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千亩对虾高产大规格养殖

最近更新:2023-01-31

虾池建造 面积30~50亩为宜,长方形为佳,长宽比为4~8∶1。水深1.5~2.0米,每亩虾池载水量1000~1300立方米,千亩虾池提水能力4~5个流量,日换水能力20%以上。

清淤除害 对虾收获后排除池里积水,清除池中污泥杂物。用拖拉机翻耕曝晒,促使有害气体逸出及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来年开春后第二次翻耕进排水浸泡数次。为杀死虾池中不利或有害于对虾生长的生物,每立方水体用0.5~1.0千克的生石灰或每立方水体用30~50克含有效氯32%的漂白粉进行洒撒。

繁殖饵料生物 放苗前10~20天进海水20~30厘米。新虾池每亩施鸡粪牛粪100~200千克,分2~3次投入。老虾池第一次每立方水体施氮肥2~4克,磷肥0.2~0.4克,以后每2~3天追肥1次,用量是第一次的1/2。并逐渐将池水加深到50~70厘米。当透明度达30~40厘米时停止施肥。浮游生物繁殖后,如水色变清需排去池水,重新进水肥池。

中间培育虾苗 中间培育池可利用对虾养成池,培育池与养成池比例为1∶4。培育池和养成池一样应清淤除害、繁殖饵料生物。每亩放0.7厘米虾苗10~15万尾,放苗时需注意育苗池与培育池的盐度差不能超过5‰,如盐度相差过大,应逐步淡化。放苗初期水深以20~30厘米为佳,中期40厘米左右,后期50~60厘米。放苗后如饵料生物丰富则不需要投饵,反之可适当投喂糠虾、贝肉、微颗粒饵料等。待虾苗长到2.5~3.0厘米应及时收苗分养。

放养密度 2.5~3.0厘米的虾苗养殖成活率一般80%左右,亩产150千克12厘米以上的对虾每亩需放虾苗9000~10000尾,采用干重法计数。为避免收虾、称重、运输、放苗过程中因损伤死苗而出现虾苗数量不足、计数不准的现象,可在虾池水中悬吊一框形网片,将虾苗放入网中让活虾苗自行游入虾池,称其网片中的死虾苗重量,补足死苗的数量,确保放苗密度和计数的准确。

水质管理 前期掌握慢而缓以添加新鲜海水为主,水色以淡茶褐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中期进水排水细而长,要勤换水,每2~3天换水15~20%。后期要大而活,逐渐加大换水量,每2~3天换水20~30%。中后期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保持40~50厘米。同时,对纳潮港口的海水要进行检测,发现水质异常立即停止纳潮。另外潮头水一般水质不佳,最好少纳或不纳。

科学投饵 投饵要做到新鲜、适量、及时、均匀,以对虾吃饱、吃好,不留残饵为度。品种上前期以饵料生物为主,中期增加配合饵料投喂量,后期以鲜活饵料为主。数量上前期少量、中期适量、后期足量。质量上确保新鲜、干净。次数上坚持少吃多餐,前期每天3次,中后期每天4~6次。

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方针,严格把好清淤除害、放养密度、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关。积极开展虾鱼贝藻混养,推广使用光合细菌等新的养殖技术,努力改善虾池生态环境,减少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对虾有发病的苗头或刚刚发现虾病,立即使用药物防治,将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适时收虾 收虾时间应根据对虾生长情况、健康状态、水温变化、水质底质污染程度、饵料供应、投入产出及加工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延期收虾,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使对虾长规格增体重,提高养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