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三斑海马养殖

最近更新:2023-01-31

三斑海马属于海龙科海马属,是一种名贵药用海水鱼类。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和南海一带海域。广温广盐性动物,适温范围为10~33℃,幼苗期适温范围为21~31℃;比重适宜范围为1.006~1.027,初生苗要求比重在1.009~1.025之间。生活在近海多海藻海区,常用尾卷在海藻或其他飘浮物上。摄食方法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吸食物的,对饵料的种类、大小和鲜度有一定的选择性,大小以不超过口裂为宜。饵料主要为小型甲壳类,饵料最好是鲜活、体形完整的。

种苗繁殖 繁殖水温20~31℃,广东沿海繁殖季节在3~11月,其中5~9月为盛期。可通过升温措施来促使亲海马提早繁殖,即在3月底逐渐将水温升至22℃,这样亲海马在4月中旬就开始发情、交配,5月初第一批苗就产出,比没有升温提前了1个多月,这在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亲海马饲养池宜大些,每立方米水体养20~30尾,投喂新鲜、优质、适口、充足的饵料,使其性腺充分发育。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量约为体重的12~15%。水温要稳定,水质要新鲜,比重在1.010以上。池中放一个塑料架子,供亲海马附着用。夜间最好充气(可用小型增氧机),气量不要太大。亲海马在交配前,应将雌雄分开饲养,防止未达到性成熟或不宜繁殖时所引起的过分追逐或受精。性腺成熟后,水温20℃以上,即将雌雄海马按1:1搭配,混养在一个池内让其交配受精。发情一般出现在早晨,交配时雌海马把卵排入雄海马的育儿囊,并在此时受精。受精后,受精卵在育儿囊发育,约经8~20天便孵出幼苗。产苗多在黎明前,产苗量与亲海马的大小及饵料等情况有关。每胎产苗约数百尾至1000多尾,每尾亲海马1年能产数胎到10多胎。产苗后,应及时把幼苗捞到育苗池,防止被亲海马吞食。

幼苗培育 三斑海马的发育一般划分为3个阶段:幼苗(初生苗至体长6厘米前);幼鱼(体长6厘米至10厘米,即性成熟前);成鱼(体长10厘米以上,直至达到性成熟)。育苗池面积一般较小,1~5平方米,池深0.6~1米。初生苗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1000尾左右,经约15天的培养后,逐渐分疏至每立方米水体500尾左右。育苗用水要清洁、新鲜、无污染、无敌害生物,比重要求1.010以上。育苗前期3~4天换水1次,后期1~2天换水1次。换水一般采用全换水,即将苗捞到预先已准备好水的池中。换水时,比重差要小,水温差尽量不超过2℃,海马苗产出不久即摄食。初生苗在2~天内主要摄食挠足类无节幼体,以后逐渐转为摄食挠足类成体。每天投饵3~4次,日投饵量约为体重的20%。提高幼苗培育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育苗用沉淀海水,水温在21~26℃,饵料用活的挠足类,以及用氯霉素等抗生素来预防幼苗易得的肠胃炎病等。

养成 将体长为6厘米以上的幼鱼养至成鱼或亲鱼,直至收获。养成池面积较大,一般5~20平方米,池深1~1.3米。放养密度:幼鱼每立方米水体300尾,成鱼每立方米水体100尾,天气炎热、水温高的季节要适当疏养。水质要求新鲜、清洁、一般每天全换水1次,水温低时,也可2~3天换水1次,但遇浮头、发声、沉卧或生气泡、气膘胀大等情况时应及时换水。在换水操作时要轻快,换水在下午投饵之后。海马体长达到5~6厘米后,由摄食挠足类逐渐转为食糠虾或虾类,成鱼主要食虾类。每天投饵2~3次。日投饵量:幼鱼为体重的15%,成鱼为体重的10%。投饵量具体以当日的摄食情况来定。投饵时,分少量多次泼撒,在海马较集中的地方多投。投饵一般都在白天,并在光线使海马能识别食物时投喂。成鱼养殖的最好饵料是活虾和鲜虾,如鲜活虾不足时,可投冰冻虾,也可投干虾或盐浸虾,但效果差些。海马池白天要适当遮阴,避免烈日直射。

越冬 用人为的方法提高水温,使海马安全地渡过冬季低温期。越冬方法因地而异,在冬季水温较低的地区,可采用室内加热保温法。南方可在室内的水泥池上盖尼龙薄膜,用电热棒加热保温。该方法保温效果较好。越冬的种海马应选择健壮、活泼、体长在12厘米以上的1~2年生海马、雄性育儿囊丰满、雌性生殖乳突明显为佳,雌雄数量基本相等。越冬水温控制是海马越冬的关键,越冬水温一定要稳定,控制在15~17℃比较适宜,越冬效果较好,越冬后体长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越冬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但越冬成本较高,如水温控制在13~15℃,因海马在15℃以下摄食明显减少或很少摄食,这样到开春以后(3~4月份)由于体质虚弱,死亡率较高,但越冬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