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南美白对虾养殖期的水环境管理

最近更新:2023-02-28

1.保持水位及换水

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2米,保持水位。此期间如果盐度达32以上,盐度还继续升高,又无淡水可加,每日可少量排出池水,加入蓄水池的水。养殖中后期,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等,均需酌情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勿大排大灌。进水缓慢加到池塘水上层,日换水量控制在5~10厘米。排水后,加入蓄水池水之前,养殖池应先加入粒度为80目以上的沸石粉,每亩用量20千克。

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水位在2米以上,严防养殖池渗漏。南美白对虾,如有可用的淡水资源,可适量使用淡水,使养殖池保持适宜的低盐度,调节养殖池维持较低的盐度,对防病有重要作用。南美白对虾可以在盐度较低的水域内生长,而且在低盐度条件下,有益的单胞藻,如绿藻等为主的藻类容易繁殖和控制,藻相稳定,对稳定水环境有重要作用。

2.使用增氧机

有限水交换系统必须使用增氧机械。增氧机的功能不单是为了增加水体的溶解氧,而且由于水的搅动,也有利于池内有机碎屑、粪便、藻渣、残饵的集中,增加对虾的停留、索饵空间,减少污物与水的接触面积。综合考虑经济适用,建议在用电方便的地区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或叶轮式增氧机。这两种增氧机还可与射流式增氧剂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无电的地区,可使用柴油机带动的长臂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根据溶解氧需要确定。在正常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天内,每天开机两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2小时;养殖30~60天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90天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对虾总重量增加,需要全天开机。此外,在阴天、下雨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增氧机放置数量及放置增氧机的位置,应依据池形、面积决定。通常每池设2~4台,设置在池的四角。设置点离开池坝3~5米,相互呈一定角度,有利于形成同方向水流,集中残饵、污物。

3.维持稳定的单细胞藻藻相

在养殖全过程中,培养以单胞藻为主的水色和保持适宜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在养殖池可起到调控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单胞藻繁殖旺盛的水体,不但溶氧高,而且可以稳定水质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对对虾有害的物质,减轻环境中胁迫因素。以细菌、单胞藻体为主的有机颗粒,可提供增强对虾免疫力的营养要素,对保证对虾健康有重要作用。以绿藻、硅藻、金黄藻为优势的藻相,形成的正常水色为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保持稳定透明度的主要措施是:

(1)控制丝状藻大量繁殖,养殖前期经常少量的补充单胞藻繁殖必需的营养盐,适量施肥,或搅动池底,促进微藻快速繁殖。保持水深在1.5米以上,降低池底光照强度,是维持藻相稳定的重要措施。

(2)养殖后期,如果微藻过度繁殖,可能引发微藻大量死亡,需要适量交换水,或轻度使用凝絮剂。低盐度养殖池易培养有益的单胞藻,但也易引发轮虫暴发性繁殖,造成单胞藻大幅度波动,所以需经常检查浮游生物情况。水色变红、变黑、白浊等,通常是有害藻类或有害原生动物、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需要针对性地用药物杀灭。

(3)连阴天、暴雨降水防止池水盐度的大幅度波动,均易造成藻类下沉,应加强水的搅动(开启增氧机)。藻相不良时,或透明度过大,可及时向养殖池引入其他藻相较好的藻液。经常使用有芽孢杆菌等益细菌,有助于良好藻相的维持。

4.使用水质保护剂

使用水质保护剂,目的是为改善溶解氧,稳定藻相的波动,减少pH值的波动,降低氨氮,降低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降低异养菌数量。

每半月加沸石粉,或以沸石粉、过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水质保护剂。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况下,每半月至20天每亩加20~30千克,或按产品销售使用说明使用;也可使用麦饭石粉,使用量同沸石粉。

适当使用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可以维持养殖池水总碱度,预防pH值的大幅度波动。施用方法是养殖过程中,每半月施用一次,每亩用量10~20千克,或每2~3天用一次(每亩用量1~2千克),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的粒度应在80目以上,要求池水总碱度应达120毫克/升。

目前市售的水质保护剂类型很多,可以酌情使用。

5.使用有益细菌制剂

有益细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的应用,是无公害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集约化精养对虾系统中,残饵、对虾新陈代谢产物等严重地污染着养殖水体,从而也为滋生病原体微生物创造了条件。单纯的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水质,不但成本高,生产实践表明,预防疾病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过多地依赖化学药品,有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及食物安全问题。根据目前的技术投入,对虾在一个没有微生物的环境中,或者由于破坏了对虾周围的正常微生物群落,反而会影响了对虾的生理状态,对虾不可能正常生长。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养殖过程中,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护养殖水环境的正常生态功能,可以使对虾健康生长、有益微生物正常繁殖生长,可以有效地防止底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

当前作为环境保护剂的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有两大类,利用光能的光合细菌和有益细菌。

(1)光合细菌。目前在养殖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红螺菌科的菌种。该类细菌能利用光合色素,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细菌不产生氧,有别于微藻的光合作用。基本上利用小分子有机物作供氢体,也能利用硫化氢作供氢体。光合细菌在池塘底部,可以很好地利用池水及底泥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迅速净化水质。该类菌基本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虾池使用的光合细菌,应该是培养基的盐度和养殖池盐度接近,活菌量不低于10亿~15亿/毫升,每亩至少施用10升。主要撒播在池底,以后定期每20天施用一次。

(2)有益细菌。有益细菌制品使用方法,应按生产厂家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如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的环境改良剂,每克产品(干)含菌量达20亿个,对虾池投放虾苗后3~5天开始使用。首次养虾池每方水体施用1.5克,以后每半月至20天再施用一次,用量减半(李卓佳,2001)。需要注意,使用活菌制剂,不能同时使用消毒药品、抗菌药品。

6. 病原的检测及控制

病原检测及控制是达到健康养殖目的重要手段,要在养殖全过程各个环节控制病原数量。

(1)养成期的日常检查及检测。对虾养成期,必须经常检测对虾、饵料、水环境生物中的WSSV及其他经常发生的病原菌(如弧菌)等。养殖前期主要检测虾苗及池内饵料生物的WSSV, 养殖中后期应注意对虾的WSSV感染率,如确实难以控制,可提前出池,减少生产损失。养殖中后期,如检测发现细菌病及其他非病毒性病,应及时治疗,以预防对虾发生多种病原合并感染。病毒性病原检测,可以使用T-E染色法、H-E染色法、核酸探针法、PCR法等各种检测技术。灵敏、准确的核酸探针检测试剂盒及PCR等检测技术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细菌等其他微生物病原生物的检测,可按相关的指导手册进行。经常检查池内致病性弧菌数量变化及病毒病原,对安全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2)适当使用消毒剂,有针对性地使用抑制病毒、细菌、纤毛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控制水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并预防对虾多种病原合并感染。对虾体长达5~6厘米以后,特别是水温较高的七八月份,为降低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每7~10天使用一次漂白粉(0.5~1毫克/升),或二氧化氯及其他含氯消毒剂,药物须按生产单位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可适量使用药饵,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如大蒜素等为主要药物成分的药饵。

7.暴雨后的处理措施

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产生养虾池藻类下沉死亡,并因此而产生其他问题,如缺氧、氨氮增高、总碱度下降等。因此,暴雨前后均应采取措施,暴雨前要做好表层排淡水准备,下雨前应使池水达到和排水闸的排淡水挡板下沿,提起挡水板,在下雨过程中使池内雨水自流外泄。雨停后,及时使用沸石粉或麦饭石粉,开动增氧机。如雨量一般,可在降雨时开动增氧机,预防水分层及盐度剧烈波动。

8.养殖池溶解氧的管理

养殖池的溶解氧管理并维持水环境高溶氧量达5毫克/升 ,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预防疾病的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