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刀额新对虾(基围虾)幼体培育

最近更新:2023-01-31

繁殖习性 刀额新对虾(基围虾)具广温、广盐特性,尤喜栖居于盐度较低而温度较高的沿岸水域。繁殖季节长,每年3~10月均可。其甲壳薄而半透明,成熟雌虾易从背部见其性腺的形状和颜色。据此可判断性腺的成熟程度。受栖居环境影响。成熟雌虾的性腺一般呈墨绿色或暗棕色。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为10~50万粒,卵沉性,卵黄分布不均匀,产出的卵经吸水后呈圆形,卵径0.23~0.31毫米,以0.28~0.29毫米为多。

发育期 从受精卵开始,幼体发育需经胚胎、无节幼体(NⅠ~Ⅵ6期),蚤状幼体(ZⅠ~Ⅲ3期)、糠虾幼体(MⅠ~Ⅲ3期)和仔虾幼体等阶段。从无节幼体第一期(N1)至初具虾形的仔虾幼体第一期(P1),其需蜕皮12次,每蜕皮一次身体即变态一次。在25~28℃水温条件下,从NⅠ1 ~P1历时约9~11天。

生态条件 幼体发育期间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5℃,最适范围为25~30℃,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6~31.5‰,最适范围为20~30‰,酸碱度(pH值)的适宜范围为7.8~8.4,以8.1~8.3为最佳范围;溶解氧的要求略低于其它对虾类的同期幼体,每升大于3毫克即能正常存活;对光线要求远不如斑节对虾同期幼体敏感,普通自然光条件下威胁不大。

食性 蚤状幼体期以小型浮游植物食性为主,辅以螺旋藻粉、蓝绿藻粉、豆浆、蛋黄、虾片(一种人工配合饲料)等代用饲料。蚤状幼体第二期(ZⅠ)开始兼食少量轮虫、丰年虫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蚤状幼体第三期(ZⅢ)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能力增强。糠虾幼体(MⅠ-Ⅲ)和仔虾期前几天(P1-4)幼体虽然个体增大,摄取浮游动物的器官更加完善,但由于其活动范围有限,活动空间较小,致其摄取浮游动物行为带有被动性和随机性,此点远远有别于其它对虾类的同期幼体;直至仔虾幼体第4天(P4)以后,其摄食浮游运动的能力才明显增加。

其他特点 幼体培育期间,有几个不同于其他对虾类的特点糠虾幼体不象其它对虾类同期幼体在水中呈弯曲、倒悬状、而以直线状斜卧于水中,若不细辨,容易误认其为仔虾;糠虾幼体和前期仔虾幼体的“被动摄取浮游动物”习性,大大减少了幼体互相残杀现象的发生。幼体忍受低氧能力强于其它对虾类同期幼体,故可更高密度育苗;无节幼体、骚状幼体个体大小与其它对虾类同期幼体差别不大,但糠虾幼体开始距离拉开,至仔虾期个体远小于其它种类(对虾类)的同期幼体,至P10时,此类幼体体长仅4.5~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