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健康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与安全用药

最近更新:2023-02-01

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的养殖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好、体格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种苗,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理、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促进养殖品种无污染、无残毒、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方式;同时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一、疾病频发的主要原因
1、水产养殖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是首要原因。养殖生产者自我污染较为普遍。底质恶化、池塘老化等。
2、过高的养殖密度始终是疾病频发的重要原因。
3、渔民缺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病急乱用药,盲目增加剂量,给疾病防治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原料药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危害相当大。
4、水生动物种质日趋退化,以及苗种质量的良莠不齐,都将导致养殖动物抗病力下降。
5、水产种苗及水产品的流通缺乏必要的检疫和隔离制度,为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6、科研滞后于水产养殖发展需求,给水产养殖疾病综合防治带来一定的影响。
7、现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滞后于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二、鱼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1、对引进的苗种进行隔离及消毒,严禁携带病原。
2、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实行生态综合防治。
(1)制定合理的养殖模式,放养健康苗种,做好前期的强化培育工作。
(2)保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3)预防疾病必须与科学投饲给合起来。
(4)日常管理与疾病预防相结合。
3、防重于治,做好疾病的预防,是鱼病防治的关健。
(1)预防疾病就是在水生动物尚为健康时进行,如果已经发生轻微疾病或有个别死亡,此时用药则为治疗行为。预防有用药和不用药之分。
(2)疾病的预防应贯彻于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就是说养殖生产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步操作都要考虑到疾病的防治。
(3)根据当地品种养殖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防治方案,做到有计划的科学防治。
三、渔药用药安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渔药的安全使用原则
渔药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 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养殖过程对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用药前要认真调查、仔细观察,准确诊断病情;正确选择用药方法,对症下药,不得滥用渔药;用药时要考虑在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的禁药!
2.水产养殖用药的注意事项
(1)合理用药正确的用药方法有全池泼洒、浸浴、内服、挂篓挂袋、注射、局部涂抹和间接投药法等。全池泼洒法:是最常用方法,须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所有个体都接触到药物,当水深大于1.5米时,先泼洒药量的70%,间隔1小时,再泼洒余量。浸浴法:用药量少,是预防疾病、提高苗种成活率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较为麻烦。内服法:对预防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要防止盲目增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及延长用药时间。
(2)防止药物残留。即在水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残留渔药的原型化合物和其代谢产物,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的杂质。同时要重视休药期,即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
(3)杜绝使用禁用药品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主要或次要成分。
(4)改进施药方法。①内服外用结合:内服与外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内服药物对体内疾病有较好疗效,外用药物可治疗皮肤病、体表寄生虫病等。对细菌性疾病,适宜于内服、外用相结合。②中西药物配合使用:中草药结合化学药品能提高疗效,起到互补作用。③药物交替使用: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物,会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应该使用同一效果的不同种药物。
(5)注意配伍禁忌药物配合使用能增加药效,提高治疗效果,但配伍不当,将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如使用生石灰遍洒,再用敌百虫,将产生毒性很强的敌敌畏,致使鱼类中毒;漂白粉与生石灰混用,会使次氯酸离子在强碱性水体中灭活力降低10多倍;磺胺药物不可与酸性药液或生物碱类药物混合使用,化合药品及抗菌素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否则失效,两者使用间隔要在3天以上。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如虾蟹类、鳜鱼、鲈鱼、鲶科鱼类、淡水白鲳等对敌百虫很敏感,应慎用,治疗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用后不但无杀虫效果,反而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并进行大量繁殖,致使病情更加恶化。
(6)慎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如使用不当,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由于微生态平衡中有益菌群的破坏,鱼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减弱。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施药量越来越大,且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疗鱼病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药,而不应盲目采用广谱性的、对非致病菌有杀灭能力的抗菌药物,以免伤害鱼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
(7)提倡生态防病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8)渔用疫苗渔用疫苗是动物用药的一种,通过基于药事法的国家认定、检验等制度保证其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将疫苗保存在2—5℃的阴暗处,不可冻结保存。疫苗是通过接种对象体内产生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因而有可能因接种对象自身不够健康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因此要使渔用疫苗最大限度的发挥效果,平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9)防治环境污染消毒中使用过的装药的袋子、瓶子等废弃物应按实验室无害化处理方法销毁,防治随意乱扔,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四、结论与认识
1.水产养殖疾病发病时间长,涉及面广。发病区域几乎涵盖所有的养殖水域。
2.及时有效的进行水产养殖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水产品发病几率,而且可以增强水产品的抗病能力。
3.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下,正确安全购买和使用渔药,做到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