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野生鳗种驯养及养成

2023-03-07

野生鳗种,即指鳗苗未能溯江,游弋在沿海半咸水中有1~2年的鳗种;或已逆溯到江河、湖泊,在这一水域中依靠天然饵料生活1~2年的鳗种。这些鳗种有野生习性,捕获后直接进行人工养殖要比白仔鳗苗培育成成鳗困难得多;但野生鳗种具有规格大(每尾40克左右)、抗病力强的特点,如经过适当驯化,改变野生习性,仍不失为优良鳗种。野生鳗种规格大,精心驯化后一般只需6~9个月就可全部达到商品鳗规格,显示出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越性。

目录

野生鳗种驯化

野生鳗种驯化池的面积一般为10~50平方米,水深1~1.2米,以水泥池为好。要求进排水方便,有防逃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流水池或半流水池。放养前,用4~10ppm漂白粉进行消毒;对新建的水泥池,需用清水浸泡数日,以去除碱性。水质要求中性略偏碱性。野生鳗种入池驯养需进行鳗体消毒,以去除各种病原菌。消毒工作在水池中进行,预先调节池水温度与鳗种原来的环境水温相似,两者温差不超过5℃;然后将鳗种放入池中(水深60厘米),并伴有增氧设施。经5~8小时适应后,将池水排剩到20厘米深,使池水成2~3%的食盐浓度,浸浴时间为15~20分钟;此后再加水到40厘米深,再用5ppm呋喃唑酮(或用磺胺类药物、金霉素等)泼洒全池,浸浴10~15分钟。如此经两次消毒,体外病源菌基本上可得到抑制 ,遂将水位升高到80~100厘米。在对鳗鲡鱼种消毒时,增氧机应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以确保有充分的氧气供应。若发现鳗种有异常状态,即加水稀释消毒液、保证鳗种安全。

采用流水式饲养或有增氧设施的条件下,鳗种的放养密度可达到5~10千克/平方米;在静水饲养条件下,放养密度为2~5千克/平方米。水质必须清新,无污染。对于静水池,要求3天内换水量达到20~30%,以利排除池底污物,降低氨氮含量,提高含氧量。水质标准大致为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氨态氮含量低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毫克/升,pH7~8.5;水温24~30℃,尽可能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鳗种放养后第一个晚上不急于投饵,可在池边均匀设置2~3只照度低的灯光,观察鳗鱼的活动情况及对灯光的反应。鳗鱼具有趋弱光性,因此需在灯具上加罩,使灯光聚集在一个地方。第一晚若见部分或较多的鳗鱼聚在灯光周围,表明鳗鱼有觅食的要求。观察30~40分钟之后把灯全部关掉,保持池内黑暗。第二天晚上可以开始投饲驯化,在有灯光的位置设置食台,食台一般离水面20厘米左右。用新鲜鱼肉引诱野生鳗种上食台摄食,第一晚的投饲量为鳗种体重的2~3%;第二晚投饲仍在10点钟进行,投饲量可根据第一晚吃食情况适当增减,但不可超过鳗体重的3~4%。第三晚上把投饲时间提前2小时,以后每晚投喂时间顺沿提早2小时,直至由晚转到下午。待鳗鱼已适应在白天摄食,每天上、下午即可各投饲1次。上午的投喂量较下午要多,比例为1.5:1,以利鳗鱼将白天所摄食的饲料大部分消化,减少夜间浮头。此时的投饲量可增加到鳗体重的5~10%,饲料仍以新鲜鱼肉为好。

当野生鳗种的觅食习性由夜间转变到白天后,即可进行食性诱导驯化,由投喂新鲜鱼肉改为人工配合饲料。起初,鲜鱼肉占当日投喂量的80%,配合饲料占20%;以后每隔两天调整1次鲜鱼肉与配合饲料的比例,即鲜鱼肉逐步减少,配合饲料逐渐增加;直到全部采用配合饲料。完全投喂配合饲料时,日投量仅占鳗体重1.5~3%。鳗鱼的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脂肪10%,并适当添加鳗鱼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经过20~25天的驯养,野生鳗种习惯了人工饲养条件,定时群集在食台觅食;其体色也由原来的黑灰色或黄灰色变为蓝灰色,与白仔鳗苗培育成的鳗种无多大区别。

养成技术

野生鳗种经过驯化后,生活习性基本得到改变;但若在饲养期中不注意,其生活习性仍有可能恢复到原先的野生状态。例如,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投饲量不足,部分鳗种对所投的饲料反应迟钝,或吃不到食料,这些鳗鱼就不上食台,日后生长停滞。因此,驯化后的野生鳗种要养成成鳗,仍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野生鳗种驯化后,需及时按个体大小分成2~3种规格,分池饲养。分养前一天停止投饲,翌日用鳗鱼筛筛选。在鳗种放养前几天预先做好池塘、网具消毒工作;放养时再用3%的食盐溶液对鳗体进行药浴(或用2ppm的可溶性呋喃类药物与2ppm亚甲基蓝混合溶剂进行药浴),时间为10~15分钟。每批药浴处理的鳗种约5千克,此时增氧机应处于工作状态,防止缺氧。静水池养鳗每平方米约10~20尾;流水池养鳗每平方米为30~50尾;网箱养鳗可达每平方米100~200尾。若在一般养鱼池中混养搭配鳗鱼,鳗种的放养量为15~75尾/1000平方米。养鳗池须设饲料棚,以适应鳗鲡喜在阴暗处摄食。投饲坚持“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所谓“定质”,以采用成鳗专用配合饲料为佳。在水温25℃左右时,每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4%;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投喂量占60%,下午占40%。每2~4天根据饲料效率重新计算池塘鳗鱼的存塘量,并调整日投饲量。投饲2小时后清扫食台,保持食台的卫生。一般养鱼池中混养少量鳗鱼,则不必专门投喂鳗鱼配合饲料。坚持每日早、中、晚巡池3次,检查养殖设施是否损坏,以防逃鳗,一般来说,野生鳗种的窜逃性能比由白仔鳗培育的鱼种要强得多;尤其是网箱养鳗,遇到在风暴雨时,或被老鼠咬坏网箱,鳗鱼就会一尾接一尾逃出网外。在巡池或投饲时要注意观察鳗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鳗鱼食欲不好,往往是饲料质量不好或有病,需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措施。每天测定水温、溶解氧1~2次;每5~10天测定氨氮,亚硝酸盐1~2次。定期换水,确保水质良好。在饲养过程中,鳗鱼的生长速度会有个体差异,为防止差异悬殊,应捕大留小,一般经30~40天分养1次,在夏季分养时要避免强日光照射,可安排在清晨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