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日本车虾养殖

2023-03-08

车虾繁殖与幼体培育 自然界的日本车虾主要栖息于受暖流影响的海湾和内陆海。幼体期以食浮游植物为主,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当冬季水温下降,移向深水区,进行越冬,春季又开始移向浅水海岸产卵,产卵从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8~9月份。在实际产卵之前雄虾已与雌虾交尾,精荚贮藏在雌虾体外的纳精器下方的受精囊中。产卵发生在夜间,雌虾一边缓缓地游动,一边把卵排出,同时释放精子,使卵受精。每尾虾产卵在30~70万粒不等,卵径约0.2毫米,在水温27℃时,经18小时,受精卵孵化成无节幼体,体长约0.3~0.5毫米,消耗自身卵黄获取营养;两天后,发育成蚤状幼体,经6次脱皮,长到0.9~2.5毫米,开始食浮游植物;7~9天后,发育成糠虾幼体,经3次脱皮,长到2.8~4.0毫米,开始食浮游动物;再过3天,发育到后期幼体期,经3次脱皮,长到5.0毫米;再过15天,可发育到种苗,经8次脱皮长到10~30毫米,食软体动物。

用于产卵的抱卵亲虾要求其卵巢成熟度要好,平均体重80~100克,虾体健康、活泼、运输时必须降低水温,防止体力消耗过多及其他干扰。亲虾入池前加注新鲜海水,池水深度1米以下,通气并使水温保持在27℃左右,盐度27‰左右、pH值7.8~8.6,每升氨态氮不超过0.01毫克。一般在规格为50~60吨的水泥池内放养20~30尾,100吨的水泥池内放养30~100尾,200吨的水泥池内放养50~200尾。产卵池光照度以较低为好。产卵后将卵收集、冲洗、计数、放入育苗池中孵化,放卵密度以每立方米水体6~9万粒为宜。3~4月份亲虾的产卵率只有20%左右,5~6月为30~40%,7月份以后可达70~80%。

饵料 无节幼体后期,开始施放无机或有机肥,促进硅藻的繁殖,以利于蚤状幼体期有足够的的饵料,糠虾幼体期要适当增加投喂一些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幼体期后开始投喂配合饵料。与一般鱼类相比,车虾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也不太强,主要消化蛋白质。由于反复蜕皮、成长、在配合饵料中最好投喂一些能促使甲壳形成的饵料。配合饵料的粒度也要随着幼体的不断长大而逐渐加大。到了幼体后期也可以投喂一些切碎的鲜蛤蜊及小杂鱼等,投饵次数每天以3~4次为宜。幼体培育期间,优质的水质也是关键,糠虾幼体期后,必须每天加注新鲜海水,池水深度保持在2米左右,以后每天换水,日换水率30%左右。

养殖方式 筑堤围拦式比较经济,即在沙质的海滩或浅海区修建堤坝、闸门、进行围拦造池,通过闸门纳潮进行海水交换,水深1.5~2米。放苗前要彻底清池消毒,然后施肥繁殖硅藻。放养的苗种越大越好,一般在1~2克以上,无病无伤,活泼有力,大小基本一致,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能太大。每平方米可放苗25~35尾。饵料一般以压碎的蛤蜊、贻贝或切碎的小虾为主,饵料投喂前要进行加工消毒,虾体重5~10克时,投饵量为其体重的20~30%,10~20%时,为其体重的5~20%,在鲜活饵料不足时,可适当补充一些配合饵料。由于放养密度小,成虾品质良好,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50~450克。另外,这种方式动力设备投入少,成本低,所以经济效益好。圆形水池式在沙质海滩以外的陆地修筑圆形水池,利用水泵供水,使池内形成环流,进行高密度养殖,水深1~1.5米,每平方米放苗150~200尾,苗体重在0.03克,体长1.5厘米就可以了,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每天换水5~6次,一般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2.5千克。这种方式由于放养密度大,对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成虾品质一般。另外,这种方式对设备要求较高,能源消耗大,管理方法严格。

车虾捕捞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另一个关键是根据顾客和季节对车虾规格的不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轮捕上市,轮捕可以从7月份开始捕大留小、规格一般为每尾13~15克,9月以后车虾规格可长到每尾20克左右,10月底大部分可长到每尾25克左右,轮捕上市可一直延续到翌年4~5月份(水温较高的地方)。轮捕的方法有三种。定置网:在网内投入一些切碎的杂鱼作诱饵,避免车虾入网后狂躁不安,引起死亡,这种方法一般夜间进行。水泵网:这种网一般在网底装有喷嘴,可向池底喷射水流把车虾赶向后端的网袋。电击网:其结构大体与水泵网相似,只是喷嘴换成了电振动装置,这种方法易造成车虾死亡。后两种方法一般白天进行。车虾出池后,立即置于冷水池中,包装箱中铺上经降温过的锯木屑,温度保持在15℃以下,24小时内一般不会出现死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