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中国明对虾的饲养管理

最近更新:2023-01-31

1.水质监测

(1)池塘的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 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之减弱。至某 一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 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 即为补偿点。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下 的水层为耗氧层。补偿深度的日变化与空气辐照度有密切关 系,晴天补偿深度最大,阴雨天最小(浅),精养池塘的补偿深度 一般不超过1.2米。在未有垂直动水设备的池塘,从光线在水 中的透光率和补偿深度来看,池塘过深是没有益处的。

(2)水温。池塘内的水温是影响中国明对虾生长、生存的重 要环境因子。中国明对虾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代谢的 强度,在适温范围之内,其代谢强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同 时池塘物质循环强度也随之提高。

海水池塘的水温特点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波动性大于海 洋而小于陆地。海水池塘的平均水温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夏 季广东及海南沿海最高温度可达36℃,而北方三省沿海一般不 超过34℃。冬季北方池塘水温可降到-2℃,南方一般多在 13℃以上。在严寒冬季,池塘结冰后相当于一层保护层,白天光 线可以通过冰层,透入水中,增加水的温度,晚间则像玻璃一样, 防止水中热量的放散。所以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冰下温度可达 10℃左右,这就是中国明对虾在冰下越冬的可行性。

(3)池水的上下运动和分层。池塘海水有混合和对流的运 动。由于这种运动,促使水的上下交换,有利于池塘的物质循环 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可防虾的缺氧浮头。引起海水运动的能源 主要是风力和温度。温度使池塘海水产生上、下层的密度差,形 成池水的对流。风力除了产生波浪向池中充氧外,还可使池水 上下层混合,把上层丰富的溶解氧传向底层。其混合作用的大 小,与风力、池向、池塘大小、堤坝高低等因素有关。

在海水池塘中,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有时降雨后会出 现池水分层(呈层)现象,即雨水在上层、海水在下层,混合很慢, 甚至在两种水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阻碍了水的混合。这种情 况是很危险的,常会因底层缺氧而使水中生物死亡。无风地区 和小池塘容易发生此情况,应严加注意。为了加强池水的上下 对流,防止池水分层,在池内使用增氧机搅水是非常必要的。

(4)盐度。是影响生物群落组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海水池 塘由于盐度的差别,又可分为低盐海水、半咸水及海水池塘。习 惯上一般把盐度低于1的池塘称为淡水池塘,盐度1~10称为 低盐度池塘,盐度10~25为半咸水池塘,盐度为25~34为海水 池塘。但是也有些池塘盐度并不固定在上述范围,像一些河口 地区盐度波动往往很大,旱季盐度高于正常海水,洪水季节又几 乎接近淡水,这种巨大的变化给海水养殖带来了困难。

海水的渗透压及中国明对虾对渗透压的调节能力,决定其 适宜盐度范围。海水的渗透压与盐度高低有关。大致说来,盐 度每降低1,渗透压改变196~294千帕。所以,在盐度变化较 大的池塘,其渗透压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对生存在其中的 中国明对虾有较大影响。当海水的渗透压比体内渗透压高时, 体液中水外渗;反之,当体液的渗透压高于海水时,则海水由体 外渗入体内,随着水的渗入或渗出,体液将被稀释或浓缩。当中 国明对虾对渗透压调节超过其限度时,对虾失去调控能力,而使 机体的功能和组织受到破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对其生 长、繁殖具有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死亡。

(5)pH值。池塘海水的pH值变化较大,多在7.5~9.0, 在特殊情况下可低于2或高于11。海水池塘由于浮游植物密 度大,白天表层光合作用强烈,pH值迅速上升,夜间由于浮游 生物及养殖生物的呼吸作用而使池中CO2增加,使pH值下 降,形成较大的昼夜差。

底质也可以影响池塘pH值。如潜在酸性土壤在建池时含 有FeS2的土层,由其氧化生成的硫酸会不断溶入池水中,使池 水pH值下降到4以下。另外,池底有机物过多(如残饵、排泄 物、生物尸体等)时,在分解过程产生有机酸而使pH值下降,特 别是底泥和底层水,这对对虾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pH值超过一定范围时,也会直接危害中国明对虾。如酸 性虾池,当pH值降到6.5以下时,会影响饵料生物褐苔和绿苔 的发育;pH值高于8.7时,会使对虾无节幼体死亡。在酸性水 中虾类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慢,摄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生长受 到抑制,降低成活率。同理,pH值过高,高于10以上也会影响 虾类生长。据报道,水环境中的pH值低于4.8或大于10.6,对 于中国明对虾是致命的。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使养虾用水的 pH值稳定在适宜范围,常需加氧化钙或铵酸氢钙、石灰石、珊 瑚石粉等,加强池中缓冲系统的缓冲能力。

(6)海水中溶解气体。池塘中溶解气体主要有溶解氧、二氧 化碳、氮、硫化氢、甲烷等,这些气体对水化环境及生物都有重要 影响。

①溶解氧: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是通过换水、空气溶入及浮 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个途径取得的。在半精养池塘中主要是靠 植物光合作用供应,晴天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以占 半精养池塘一昼夜氧总收入的90%,空气溶入仅占10%左右。 在水温较高的晴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常使水中溶解氧达 到200%的饱和度,所以白天不仅空气中氧进不到水中,而水中 过剩的氧气还要向空气中逸散。只有到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 水中耗氧因子消耗了水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溶入水中, 而且在静水中仅溶于表层水中。换水也是只有海水中溶解氧高 于池塘含量时,才具有增氧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养殖海区的溶 解氧含量比池内还低,在此情况下换水只能减少池水的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是虾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影响对虾 摄食率、饵料利用率和增重率,严重缺氧时还会引起缺氧死亡, 造成对虾养殖的重大损失。在溶氧不足时,水环境理化条件差, 对虾体质下降,致使一些流行病暴发。

②氨(NH3):氨及其衍生物是水中一个重要生态因子。氨 对水生生物既有有害的一个方面,又有有益的作用。养殖者的 责任是在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限制其有害因 素,使其转换为有益的物质,把生产搞得更好。

氨与溶解氧相似,也有昼夜与垂直变化,这种变化在晴天尤 为显著,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值变化有关。晴天中午 前后,表层非离子氨增多,底层由于有机物分解使pH值下降, 分子氨达最低值;夜间由于表层pH值下降及对流等原因,上、 下层水中非离子氨差大大缩小。所以白天中午前后开机搅水, 也是避免氨中毒的一个有效措施。

③硫化氢:硫化氢(H2S)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 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的。硫化物和硫化氢都有毒性,而硫化氢毒 性更强。在酸性条件下硫化物大多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在池 底污染较重的夏季,池底不仅缺氧并有大量有机酸存在,使底层 水缺氧并呈酸性,所以含硫有机物分解产物主要是硫化氢。硫 化氢在氧气充足时被氧化而消失,如底质或底层水中含有一定 数量的活性铁,硫化氢会被转化为无毒的硫及硫化铁而沉淀。 养虾池内最好不存在硫化氢,为防止硫化氢的产生,应保持池底 少受污染,保持池底有充足的氧气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池底污 染的情况下,经常加入氧化铁会减少硫化氢的产生。

(7)营养盐类。池塘中的营养盐类是池塘生产力的基础,港 养、生态系养殖主要是依靠池塘中或池水交换所带入的营养盐 类,提供了养殖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池塘生产力的高 低主要决定于该池塘及近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高低,营养盐含 量高,生产力也强。但以投饵为主的精养池塘则主要靠人工投 饵提供产量,天然生产力也就显得微不足道。由于投饵及养殖 生物代谢产物,造成池水过肥,海洋环境中的水越瘦,也就是说 营养盐越少越好。

营养盐种类较多,包括氮、磷、钾、钠、硅、钙、铁、碳以及微量 的锰、锌、铜、钴、镁、铂等,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因此,氮、磷 的含量是决定池塘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

(8)水色及透明度。池塘中的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和底栖 藻类,有些海区的池塘还有刚毛藻、浒苔、石莼、沟草等,河口地 区的池塘中甚至还有芦苇等淡水生物。优良的池塘是以浮游藻 类为主体的。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特别是温度、盐度、水 深的差别,其优势种的组成不尽相同。

以微型蓝球藻类为优势种的蓝绿色或黄绿色池水。如直径 仅2~3微米的蓝球藻、节球藻及平裂藻等为主体的池水,每毫 升细胞数高达数百万个。该类群生物在繁殖盛期,对养殖的虾 类尚看不出不良的影响,但是当繁殖过盛、发生藻败时,常引起 对虾的发病和死亡。近年来,证明节球藻具毒性。

以硅藻为优势种的黄褐色或褐绿色池水,常发生在高盐度 的池塘中。如以角刺藻属的远距角刺藻及柔弱角刺藻等,有时 菱形藻也可成为优势种。这种水色也较稳定,有利于虾的生长。

以金藻为优势种的褐色或黄褐色池水。因金藻具有群聚习 性,使水色多变或在水中呈云雾状,该种群也有利于虾的养殖。

以隐藻等鞭毛藻为优势种的池水,这种水色与金藻水有时 相似,呈褐色、红褐或褐绿色。有时也聚集为云雾状。在精养池 塘中有机质较多时,有利于兼性营养的鞭毛虫类繁殖。

以甲藻为优势种的黄褐色、褐绿色池水。有时以原甲藻为 优势,有时以多甲藻或裸甲藻为优势,也会形成云雾状,由于甲 藻的聚集会使水色多变。甲藻中某些种类具有毒性,如原甲藻、 漆沟藻、裸甲藻类等,是一种不利于养殖的类群,应特别注意。

实际上池塘中浮游生物组成是多变的,在一个养殖周期内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会有相适应的种类取得竞争的优势,成为 池塘中的优势种。当其繁殖发育到一定阶段,有的也自行衰落。 当这些生物败落时,沉于池底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和底质变坏, 常常也影响到对虾的健康,造成对虾发病或死亡。

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应维持在25~40厘米。透明度小于 15厘米时不仅是藻类密度过大,也是藻类老化的一个预兆,这 种水体很脆弱,很易发生藻类死亡沉淀。一旦产生这种情况,对 池中的养殖虾是很危险的。

2.水质调控

水质是影响对虾生长发育,决定对虾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 要因素之一,科学地调节和控制水质是对虾养成中的一项重要 生产技术措施。

(1)添、换水控制水位。在养殖前期(中国明对虾在5~6 月),即投苗后的20~30天,可使用60目锥形网添水,逐日向池 内添水,每天可添加5厘米左右。待池塘水位提高到1.5~2.0 米,可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在7~8月高温季节要加深池 水,根据水质状况每2~3天换水10~20厘米以上,改用20目 锥形网换水。养殖后期(9~10月),水温适宜,但池底污染加 重,可根据水质状况维持或增加换水量,改用网目为0.5~1.0 厘米的聚乙烯合股线锥形网进水。通过添换水,还可调节盐度, 促进对虾蜕壳和生长,并能补充一些饵料生物。

换水时,要事先检查进水网是否破损,网框是否松动。排水 闸门安装16~18目平板网,半径为6~10米的半圆形围网设在 排水闸内侧,以防排水时对虾被逼到网上。换水时应先排出部 分陈水再进水,也可边排边进。水质太差的虾池,一次排水量不 能太多,以免水太浅时含氧量下降,造成对虾死亡。换水时应注 意水源水质状况,当水源水质恶化,赤潮生物大量涌来,要停止 换水。在目前病毒性虾病尚无有效对策的情况下,池内虾体携 带病毒(但未发作)生存的可能性较大,若换水过于频繁,或一次 添换水量过大,使环境变化对虾类的胁迫作用加强,加大了其应 激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弱了对虾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极 易诱发病毒病。因此,虾农往往使换水量大大减少。有的投苗 前一次加满水,整个养成期不再换水。有的一次纳水后,在病毒 病易发期不换水,相对安全期间或换些水。

在充气精养虾池之中,换水量也较正常时大有减少,但由于 充氧的替代作用,也能维持较高的密度和产量。

(2)机械增氧。机械增氧是精养式养殖中增加水体溶解氧, 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机械为各种增氧机。目前采用 的增氧机,有充气式(即在电动鼓风机上接上送气管、散气筒或 散气头)、水车式(也称搅水机,即以电动机带动直立的叶轮,以 搅动表层水,达到增氧和对流的目的)、叶轮式(即电动曝气机)、 钢梳式(刷子式)、喷水式(浮式曝气筒)、射流式增氧机及增氧船 等。

几种常用的增氧机:1.叶轮式增氧机 2.水车式增氧机 3.钢梳式增氧机 4.旋桨式增氧机 5.充气式增氧机 6.喷射式增氧机

 

充气式增氧机产生气泡,一部分溶入水中,适合较深的虾池 塘使用。喷水式增氧机使喷出的水呈降雨状落下,与空气接触 达到增氧目的,只适于水浅的池塘。水车式增氧机适用于较浅 水(水深1.5米以内)的虾池,因水流具有方向,易将废物集中于 池中央以利排污,且不会将池底污物泛起的特点,故适于正方形 (或圆形)对虾精养池。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果好,动力效率高, 适于较深的池子。工作时靠叶轮旋转搅动水体,水层上下对流, 使整个水体的溶解氧趋向均衡,但水流不定向,对中央排污的池 子不适宜,且在浅水中使用易搅起池底。射流式增氧机由潜水 泵和射流管组成,工作时水泵里的水从射流管内喷嘴高速射出, 产生负压而吸入空气,水和气在混合室内混合后,以45°角将空 气直接充入水中,且因其在水面下没有转动的机械,不会伤害虾 体,很适于密度大的深水(水深大于1.5米)虾池选用。

应该了解,增氧机的作用,决不仅为了防止缺氧浮头,而更 重要的是促进池内的物质循环,改善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为 养殖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疾病、促进生长、提高 产量。为此,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机,要根据天气、水质、底质 及水化条件开机。

在晴天时,由于热阻力的作用,池水不能上下对流,形成溶 解氧和温度的分层,表层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此时 如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池水的上下交流,利用表层的氧盈去抵还 底层的氧债,改善池底条件,所以,在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 开机是非常必要的。同理,傍晚开机使上下水层提前对流也是 无益的,会增加耗氧水层和耗氧量。所以,一般应在午夜以后或 黎明前开机增氧。阴雨天,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 少,加之气压低,减少了空气中氧向水中的溶解,池塘很易缺氧, 此时应及早增氧,以增加增氧机的充氧作用。当然,在虾浮头时 更应及时开机。在池塘施肥后,特别是施有机肥及大量投喂活 饵料时,都应增加增氧时间。当高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后死 亡,池塘施药或换水困难等极易引起缺氧的情况下,运转时间要 延长,甚至全天候运行。一般在投饵后对虾集中摄食时间,增氧 机停止运行。以清理池底为目的使用增氧机,一般在夜间开启。

综上所述,开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 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 低温少开或不开。

(3)化学方法。向虾池内投入某些化学物质,可达到改善水 质和池塘底质的目的,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水质保护剂。目前 市售的水质保护剂类型很多,常用的水质保护剂有:

①生石灰:又称氧化钙(CaO),除具有清池消毒和改良底质 的作用外,尚具有较好的改善水质作用。氧化钙遇水后生成的 氢氧化钙可提高和稳定海水的pH值,减少水中硫化氢的含量, 促进厌氧菌群对有机物的矿化作用。氢氧化钙与水中的二氧化 碳作用生成碳酸钙,是一种比较好的海水缓冲剂。石灰还能与 某些金属如铜、锌等络合,从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毒性。养成期用 生石灰改良水质、底质时,用量为5~10克/米3,并视水的pH 值的高低合理调节。

②沸石:它是一种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石,含 有硅、铝、铁、锰、钾、钠和氧等多种元素。沸石内含有很多大小 均一的空隙和通道,具特殊的理化特性,用途十分广泛。在水产 养殖中,沸石能有效地改良水质和保护池底环境。对铵态氮 (NH4+-N)、有机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明显的吸附和选择性离子 交换能力;能有效地降解池底H2S的毒性影响;CaO含量较高 的沸石可调节水的pH值;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对虾养殖中沸石作为水环境保护剂时(指100~150目粒 度),一般用量为20~35千克/亩,严重污染池底为50~500千 克/亩。撒布区以池底黑化较重或虾群集中处为主,注意不要与 化肥或药物混合使用。还可在饲料中添加1%~2%沸石,能促 进消化,吸收代谢的毒物,有利于对虾生长和增强抗病力。

③麦饭石:它是一种以氧化硅为主,含多种元素和金属氧化 物的矿石,与沸石一样,含有众多的腔隙和孔道,质地较松软。 它能调节机体代谢,吸收消化道内的毒素,促进酶的活力。麦饭 石作为水环境保护剂,在海水中有吸附杂菌、有机质、氨、硫化氢 和调节pH值的作用。用于对虾养殖生产,改造池底每亩可投 100~200千克,净化水质每亩可投50千克,每10~15天一次, 可连续使用。麦饭石加工粒度应在100目以上。

④膨润土:又称斑脱岩,属黏土类矿物盐,主要由28面体型 蒙脱石组成(含量达75%以上),理化特性为高铝、低铁、富含氧 化物,分散性能和成胶性能都很好。膨润土透气性好、具强烈的 吸水性,入水后能迅速溃化成微小颗粒(体积膨胀10~30倍)。 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能吸附和凝集水中的悬浊物,使其沉淀 和覆盖池底,减弱池底底泥的耗氧量,控制营养盐类的溶出速 度。兼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和粘结力,可用于净化水质和 改善养殖水环境。在养殖生产中,主要是降低池水富营养化程 度和沉淀悬浊物,最终达到防止池内赤潮和解救对虾浮头的作 用。投放要选准时机,一般提早或定期投放优于应急投放的效 果。膨润土每亩一次用量为50~100千克。

⑤钢渣:指炼钢厂平炉余渣,含多种金属氧化物,主要成分 是二氧化硅、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钙等。氧化铁含量一般占 25%左右。在养殖水体中可作为水质改良剂,用以消毒池水,除 掉硫化氢等作用。在高温期内,污染严重的池底每平方米池底 可投放1~2千克。

⑥活性炭:通常用煤、木屑、椰子皮壳等经高温炭化和活化 而成的疏性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具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及离子交换吸附等作用。在水处理中可吸附水中胶 体、悬浮体、溶解态的有机物、有毒气体及某些离子。于过滤器 内使用,由于其表面附着的矿化和脱氮细菌的存在,可降低海水 的化学耗氧量(COD)及硝酸盐等,所以具机械、化学和生物过 滤三大作用,是过滤和净化水的理想材料。在对虾养殖中多用 于过滤器中的过滤材料,循环水槽的滤水层。在紧急状态下向 水中撒泼,可急救因中毒和缺氧出现的险情。饱和后的活性炭 可用高温或酸、碱处理,以恢复其活性,再次使用。

⑦过氧化钙(CaO2):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粗品多 以CaO2·8H2O的形式存在。其化学性能不稳定,入水后可缓 慢地释放出氧和氧化钙。初生态氧具很强的杀菌力,氧化钙又 具有生石灰的功能,所以,过氧化钙有供氧、杀菌、缓解酸毒和平 衡pH值的多种作用。在对虾养殖中作为环境保护剂,在水质 不佳时当晚使用10~15克/米3,可预防浮头。当发生浮头时, 立即用过氧化钙10~20克/米3,1~2小时后再追施半量,可预 防对虾死亡,方法为直接撒施。为改善池底,每天施用过氧化钙 5~10克/米3,效果很好。作为强氧化剂,不可与药饵、维生素 C等还原性物质混用。

⑧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无色透明液体,含过氧化氢 (H2O2)2.5%~3.5%,浓者含26%~28%。由于可形成氧化 能力很强的自由羟基,可破坏蛋白质的基础分子结构,从而具抑 菌和杀菌作用。其制剂可用于改良池塘底质,降低COD和生 氧,作为虾浮头的急救剂。使用时可利用特殊的水底喷洒器,喷 洒入水底。

⑨其他:如腐植酸、腐植酸钠、煤矸石、三氯化铁等净水剂, 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氧化剂,过二硫酸铵等生氧剂。

(4)生物净化。

①使用有益细菌制剂:有益细菌在对虾养殖上的应用,是无 公害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集约化精养对虾系统中,残饵、对 虾新陈代谢产物等严重地污染着养殖水体,从而也为滋生病原 体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单纯的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水 质,不但成本高,预防疾病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过多的依赖化学 药品,有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及食物安全问题。养殖过程 中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护养殖水环境的正常生态功能,可以使对 虾健康生长,有益微生物正常繁殖生长,可以有效地防止底质恶 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当前经常使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分 为利用光能的光合细菌和有益的化能异养细菌两大类。

虾池使用的光合细菌,应该使用培养基的盐度和养殖池盐 度接近的光合细菌,活菌量不低于10亿~15亿个/毫升。光合 细菌在养虾生产中作为水环境保护剂使用,多采用拌砂法,即在 养殖中、后期按每公顷15~75千克的用量,与海砂搅拌,泼洒于 池中,也可在污染严重的池底集中投放(每隔15天左右投放一 次)。也可将菌液加入配合饲料中,作为营养成分投喂,或与饵 料搅拌后趁鲜投喂。

投放光合细菌要注意:多菌种混合比单菌种投喂好;有机物 腐败程度越高,污染越严重的池底投放效果越好;可与麦饭石、 沸石等合用,效果较佳;不能与消毒剂联用,以免被杀灭。

有益细菌制品使用方法应按生产厂家规定的使用方法使 用。如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的一种环境 改良剂——利生素,综合了厌氧、好氧两种代谢机制。每克产品 (干)含菌量达20亿个。对虾池投放虾苗后3~5天开始使用, 首次养虾池每立方米水体施用1.5克,以后每半月至20天再施 用一次,用量减半。需要注意,使用活菌制剂,不能同时使用消 毒药品和抗菌药品。

②单胞藻的定向培养:通过合理施肥,繁殖对虾池内的单胞 藻类,使之维持合理的种群密度和旺盛的生长状态,是进行生态 调控,保证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一般 绿色、黄绿色较黄褐色的单胞藻容易培养。随着单胞藻的繁殖、 生长,颜色逐渐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由绿变褐。一般在低 盐(盐度小于20)情况下,单胞藻种类较多,颜色为绿色。在较 高盐度(盐度大于25)情况下,组成种类较少,易呈褐色。在养 成早期,单胞藻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营养或二氧化碳,死 亡后水面呈现大量的、稳定的泡沫,池底废物积累,水色透明(也 保持一定的水色)。养成中后期单胞藻类的大量死亡,主要是由 于繁殖过密、水色过深,缺乏光照而引起。水质的突然变化,大 雨过后或大量换水,也会引起突然死亡。合理施肥,适量换水, 适时投入石灰等水环境保护剂,保持正常的浮游生物密度,是避 免其大量死亡的关键措施。施肥应注意少施、勤施,以调水为目 的的施肥应以化肥为主,且注意肥料种类。当水池内单胞藻种 群结构不合理时,还可采取换水后临池接种繁殖的办法。

3.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1)饵料的选择。整个养殖阶段,保证对虾的营养需求是安 全、优质养殖的关键性技术。应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培养和利用 好池内天然繁殖的生物饵料及其产物,如单细胞藻类、小型和微 型底栖动物、活性污泥等。也可适量使用洁净的经检测白斑综 合征病毒为阴性的活蓝蛤、淡水枝角类及盐池活卤虫等。

①使用优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质量标准,通常是考察营 养成分分析。但是决定对虾生长速度的营养要素,有一些目前 还未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对于养殖者,首先要看对虾摄食该饵 料后的生长指标及对虾的健康程度,如甲壳的硬度、蜕皮的次 数、每一次蜕皮后的生长量等。比较简单实用的评价对虾饲料 质量的方法,可采用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饲养,观察对虾生长的 方法。使用过滤海水养殖体长6~8厘米的对虾,水温维持在 25~28℃,盐度为25~30。养殖30天,优质饵料的饲料系数不 超过1.5。对虾旬生长速度,中国明对虾应达到0.8厘米以上。 对虾甲壳光滑,手感较硬,能正常蜕壳,每次蜕皮的生长量较大。

②饲料原料的选择:对虾有饥不择食的习性,但是并非任何 食物或饵料原料均适合对虾摄食。据试验观察,一般以水生动 物作饵料要比陆生动物好,尤其是水生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 贝类等),一般均是对虾最优良的饵料。估计与这些生物的蛋白 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与对虾消化吸收生理的能力有关。同 样对虾对于植物性饵料在利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根据对多 种饵料源对虾消化率的观察以及养殖试验观察,蛋白质源的原 料以大豆粕、花生粕、鱼粉、虾糠、小麦面粉、麦麸和干的贝类等 为好。脂肪源的原料以鱼油、大豆和花生等为好;糖类的原料以 谷物淀粉为好。

饲料添加剂:选用饲料添加剂,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为了 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人们往往在饲料中添加抗生 素、激素等物质。但是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会使人 类的病原菌出现抗药菌株。抗生素破坏正常微生态菌群,微生 态失调导致病原体的易感性。许多试验已经证明,益生菌作为 饲料添加剂,不但能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起到抑制病原菌、预 防疾病的作用,而且可促进对虾生长,对虾摄食后没有药物残留 问题。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较多的有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光 合细菌等。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物可以提高饲料的 利用率,并增加对虾的免疫力。如饲料添加β-1,3葡聚糖、肽聚 糖等多糖类物质,能明显改善对虾免疫功能,促进对虾健康生 长,可按照产品说明添加使用。

配合饲料的安全性: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 安全指标限量》(NY 5072—2002)标准,对虾养殖必须按要求选 购使用饲料。饲料原料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 受到石油、农药、有害金属污染的原料;大豆原料应经过破坏抗 营养因子的热处理等。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容许量及卫生指标, 符合渔用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规定。不得过量添 加微量元素和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防止在加工、生 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化学物质对饲料的污染;防止饲料霉变而 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导致霉菌的代谢产物;防止病原微生物 (如病毒)等的污染。提高生产和使用优质饲料意识,杜绝生产 和使用营养不均衡、配比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饲料,减轻养殖 水环境污染。

(2)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及饲料量的控制。投饵是对虾养 成中技术性强、难度高的工作,这是因为一方面池塘中存虾数难 以估准,另一方面对虾在水底摄食,食物的丰歉不易观察。因 此,投饵量不易掌握,投少了影响对虾生长,投多了不仅浪费了 饵料,水质败坏,影响对虾生长,甚至引起发病或浮头死亡,造成 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对虾摄食特点,准确而合理的投饵 是提高养虾效益的关键。

①投喂次数及方法:在养成期间,中国明对虾具有连续摄食 的特点,但有一定的节律性。昼夜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在18 ~21时和3~6时;白天9~15时摄食量最低。日投饵6次者 比投饵2次的对虾生长速度快72%。中国明对虾放苗后的第 一个月,通常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每天的6~7时、10~11 时、15~16时、20~21时。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 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次,从早6时到晚22时,大约3 个小时投喂一次,傍晚及黎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 60%。蓝蛤等活贝一次可投喂数日的用量。

养殖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投喂。随着对虾的生 长,可选择虾经常聚集处、无污物区投喂。同时投喂饲料应力求 均匀,以利于对虾摄食。切忌在中心沟等深水处投饵,因为2米 以上的深水区氧气不足,对虾很少在该处觅食和栖息。长条形 池塘,可在进水端留出一段不投饵区,作为对虾栖息和缺氧时的 避难场所。面积小的池塘可在池四角设饵料盘,只在饵料盘上 投饵。

增氧机附近池底干净、氧气充足,对虾喜欢来这些地方摄 食,所以在投饵时最好关闭增氧机。若开机投饵,饵料不要撒在 增氧机处。

使用配合饲料时要注意生产日期,配合饵料从出厂至投喂, 存储期不应超过3个月。

在生产中应注意减少养殖期间对虾生长不平衡现象,投饵 可采取先粗后精、先干后鲜的办法,以保证个体小的虾有足够的 机会摄食好的饲料,达到缩小虾体差异的目的。

②投喂数量:对虾生长需要物质和能量保证。能量来源就 是摄食饵料,但是饵料又是水环境最重要的污染源。因此,科学 地使用饲料,就成为养殖健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研究投饵量 和对虾生长的关系试验表明,对虾在摄食每一种饵料后都会有 一个最大的增长量。当饵料量不足,或者说投饵量少于对虾的 最大摄食量时,对虾的增长量随着饵料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 对虾摄食数量的投喂量,只能起到污染水质的作用。在对虾的 摄食量范围内投饵,通常投喂量是在摄食量的50%以内时,对 虾的生长和投饵量呈密切相关,但是投喂量超过50%以上时, 对虾的生长量除了和饵料量有关系外,还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对虾生长缓慢时,首先应考虑水环境 因素,千万不要盲目增加投喂量。

中国明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日参考使用量如表18所示。

 

表18 中国明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日参考使用量

对虾体长 

(厘米)

对虾 

体重

(克)

正常 

生长需要

天数

万尾对虾 

日投喂

量(千克)

对虾理论 

存池量

(%)

实际日 

投喂量

(千克)

生长0.5厘 

米累计投

料量(千克)

累计使用 

饵料量

(千克)

1.000 0.012 0.065 100.000 0.065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11.500

12.000

0.040 

0.096

0.187

0.324

0.514

0.768

1.093

1.500

1.996

2.592

3.295

4.116

5.062

6.144

7.369

8.748

10.280

12.000

13.890

15.970

18.250

20.73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7.000

7.000

7.000

7.000

8.000

8.000

8.000

0.135 

0.220

0.330

0.513

0.678

0.872

1.054

1.272

1.499

1.750

2.013

2.297

2.599

2.818

3.000

3.070

3.200

3.400

3.500

3.600

3.800

4.000

80.000 

80.000

70.000

7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55.000

55.000

55.000

50.000

50.000

50.000

48.000

45.000

45.000

43.000

40.000

40.000

0.108 

0.176

0.231

0.359

0.407

0.523

0.632

0.763

0.899

1.050

1.107

1.263

1.429

1.409

1.500

1.535

1.536

1.530

1.575

1.548

1.520

1.600

0.293 

0.486

0.792

1.040

1.616

2.034

2.616

3.162

3.816

4.497

6.300

6.643

7.580

8.577

8.454

10.500

10.745

10.752

10.710

12.60

12.384

12.160

0.293 

0.779

1.571

2.610

4.226

6.260

8.876

12.038

15.854

20.351

26.651

33.294

40.874

49.451

57.905

68.405

79.150

89.902

100.612

113.212

125.596

137.756

合计 119.500 137.756

 

投喂饲料后,根据对虾摄食情况调节投喂量。如投喂饲料 后很快被吃光,就应增加投喂量。反之,如果在下次投喂饲料之 前池内仍有较多余料,就应减少或暂停投喂。如果投喂饲料后 1小时,有2/3的对虾达饱胃或半胃,说明投喂饲料充足;如果 投喂饲料后6小时,仍有半数以上处于饱胃或半胃,说明投喂饲 料过量,应减少投喂量。

根据对虾生长情况控制投喂饲料质量及数量。如北方地区 6~7月,中国明对虾在生产养殖池,每天体长生长速度应达1.0 ~1.2毫米,8月应达0.8~1.0毫米,9月应达0.6~0.8毫米。 如达不到上述速度,而水质又无问题,则可能是饲料质量问题。 对虾群体内对虾体长大小相差较大,大小分化可能是长期投喂 量不足。

当水温超过32℃,盐度突然下降,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 氨氮含量超过1.0毫克/升,池底发臭有硫化氢和甲烷逸出以及 水温低于10℃时,中国明对虾摄食量会大幅度下降,一般均达 不到正常摄食量的50%,应相应减少投喂量直到停止投喂。并 努力改变水质条件,待情况好转后再恢复正常投饵量。

投喂量的估计,可以使用投饲料盘。饲料网盘可用细筛网 制作,以饲料不漏失为准。每个网盘约0.5米2,方形或圆形,周 边有高5厘米的框边,通常每10亩放置4~5个。据饲料盘中 的饲料量摄食情况,估计全池投喂量是否合适。计算方法为:饲 料盘放置的饲料量根据对虾大小而变化,对虾体长5厘米以前, 可按本池每次总投饲量的2%放置饲料。对虾体长6~8厘米, 可按本池每次总投饲量的2.5%放置饲料。对虾体长9~12厘 米,可按本池每次总投饲量的3.5%放置饲料。检查时间为下 次投饲料前1.5~2小时。基本吃完表示投喂量合适,如有剩余 表示投饲量多,如投饲后0.5~1小时全部吃光表示不足。小池 塘也可只在投饵盘上投饵,吃完后随时补充,这个估计方法经验 很重要。

(3)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就是用最少的饲料, 生产出最多、质量又好的对虾,应做到放苗量合理、饲料用量合 理和保持良好水环境。

①养殖放苗量要合理:单位水体养殖的对虾数量和产量密 切相关,因此,人们总是希望多放苗。苗多以后必然要多投饲 料,但是多投饲料首先遇到环境容量问题,从而影响环境因子, 进而影响对虾对饲料的摄食和吸收利用。总产量随着放苗量增 加而增加,达到最高值后即开始下降,出现放苗量的反馈,其机 制是通过饲料分配量、水质恶化、发生疾病等起作用。理论上, 对虾养殖的养殖池的环境容量是一个很复杂的变量。但是在当 前的技术投入及经济水平条件下,每一种对虾实际存在着一个 期望值。每一个生产周期每亩池塘的产量通常应控制在300~ 400千克,每亩放苗量为2.5万~3万尾。在同一个养殖池塘, 由于天然饵料以及水环境的影响,饵料系数和放苗密度基本上 是线性关系,也就是如果放苗太多必然提高饵料系数。如果放 苗太多,则难以保证对虾质量。

②饲料投喂量要合理:虽然对虾最大限度的摄食,可以取得 最大的生长量,但是对虾摄食后,最高的饵料效率是出现在对虾 摄食量为80%时,饱食后的饵料效率并非最佳。考虑到养殖池 有许多天然饵料可以利用,因此,实际投饵量以对虾饱食量的 70%~80%为佳。

③保持良好水质:几乎所有的水质要素均对饲料利用率会 产生影响,所以保持环境要素达到对虾要求的最佳值,是提高饵 料利用率的最优措施。

(4)投饵注意事项。

①利用鲜活饵料:我国许多地区有蓝蛤、寻氏肌蛤等小型活 贝类及卤虫等鲜活饵料资源,它们虽然偶尔也有白斑综合征病 毒阳性检出,但检出率甚低。有条件的地方适当使用这些饵料 生物作为对虾饲料,对提高养殖对虾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重 要作用,但使用这些生物应注意其鲜度,不但投喂前应冲洗干 净,而且应小心地剔除其中的蟹类、虾类等甲壳类生物,一定要 使用活体。一般情况下,只在养殖后期使用,每天的投喂量不超 过对虾当日摄食量的1/3。要经常抽样作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原 检测,检出阳性者不应使用。做到当天采捕当天喂,不过量使 用。

由于小型活贝类个体小、壳薄,可以活着投入池中,只要对 虾早期长得好,一般都能咬碎当年生的贝类。它们不仅对水的 污染轻,而且由于其有滤食作用,尚可吃掉池中过多的浮游生物 及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蓝蛤壳长与对虾体长之 比超过0.8:10,寻氏肌蛤超过1:10时,对虾难以咬碎贝壳, 应砸碎后投喂。

②根据对虾的摄食习性:中国明对虾脑欠发达,不能像鱼类 那样形成投饵的条件反射。因此,不能利用条件刺激作为投饵 的信号,投饵不能过于集中。

中国明对虾视觉较差,主要靠嗅觉觅食,觅食能力差。因 此,投饵要分散,勤投少喂,以保持饵料的味道。在饲料中添加 乌贼肉、牛磺酸和甘氨酸等诱食剂,有利于对虾的觅食。

中国明对虾是以螫足掠取食物,用颚足抱持食物,不能摄取 粉状食物。因此,配合饵料在水中至少应能保持2小时不溶散, 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中国明对虾争食能力很差,摄食时又怕惊动,所以池内应不 放或少放争食性动物。梭鱼、白虾、蟹类的争食能力都比对虾 强,从提高饵料利用率的角度不主张与虾混养。

中国明对虾有明显的嗜食性,喜专吃一种饵料,更换新饵料 时摄食量下降。因此,在养成中更换饵料时应减少投饵量,逐渐 增加至正常的投饵量。

中国明对虾摄食有明显的日变化,以黎明及傍晚摄食量多, 中午和午夜摄食较少。因此,在傍晚或黎明前应各投喂全天量 的30%以上,越在养殖后期越是如此。

中国明对虾有沿池四周觅食之习性,故投饵时应沿池四周 投喂,随对虾生长逐渐向较深处(1.0米)左右转移,但绝不能投 到中心沟等深水区。

在水质不佳,溶解氧下降,氨氮、硫化氢增高,水温超过 32℃以上或降至10℃以下时,对虾摄食量下降,应减少投饵数 量,否则,会形成危险的恶性循环,造成对虾的死亡。

腐败变质的饵料不投,大风暴雨暂时不投,对虾浮头时不 投,生长前期少投,中、后期酌情多投,风和日暖、水质条件好时 多投,虾塘内竞争动物多时应适当多投。

4.日常观测

(1)病原的检测及控制。病原检测及控制是达到安全、优质 养殖目的的重要手段,要在养殖全过程各个环节控制病原数量。

①放苗前后的虾苗病原检测及控制。选择适应当地水文条 件养殖的健康虾苗,是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购苗 前后及中间培育期,应对虾苗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重点检 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肉眼观察,健康虾苗应有如下特征:体 形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触动有 弹跳反应;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若出现全池跳虾,则 表明水情有变,水质不良;当对虾虾体纤弱,活动力弱,体色变深 (黑褐色),甚至体壳附着杂藻,肠道粗而弯曲,则因水老、饵缺、 蜕皮困难所致。

②对虾养成中后期的检测及控制。由于对虾密度过大,残 饵及排泄物的大量积累以及换水不足,常常发生对虾缺氧浮头 现象。浮头时对虾分散游动,方向不定,游动缓慢无力,时而眼 睛、触角露出水面,以吸取水表氧气。有时对虾受到刺激,也不 起水跳跃。根据对虾在水面的状况,可分为明浮头(眼睛、触角 露出水面)和暗浮头(虾体浮起,但眼睛和触角未露出水面)两种 状态。对虾浮头多发生在高温期间天热无风的天气,一般在黎 明前出现,日出后基本消失。若半夜发生或日出后继续浮头,表 明虾池缺氧情况已相当严重。对虾浮头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是, 大气闷热,池水平静,或大风过后,晚上突然止风,池水溶解氧降 到1.5毫克/升左右,虾群出现异常活动;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池 水透明度增大到1米以上;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透明度小于20 厘米;池底黑区扩大,且有臭味逸出;入暮后虾池周围出现大量 蚊虫;海鸥池上空盘旋、集聚;糠虾、鱼类聚向池边或产生浮头; 轮虫、夜光虫等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现微红等。当发现浮头征 兆,即应继续周密观察,采取如下急救措施:立即停。饵或减饵; 迅速换水、充气、增氧;要保护池底,切勿搅起池底污泥。

(2)胃饱满度的测定。取一定量的对虾,从头部背面透过甲 壳观察胃饱满度。根据虾胃中食物的多少,可分为饱、半饱、残、 空四级。饱胃,胃腔内充满食物,胃壁略有膨胀;半饱,胃含物占 胃腔的1/2以上或占据全胃,但胃壁不膨胀;残胃,胃含物不足 胃腔的1/4;空胃,胃腔内无食物。一般在投饵后1小时左右, 饱胃(包括半饱)率在80%以上,投饵之前饱胃率在20%左右, 则投饵适宜。若投饵后1小时饱胃率低于60%,则饵料不足; 若投饵前超过40%,则投饵过量。胃多不饱而饵料剩余,则饵 料质量差或已变质,对虾拒食;胃饱满但对虾生长缓慢,则饵料 营养不全或不易消化。“黑胃”或“绿胃”多因缺饵而误食污泥 或不消化植物。要结合胃含物分析,随时进行饵料调整。

(3)池塘中虾数的估计。准确地估计池内对虾尾数,是合理 投饵、准确估产的重要依据。由于对虾有游动和集群的习性,不 易一次测准,应多种方法配合,多次测定和分析。

①罾网测定法:此法适合测定2~3厘米的小虾。即在池内 以已知面积的小罾(抬)网多点抬虾,求出单位面积的对虾,从而 求出全池对虾数。

②旋网定量法:此法适于中国明对虾等白天活动的虾类,体 长6厘米以上的对虾群体。即根据池形及沟、滩面积之比,在池 内多点取样。利用如下公式,求出池内对虾数。

全池虾尾数=K*取样总尾数*虾池面积(平方米)/网口面积(平方米)*撒网次数

式中:K为网口收缩系数(外逃系数、逃逸系数),其值主要随水 深而增大,平均水深1米的池塘,K值为1.5;平均水深2米的 池塘,K值为3左右。

 

③标志法:养殖后期可做一次标志法计数。根据池塘大小, 在不同位置捕取500~1 000尾对虾,剪去一侧尾肢,放回1~2 天后再用网在该池不同部位随机捕虾,使重捕剪尾虾数目至少 达总剪尾虾数的1/10,最后以下式计算:

全池虾尾数=捕虾总数*标志虾总尾数/重捕标志虾尾数

④饵料反推法:根据对虾实际摄食情况进行反推算。即按 照初估虾数准确投入一定量饵料,再观察对虾实际摄食状况(胃 饱满度和剩饵状况)。进行数次调整后,以较合理的日投饵量反 推对虾尾数。

⑤经验成活率推算法:首先测准入池虾尾数,再参考清池效 果、虾苗质量和规格、有无浮头、虾病、虾逃等异常情况,主要根 据投苗后不同生长时期对虾的经验成活率,计算对虾的存池数, 以此作为估计对虾各生长阶段存池数的主要参考依据。

以上各法可结合采用,综合分析、估算。

5.安全检查

在养成过程中,应经常巡池,密切注意对虾动态及环境突 变,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检查闸门是否 严密,坝堤有无漏洞,网具是否破损,并注意池内水位变化。观 察池内水色有无异常,池内及水源有无赤潮发生。观察池底污 染状况,注意池底的“黑化”程度和范围变化。观察池内丝状藻 类、沟草等繁殖状况。观察对虾有无反常行动、浮头和疾病发 生。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