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百科

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幼虫培育

最近更新:2023-03-07

幼虫培育指从D形幼虫开始到幼虫附着变态为稚贝为 止这一阶段。幼虫培育期间管理如下:

(一)幼虫密度

D形幼虫的密度以8~15个/毫升为宜。随着幼虫的生 长,可适当降低密度。

(二)换水

每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的水体的1/2~1/3,换水 温差不要超过2℃,也可采用流水培育进行水的更新。

(三)投饵

(1)幼虫对饵料要求:个体小(长20微米以下,直径10 微米以下);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和消化,营养价值高;代谢 产物对幼虫无害;繁殖快,易培养。

(2)投饵密度: 扁藻3000~8000个/毫升,小球藻 10000~20000个/毫升,金藻30000~50000个/毫升。混 合饵料优于单一饵料,个体小的优于个体大的。投喂时,坚持 “勤投少投”的原则,禁止使用污染和老化的饵料。

(四)选优

由于牡蛎幼虫发育的同步性较差,在生产上将大小整齐、 游动活泼的优质幼虫选出集中培育是必要的。牡蛎幼虫有上 浮习性,并有趋光性,因此可用拖网将中上层的幼虫选入另池 培育。也可采用虹吸法,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个体较大的幼 虫选出进行培育。

(五)充气与搅动

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均可充气,这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 饵料和幼虫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无条件充气, 可每日搅动4~5次,一般充气加搅拌为好。

(六)倒池与清底

由于残饵、死饵及代谢物质的积累,死亡的幼虫、敌害和 细菌的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贮存,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幼虫 发育,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倒池或清底。倒池采用拖网或过滤 方法,每3天左右倒池一次,两次倒池之间用清底器清底。

(七)抗生素的利用

利用1×10-6~2×10-6的土霉素、氯霉素或青霉素能抑 菌并提高幼虫的成活率。

(八)除害

常见的敌害有海生残沟虫、游扑虫和猛水蚤等,其危害方 式主要是争夺饵料,败坏水质,繁殖较快,在种间斗争中占优 势。对敌害要以防为主,过滤水要干净,容器要消毒,避免投喂 污染的饵料。一旦发现敌害,可以采用大换水或机械过滤将幼 虫移入另池培育,也可用0.4×10-6硫酸铜杀灭鞭毛虫、纤毛 虫,用1×10-6敌百虫杀灭猛水蚤。

(九)水质分析和生物观察

水质分析主要测量育苗用水的理化因子。牡蛎幼虫培育 过程中,一般要求pH值8.0~8.4,溶解氧含量高于4.5毫升 /升,氨态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

生物观测包括饵料密度、幼虫密度、幼虫生长测量、幼虫 摄食情况及敌害生物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