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利用虾池进行扇贝保苗

2023-03-08

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扇贝苗种的中间育成,克服了自然海区保苗受风浪、潮流、海水混浊度等海况因素影响,保苗率低的缺点。具有操作管理方便,水环境稳定,浮泥杂藻少,保苗率高(最高可达30%以上)等优点,尤适合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升温育苗的保苗。

保苗虾池 虾池应换水条件好,进排水方便,每个池子有2个以上的灌排水闸,以保证池水均匀交换。周围无污染源影响海水水质。池子水深在1.5毫米以上。一般每100立方米的培育水体准备6亩虾池(实际利用水面)为宜。

准备工作 首先开闸放水充分冲刷池子,然后彻底排空池水,封闸、曝晒池子数日,最后将池底的沉积物全部搬出池外,同时平整池底,使池深保证在加水后水位在1.5米以上。药物除害,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清除池中不利于扇贝保苗的各种因子,时间为4月上、中旬,方法与对虾养殖池清除敌害的方法相同。常用的药物及用量为鱼藤精(2.5%)2~3ppm,茶籽饼15ppm,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30ppm,生石灰50ppm。4月中、下旬,虾池除害之后,设置筏架。筏架的投置方式须根据虾池的具体形状而定,对较大的虾池应靠近进水口处设置,筏架设置的方向以沿进排水的顺流方向为好,具体要求是:筏架间距以5米为宜;浮绠的长度为60米;橛绠的长度为池深的1.5~2倍;浮绠或橛绠应用直径为16~20毫米的聚乙烯大绳。橛绠设置时可用长0.5~1米,直径10厘米以上的木橛直接定置在池底,也可用重40千克以上的铁锚代替木橛,橛绠设置完后,将虾池充分打满水,然后再将浮绠与橛绠连接起来待用。在稚贝出池前5天进水。根据对虾养殖池水位浅透明度大,光照强度高的特点,稚贝在出池前应逐步提高育苗室内的光照,使之接近室外光照强度,可在每天上午8~11点,下午2~5点打开育苗室四周窗户,提高光照时应注意光照时间和强度要递增,避免直射光照射稚贝。

出池时间 一般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稚贝便可出池。另外稚贝出池前应准确地测定虾池中海水温度,保证稚贝入池时培育池与虾池海水温差不超过2℃。在正常情况下,稚贝出池时的大小与其保苗成活率成正比,即稚贝出池规格越大,其保苗率越高,但在实际育苗生产中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稚贝出池前的规格不可能太大,一般以出池时稚贝平均壳高在350微米以上即可。以每天傍晚17~20点出池较好,在阴天的情况下,稚贝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出池。在出池时注意稚贝干露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

网袋挂置 保苗网袋入池后一般采用斜平挂法,即用长度为9米的120股或240股的吊绳,每根吊绳的两端留出1~1.2米的长度,中间绑上8~10个保苗网袋(网袋规格为30~40厘米),斜平挂于两台筏架之间,在两端和中间网袋的吊绳上各系一个1斤左右的石坠,使筏架到第一个网袋的水深保持在0.8~1米,每台筏架挂40绳,绳间距1.5米,苗袋挂好后筏架的浮力应掌握在塑料泡有1/3露出水面即可。

日常管理 稚贝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换水。前4天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总水体的1/5~1/4。十天以后每天换水2次,日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3~1/2。若在较大的虾池中进行小面积的扇贝保苗,换水量可酌情减少。换水时间应根据潮流而定,在长潮之后进行。调整好保苗的水层,使网袋到水面的距离保持在1米左右。不宜过浅。在中午光强时,用水泵向池中加水,使池水表面形成波纹,以散射强光。最后人工摇船搅动池水,使水面波动。出池装袋时,每个网袋中的稚贝密度不宜过大,使之入池后能快速生长并有充足的附着基质;对稚贝密度大的附着基可在网袋中加入部分网衣来增加附着面积;采用双层网袋的保苗方法,内层袋为30目,外层袋为40目,当稚贝长到大于30目网眼后,再将两层袋分开。

适时分袋 稚贝的分装时间应根据其大小和密度而定,对密度大的网袋在日常管理中,可通过分袋来疏散密度,密度适中的网袋一般当个体长到1.5~2毫米时,可进行分苗更换网袋。一般地在虾池水温12~20℃的情况下,稚贝经过30~40天的保苗便可分苗换袋,过渡到自然海中去。

出池运输 运输出池稚贝时,关键在于保持较大的湿度,最忌风吹。因此,运输壳长500微米左右的出池稚贝,应装入带盖的桶内或聚乙烯塑料袋中,外面覆盖浸湿的草包或海草降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