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胡子鲶常见病防治

最近更新:2023-02-01

气泡病 主要发生在鱼苗阶段和亲鱼越冬阶段。有两种类型,一是鱼苗肠道出现气泡,使鲶鱼身体浮力增加,不能下沉而死亡。二是鱼苗和亲鱼的体表、背鳍及鳃丝上附着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身体推动平衡,头向水下垂直而无法沉入水下层,体色由灰黑转变为灰色。鱼病阶段常发生在盛夏的6~7月,亲鱼发生在越冬的末期。治疗方法:注加水库水或经曝气后的深井水,使轻度气泡病的亲鱼在冲注水的环境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鱼苗池上设立席棚遮荫,防止阳光直射,减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增氧过高。用1ppm石灰水泼洒。

弯体病 又称畸形病,龙尾病。系因饲料中缺钙元素而产生体形呈“S”形弯曲。发生此病还与鱼苗过筛时机械受伤有关。同时还发现骨骼和神经系统受粘孢子虫和吸口虫的侵袭而引起的弯体病。治疗方法:鱼饲料中加入5%的骨粉。操作轻细,筛选鱼种勿伤鱼体。对病鱼及时进行骨骼、神经系统粘孢子虫和吸口虫的镜检,发现后立即药物治疗。

小瓜虫病 小瓜虫幼体侵入皮肤或鳃的表皮组织后,剥取寄主组织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脓泡。同时还产生大量粘液,严重感染鲶鱼体表皮肤和鳍部,长成一个“灰白色的脓泡点”即白点病。3~11月是小瓜虫生长的适期,因此有明显的流行季节。防治方法:鱼苗入池前用50~75千克生石灰彻底消毒。100千克水中加辣椒面0.5千克浸洗10~15分钟,刺激小瓜虫的胞束,经2~3天浸洗即脱落。用20~25ppm福尔马林浸泡15~20分钟,连续2~3天疗效显著。

车轮虫 对不同年龄的胡子鲶鱼都可感染,尤以鱼苗鱼种阶段危害最大。受害鲶鱼体黑,触须卷曲,严重时鱼苗头朝水面垂直悬浮或静沉于池底不游动。鱼鳃、体表经镜检发现大量车轮虫。治疗方法: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全池泼洒4~5天。投喂鱼苗的水蚤喂前6~10分钟用0.1ppm的硫酸铜消毒杀死病原体。

三代虫 寄生在鲶鱼体表、鳃上,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轻变感染在体表有许多充血的红色小点;严重时,皮肤及肌肉蚀去,鳍条骨外露,病鱼外部症状常被误为互相斗殴致伤。病鱼体色变黑,口须卷曲,鱼体逐渐消瘦。镜检发现鱼鳃、鳍条、体表、口须均有三代虫。三代虫的感染率很高,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鱼苗入池前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彻底严格消毒、杀灭病原体。用30~35ppm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25~30分钟,连续3~4天。

累枝虫病 鱼苗喜吃活的浮游动物,及遮荫用的水浮莲,均是累枝虫易着生的生物。喂这类饵料如不经消毒,即将累枝虫带入鱼苗池,而感染鱼苗。病鱼体消瘦,体色变黑,体表各鳍表面有白色增生的小白点,严重者部位糜烂和出血,感染率达60~70%。治疗方法:用0.7ppm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比例为5:2)全池泼洒,连续2~4天;用30ppm的甲醛浸洗10~15分钟,2天后再浸洗1次。

水霉菌病 感染水霉往往是处于低温时鱼体受伤或皮肤机械受伤,有的因寄生虫寄生皮肤组织,引起霉菌侵入伤口,菌丝伸入肌肉蔓延扩展成棉毛菌丝,一般称“生毛病”,之后菌丝与伤口细胞组织缠绕粘附,鱼体皮肤组织坏死,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最后体弱贫血而死亡。防治方法:精细捕捞亲鱼,防伤鱼体用1%的孔雀石绿浸洗10~15分钟,连续2~3天。

孢子虫病 常在鳃腔结缔组织寄生孢囊,呈颗料状、淡黄色,有时3~5粒成一团状;体两侧和尾柄也有寄生,有的还寄生在鲶鱼头部、胸鳍陷窝处,胸腹部、眼侧、鼻孔两侧,胡须基部、吻端,呈圆形白色,有的由于体粘液覆盖而成小水泡状,病鱼严重者孢囊增多,皮肤充血向周围扩散,以后变白而腐烂,腹部腐烂成洞,病鱼胡须伸直,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色变黑,活动迟钝逐渐死亡。治疗方法:用15~3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0~30分钟连续3~4天浸洗,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