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假晴东方鲀工厂化育苗

2023-03-08

假晴东方鲀属鲀形目,东方鲀属。体背部呈青黑色,腹面白色,臂鳍淡黑色,头、背、腹面均被强小刺,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为底层肉食性鱼类。山东沿海渔民称之为“黑巴”、“大黑皮”,是我国沿海主要鲀类品种之一。其肉味鲜美,卵巢毒素的药用价值很高。

亲鱼 用于人工繁殖的成熟亲鱼均由海上获得。自然繁殖季节,亲鱼的雌雄比约为1:5。成熟雌鱼体长一般在30~50厘米,体重1000~4500克左右;雄鱼体长25~45厘米,体重900~3500克左右。怀卵量体重成正比。海上钓捕亲鱼的雌雄比约为1:9,体重多在1.5~4千克;定置网具捕获者雌雄比约为1:3,体重在3~7千克。

采卵 假晴东方鲀属一次性产卵鱼类,受精卵呈淡黄色,不透明,入水后表现沉性并具粘性,易聚集成块。卵径1.2~1.4毫米,内有油球多个。成熟亲鱼一般在捕获后2小时内进行采卵授精,效果较好。如所获亲鱼成熟度不够理想,可在池中暂养数日,并进行药物催产。常用的催产药物有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每千克体重30~100微克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千克体重1000~2500。用干法或湿法人工授精均可,采卵时应尽量1次挤完为宜,如雌雄亲鱼成熟度均好,受精率可达80%以上。

孵化 卵沉性,宜采用直径以60~80厘米,高约60厘米的圆锥形筛绢孵化器孵化。将整个孵化器悬吊于水槽内,锥体部分浸入槽内水体中约40~50厘米,受精卵置于孵化器锥体部,水流及气体由锥体尖端处进入,保持连续进水充气。整个孵化是在光照500~800勒克斯温度14~20℃,盐度30~32‰条件下进行。在16~17℃水温下需9~10天孵化;19~21℃时需6~7天孵化。仔鱼孵出后,暂停流水与充气,使卵子下沉,仔鱼上浮水面,用虹吸管将仔鱼吸出,计数后放养入培苗池中。

鱼苗培育 整个培苗过程,据其生态和生理特性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培育两个阶段。前期培育:由初孵仔鱼至5~6毫米,一般需要15天左右。采用1~2立方米玻璃钢水槽或3~6立方米水泥池。要求光照500~1000勒克斯;水温15~20℃;pH7.8~8.6;每升水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辅以微充气,仔鱼每立方米放养密度2~3万尾。初孵仔鱼于3天后开口,口裂达200微米以上,一开始即可投喂轮虫,日投喂3~6次,水体中维持10~20个轮虫/毫升为宜。当鱼苗全长接近5毫米时,可补充投喂卤虫幼体或桡足类。培育之初的1~7天,采取每日添加少量新水,静水培育措施,以后日换水1/3~1/2,换水前,清底吸污1~2次。当仔鱼长到5~6毫米时,开始产生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中间出池,以减低密度转入后期培育。后期培育。由5~6毫米至25毫米,约需要35~40天。可在室内外20~60立方米池中培育,光照可以逐步加强,直至完全自然光。水温20~28℃。每立方米放苗1500~2500尾。饵料可投喂卤虫幼体或桡足类为主,日投4~6次,每毫升水体中维持1~3个,5~6毫米苗开始出现“鼓气”习性和攻击行为,但残食不明显。7~8毫米苗,进入稚鱼期,牙齿初步形成,互相残食加剧、死亡率增高,个体差异明显。9~10毫米时,开始投喂糠虾、鱼肉糜等鲜饵料。12毫米苗转入底栖生活。全长18毫米左右鱼苗,变态为幼鱼,外形已与成鱼基本相似。后期培育生长迅速转入流水培育。

鱼苗相互残食是后期培育中的最大危害,其产生原因可能由个体差异投喂不足和密度过大而引起的。解决方法是:加强分选培育;足量投饵,使鱼苗保持饱食状态;防止培苗密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