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中国对虾人工育苗

最近更新:2023-01-31

为保证中国对虾幼体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中国对虾人工育苗主要技术措施是海水的处理,控温、充气、单胞藻的培养繁殖,适口饵料的投喂、防病、换水。

海水处理 所遵循的原则是综合治理。治理的对象有重金属离子,原生动物、悬浮物。在生产中,海水首先要经过三级沉淀除去悬浮物及原生动物。对重金属离子则投EDTA 2Na盐,多在育苗池中使用。

育苗池 设计要有利于换水及操作,便于出苗,水体以每个池池深2.0米,水体20~50立方米为宜。

天然饵料 目前人工对虾育苗中利用较普遍的有单胞藻类,齿虫及去壳卵,某些贝类的卵及其担轮幼虫,小贝肉。人工育苗中,当幼体发育到无节二期时,即可接种单胞藻类(如扁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然后在池中施肥,常用量是2ppm硝酸钾、0.2ppm磷酸二氢钾;硅藻类则要施用0. 1ppm的硅酸钾(或钠)每天1次,视水色或根据单胞藻密度对施肥量进行调整,务必使无节幼体变态到蚤状幼体之前,使池内单胞藻密度达10万个/毫升。齿虫幼体是较优质的天然饵料,主要用于糠虾幼体及仔虾的培养。在使用齿虫幼体时要严格消毒,以防将聚缩虫带入幼虾培养池。在齿虫孵化前,先将卵冰冻处理,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然后用20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半小时,也可用含有效氯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淘洗,浓度为300ppm,但浸泡后要用大苏打中和余氯;而齿虫去壳卵的利用是一项新技术。齿虫卵去壳后可以提高孵化率,防止将病菌带入幼体培养池,还可以提高蚤状幼体向糠虾的变态率。去壳液的配制及去壳:用含有效氯10%的次氯酸钠(钾)溶液500毫升,海水800毫升,氢氧化钠13克,充分搅匀、静置取上清液待用。称齿虫卵100克,冲洗干净后投入到备好的去壳液中,卵色变为灰白,继而变至鲜橙色到去壳完成。去壳完毕,可用120目筛绢将卵粒滤出,用海水冲洗后放入1~2%的大苏打液中除去残氯。贝类卵及其担轮幼体的使用是一项新技术,经生产试验证明,它是对虾幼体由植物性饵料向动物性饵料过渡时较理想的适口饵料,且又比较容易获得。北方对虾育苗中使用的贝类有贻贝及牡蛎。取成熟的贻贝或牡蛎用水冲洗干净,这也是一个刺激过程。使雌雄亲贝放卵排精,用100目筛绢过滤至大容器中,待卵全部沉淀即可使用。

人工饵料 利用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具有类源广、饵源充足,价格低,使用较方便等优点。人工饲料主要有豆浆、蛋黄、微颗粒。但投喂人工饵料时要掌握一个原则是勤投少投,并注意水质的变化。

虾苗培育 不论是越冬亲虾,还是海捕亲虾,在入产卵池后都要注意对光线,水温的控制。为促使亲虾卵巢的发育,还要注意饵料的质量及数量。特别是在产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为地干扰。产卵方式及受精卵的孵化是人工育苗的重要环节。亲虾只有产卵顺利,才可以取得高质量的受精卵。人工育苗中,亲虾产卵和卵子的孵化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亲虾在产卵池中产卵,然后收集受精卵再移入孵化池中孵化;二是亲虾在网箱中产卵孵化;三是亲虾在育苗池内产卵孵化。其中第一种利用较多。在布卵时,加水的水量为池深的2/3为宜,然后调节水温到19.5℃。再根据本地区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加入2~20ppm的EDTA2Na盐,再投0. 5ppm的土霉素或10ppm的氯霉素。集卵时,用虹吸法将卵吸入到80目的网箱内,收集到一定数量用100ppm的氯霉素消毒5~10分钟,经过40目网箱过滤,滤去性腺分泌物等污物入孵化池。入池时要求的充气量是使水面出现微波即可。镜检此时的卵,绝大部分的卵处于囊胚和原肠期。在布卵过程中,出现卵沉底现象时,用搅水板将卵轻轻搅起,如此循环,直至布卵结束,然后适当加大充气量,保持水面出现波纹。另外,由于这时的充气量不太大,故应间隔一段时间用搅水板轻轻搅动水以防止卵集堆。自布卵全部结束过7~8小时部分的幼体已破膜而出。

幼体培育是指从无节幼体到仔虾出池时的全过程。由于无节幼体不摄食,这一期的主要工作是繁殖足够的基础饵料,以保证无节幼体顺利过渡到蚤状幼体。当部分的幼体发育到无节六期时,要根据池内单胞藻的数量适当投喂一些豆浆。在无节幼体阶段水温控制在19.5~22℃之间同时每天加水10厘米。无节幼体变态到蚤状幼体后,水温逐步由蚤状一期的22℃升到蚤状三期的28℃。到蚤状二期时,每天换水1/3左右,充气量加大到沸腾状态,水色保持黄褐色。这一期的主要饵料有豆浆,微颗粒,食母生及喹乙醇。幼体发育到蚤状二期后期时,适量投入一些去壳的齿虫卵,贝类卵及担轮幼体。由蚤状三期开始还可加投齿虫的无节幼体或轮虫。如果这些生物饵料不足还可以辅助投一些豆浆、蛋黄及人工合成的微颗粒饵料,此期的日换水量为1/3~1/2,换完水后要投入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土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这几种药可轮换使用。当幼体转变为糠虾幼体时,食性己转为动物性为主。此期应投喂齿虫幼体,贝类的担轮幼体及齿虫卵,如果活饵不足,可投喂蛋黄或人工做颗粒饵料。此期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摄食量大,投饵不足或不适口时,会出现相互残食现象。并注意要及时清污,每天换水量为池深的1/2。此期的水温保证在28~30℃之间,可采用升降温的方法刺激糠虾幼体蜕皮,升降温的幅度在每天±0.5℃之间。幼体进入仔虾期,摄食量明显增大,前期仔虾(P1~2期)每尾每天可投齿虫幼体70~100个,齿幼供应不足时,可投喂绞碎洗净的小贝肉,或人工微颗粒饵料,到仔虾三期,每天要逐步降温,每天换水量不少于1/2。

日常管理 勤投饵、勤换水、勤观测。每天投饵次数不少于10次,每次投喂量要少,以防出现残饵后引起水质败坏。因此换水时采用大出大入的方法以保证水质的良好状态。坚持测定水体的溶氧量、NH+4~N含量,幼体的肠胃饱满状况,幼体的分布及活动状况。当出现疾病后除了治疗外还应注意作好隔离工作。当幼体发育到蚤状期时,每天换水后可以加入适时的淡水以刺激幼体的蜕皮。还可用0.05~0.1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一方面氧化池中的残饵及代谢的有机污染,保持良好的水质,还对幼体有消毒作用。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监测和水质控制是防治的好措施,做到以防为主。主要是在育苗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抑制菌类及微生物的繁殖,主要抗菌素及参考量是土霉素0.5~1ppm;氯霉素1~10ppm,呋喃西林1ppm;制霉菌素30~200ppm;痢特灵1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