃,对盐度的耐受范围是12~40。大菱鲆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内,幼鱼期摄食甲壳类和多毛类,成鱼期摄食小鱼、小虾等。人工养殖中大菱鲆可摄食配合饲料,饲料转化率较高。

大菱鲆生长迅速,在自然水温虾养殖35个月,平均体重接近3kg,年平均增长1kg左右。大菱鲆的性成熟年龄雄鱼为1龄,雌鱼为2龄。自然成熟期为每年的5~8月。人工培育的亲鱼,在人工控制水温、光照等环境条件下,1~10月均可以获得成熟的卵子。用人工授精方法获得的受精卵,孵化出仔鱼后,经70~80天的培育全长可达到30mm,完成着底变态进入幼鱼阶段。目前大菱鲆苗种已经完全可以按照生产者的需要进行生产。

7.大黄鱼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头钝尖形,口裂大,吻不突出。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末缘黑褐色,臀鳍、腹鳍及胸鳍为鲜黄色,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大黄鱼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我国特有的地方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的范围。大黄鱼属于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m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有春秋两个季节。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可以按照生产者的要求提供鱼苗或鱼种。

8.黑鲪

黑鲪又名黑鱼、黑寨、许氏平鲉,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渤海和东海都有分布,在北方沿海常年可以见到黑鲪。黑鲪的肉质鲜嫩、洁白,脂肪较少,软硬适口,尤其适合于清蒸和做汤。黑鲪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是网箱养殖的较好种类。

黑鲪身体延长侧变,体长一般为20~30cm,体重100~300g,吻较尖,背鳍一个,尾鳍圆形,身被细圆鳞。背部及两侧黑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胸腹部灰白色,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黑鲪属于冷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欢栖息于浅海岩礁之间或海藻丛中,不喜光。春秋季可结成小群,做短距离洄游,较耐低温。适温范围8~25℃,14~22℃生长最快,5~6℃停止摄食,致死温度1℃。黑鲪为肉食性鱼类,属于游泳摄食类型。摄食量大,十分贪食,胃的饱满度高。低龄鱼的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7.5%,饱食量达11%左右。生长较快,人工苗种养殖第二年可达250g,第三年达600~800g。寿命一般为5~8年,最大个体体长50cm,体重超过10kg。5龄以前生长快,5龄以后生长速度下降。山东省近海自然苗种数量充足,人工繁殖也已经过关,网箱养殖所需要的鱼苗或鱼种有足够的保证,养殖成活率一般在90%~95%。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黑鲪

9.六线鱼

长线六线鱼为沿岸浅海定居性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类似于石斑鱼,对低温的适应性很强。六线鱼食物链较短、生长快、经济价值高,可以活鱼上市,是北方网箱养殖的理想鱼类。

六线鱼身体为长椭圆形,侧扁。头近似锥形,口稍小,大部为栉鳞。两侧各有5条侧线,背鳍长,尾鳍截形。身体呈黄褐色,色彩艳丽。六线鱼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我国产于黄、渤海。在山东半岛沿海,六线鱼的产卵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属于一次性产卵鱼类,产卵量3000~20000粒,属于黏性卵。

山东省六线鱼的天然苗种比较多,人工繁殖培育也已经成熟,可以按照生产者的需要进行生产。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六线鱼

10.美国红鱼

美国红鱼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养殖新品种,学名叫做眼斑拟石首鱼,又称红鼓鱼、斑尾鲈、河鲈、大西洋红鲈,是美国南部和墨西哥沿岸具有商业和游钓价值的鱼类。美国红鱼肉味清淡爽口,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熏烤制品味道更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国从1991年引进美国红鱼,1995年繁育出第一代鱼苗,目前在全国养殖的效果良好,已经是山东省的又一新养殖品种。美国红鱼呈纺锤形,侧扁,头中等大,口裂较大。鳞片有银色光泽,背部呈浅黑色,腹部的中部呈白色,两端呈粉红色,尾鳍黑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尾基部侧线上方有一黑色圆斑。

美国红鱼喜欢群集,游泳迅速,洄游习性明显,大鱼在早秋从水域深处游向浅海和河口,并在此繁衍后代。美国红鱼为广盐广温性鱼类,适宜水温10~30℃,最适水温18~25℃。只要水温变化缓慢,美国红鱼可忍受温度为4~33℃。水温降到20℃以下,美国红鱼停止繁殖,生长缓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摄食量极少。美国红鱼可以生活在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最适宜的盐度20~35。

美国红鱼是肉食性杂食鱼类,食物链环节较高,在自然海域主要摄食甲壳类、头足类、小鱼等,食量大,消化速度快,饲料不足自相残杀现象比较严重。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高。在原产地,当年繁殖的个体当年可长到500~1000g。人工养殖条件下,山东省养殖一周年体重可达500g。性成熟年龄雄鱼4龄,雌鱼5龄。

11.虹鳟

虹鳟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到阿拉斯加的海域,早年被引进到大洋洲、东南亚、欧洲、日本和朝鲜,1959年引入我国。虹鳟可以在淡水中进行养殖,经过人工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中进行养殖,完全可以作为网箱养殖的鱼类。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虹鳟

虹鳟鱼肉质细腻,脂肪含量高,味道鲜美,是消费者喜欢食用的鱼类之一。虹鳟身体延长,性成熟的个体沿着侧线中部有一条宽而鲜艳的彩虹带,所以叫做虹鳟。雄性比雌性个头小。

虹鳟在自然环境下常栖息于水质澄清、沙砾底质的水域。属于冷水性鱼类,生活水温3~24℃,适宜水温10~18℃,生长最适水温14~18℃,喜欢高逆流和高溶解氧,所以采用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极为合适。稚鱼适宜盐度5~8,当年鱼为12~14,2龄鱼为20~25。山东省沿海在9~10月放养的虹鳟进行网箱养殖,第二年的4~5月即可长成体重500g的商品鱼。

12.江鲽

星突江鲽又名江鲽、珍珠鲽、黄金鲽、星鲽、花斑鲽等。星突江鲽体形美观、色彩艳丽,机敏活泼,营养价值高,富含胶原蛋白、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肉质强度(弹性)高,口感独特。江鲽耐运输、冷藏后肉质基本不变,是高级生鱼片的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

江鲽适应能力强,性格温驯,海水、淡水均可存活,适合车间、网箱、池塘多种养殖模式,有望成为大规模推广的养殖品种。江鲽分布于北纬70°~北纬30°,我国曾经见于黄海北部及东北的图们江,目前自然资源稀少。江鲽属杂食、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虾类、蟹类、小型贝类、棘皮动物、头足类动物以及小鱼等,人工养殖条件摄食配合饲料良好。江鲽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体长可达91cm,体重9.1kg;5cm的苗种年生长可达30cm,体重0.6kg。适宜水温10~25℃,摄食温度3~28℃。江鲽体质健壮,病虫害少,养殖成活率高,食性杂,容易接受配合饲料,适宜于进行集约化养殖。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江鲽

江鲽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高档鱼类养殖新品种。它对温度、盐度耐受能力强,生存温度0.5~30℃、盐度0~35,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可开展养殖。

13.七带石斑

石斑鱼中国有31种,南海有30种,东海有8种,仅七带石斑鱼分布在黄、渤海和东海。七带石斑由于无法稳定采集鱼卵,仔鱼大量死亡及蚕食激烈,造成鱼苗的生产不安定。日本长崎县从2002年起进行采卵技术和初期饲养管理技术的改善、病毒防除等的研究,现在七带石斑存活率已大幅提高。2004年5月19日进行采卵,至7月30日时已培养出9万8000尾平均全长40mm的鱼苗,至8月11日时计有6.3万尾全长50mm健全种苗幸存。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七带石斑鱼

14.蓝宝石鱼

蓝宝石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盛产于美国,自然分布于美国大西洋沿岸。蓝宝石鱼因色彩华丽,脊背呈银灰色,闪淡蓝色荧光而得名。蓝宝石鱼肉质鲜美,口味优于石斑鱼,是美国重要的食用和垂钓鱼,有“美国第一鱼”的美誉。我国于2003年引进,2004年在山东莱州繁育出鱼苗,经过现场验收。目前已成功繁育蓝宝石鱼苗40万尾,其中5cm以上的商品鱼苗12万尾。蓝宝石鱼属于广温广盐鱼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能在海水、微咸水环境中养殖,适合网箱、池塘、工厂化、大棚等多种方式养殖。在适宜条件下,5~6个月即可达到商品规格,目前已在辽宁盘锦投入工厂化养殖。该项目引进成功,有利于改善我国北方的海水养殖产业结构,将大幅度提升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蓝宝石鱼

15.美国黑石斑

美国黑石斑属海洋暖温性、底栖、洄游性鱼类,是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大西洋沿岸的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其体态优美、体色艳丽、肌肉白嫩、味道鲜美,又称为珍珠斑、翡翠斑。

黑石斑鱼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可密集养殖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良养殖品种。它能适应较低的养殖水温,特别适于在南方的网箱进行越冬养殖。其生存水温为5~30℃,生长水温12~28℃,最适生长温度为17~25℃,最低和最高致死温度分别为3.7℃和33.3℃;生存盐度为5~36;生长速度快,在20~25℃的水温下,仔鱼当年可长到500g左右。

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黑石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