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无固着基牡蛎的培育

最近更新:2023-03-07

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 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群聚还 造成了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无固着基牡蛎 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壳形规则美观,大 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网笼养殖和海底播养增加了养殖空 间和饵料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养殖水体的产量。网笼养殖也减 小了蟹类、肉食性螺类等较大个体敌害的危害。

无固着基牡蛎的形成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具有变态 能力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 蛎。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一) 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处理法

EPI和NE能诱导牡蛎眼点幼虫产生不固着变态行为, 其最适浓度为1×10-4摩尔/升,诱导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 59.9%和58.0%。药品处理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另 外,二羟基苯氨基丙酸(L-DOPA)和儿茶酚胺也有诱导幼虫 不固着变态的作用。

(二) 颗粒固着基采苗法

使用微小颗粒作固着基,让幼虫固着变态。变态后的稚 贝生长速度较快,这时微小的颗粒固着基对于稚贝来说,就显 得微不足道,起不了固着基的作用,因而,蛎苗还是单个的、游 离的。用作颗粒固着基的有石英砂和贝壳粉。利用底质分样 筛筛选出0.35~0.50毫米大小的颗粒,尤其以0.35毫米左 右的颗粒产生的单体率最高。这个粒度大小与褶牡蛎眼点幼 虫的自身壳长相当,是褶牡蛎幼虫固着基的最小规格。颗粒小 于0.25毫米时无幼虫固着,大于0.50毫米时,幼虫附着苗 量较多,导致单体率降低。

(三) 先固着后脱基法

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后,向池中投放各种固着基让幼虫固 着,待其长到一定大小时,再脱基而成无固着基牡蛎。若选用 那些质硬、面粗的贝壳、瓦片等作固着基,采苗效果虽好,但脱 基困难,蛎苗易被剥碎。一般以质软的塑料板(厚2~3毫米) 或盘作为采苗器为佳,尤以灰色塑料板效果最好。废旧的聚丙 烯包装带经彻底处理后,也是较理想的采苗器。使用弯曲塑料 板或聚丙烯包装带采苗,蛎苗长至1~2厘米时,小蛎苗便顺 利地脱落,不受任何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