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配合饲料培育大规格团头鲂鱼种

最近更新:2023-02-01

用配合饲料培育大规格团头鲂鱼种,具有产量高、团头鲂鱼种比例大、鱼种出塘规格大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5.5亩为宜,池深在2.0~2.5米,池底淤泥不超过20厘米,具有丰富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并需配备叶轮式增氧机1~2台(1.12千瓦/0.1公顷),以利于调节水质保持充沛的氧气。

放养 池塘经生石灰清塘除野后,注水,施基肥培育大型浮游生物,然后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的鱼种进行放养,为确保主养的团头鲂鱼种生长快、规格大,要比其他夏花鱼种早放养1个月。以养殖团头鲂为主时,每亩放养团头鲂8000~12000尾,异育银鲫2000~3000尾,白鲢1500~2000尾,花鲢600~800尾。如池塘中有螺蛳,每公顷可增放老口青鱼45~75尾。

饲养及投饲技术 严格控制饲料源的质量,宜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严防掺杂掺假原料混入。

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和利用率高等特点,有利于鱼种快速生长和改善水质。宜采用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方式,并少量搭配青饲料。应根据养殖对象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适口的颗粒饲料。前期饲料配方(团头鲂夏花鱼种入塘后40天内使用):优质进口鱼粉10%(或国产一二级鱼粉15%)、豆粕粉25%、菜籽粕35%、大麦粉25%和矿物添加剂5%。蛋白质含量约35%。后期饲料配方(团头鲂夏花鱼种入塘50天后使用):优质进口鱼粉3%(或国产一二级鱼粉5%)、豆粕粉15%、菜籽粕50%(可搭配5%~10%棉仁粕)、大麦粉27%和矿物添加剂5%。蛋白质含量30%左右。

前期鱼种规格小,摄食能力差,不宜投喂颗粒饲料。将饲料加水和成面粉团状,均匀投放于饲料台上。中后期(夏花鱼种入塘20天后至起捕)改喂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直接投于饲料台上;也可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膨化颗粒饲料时应设置饲料浮框。颗粒饲料的粒径以3毫米以下为宜,以提高适口性。

配合颗粒饲料的物理指标水分控制在12%以下,冷却后包装;如使用小型机械就地加工,也应晒干后使用。原料粉碎时要通过1.2毫米筛网。饲料原料的细度是保持良好的水稳定性的重要条件。高温季节,入水后半小时内不崩解;其他季节1小时内不崩解。

饲料前期因鱼体小,摄食能力差,投饲次数宜多不宜少,每天投喂3~4次,从7:30~17:00,每间隔2.0~2.5小时投喂1次。其中7~9月每日投喂4次,10月份每日投喂2~3次。投饲时间和投饲次数应视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鱼种入塘后立即搭设饲料台,饲料台以2.5米×6米左右1个为宜,每667~1334平方米设1个饲料台,将饲料直接投于饲料台上。投饲场所不宜太小,防止鱼群拥挤,造成个体生长差异悬殊。投饲量原则上应掌握保证吃足吃好,又不过剩。春、秋季节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高温季节,每次投饲后需维持半小时的摄食过程。至于投饲率问题,因鱼种规格小,相对投饲比例高,加上幼鱼阶段增长速度快,夏花鱼种入塘前期投饲量经常变化,故很难象饲养成鱼那样掌握其精确的投饲率。因此,饲养管理人员必须勤于检查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公顷池塘一般全年投喂饲料25500~27000千克,其中6~7月份17%、8月份22%、9月份39%、10月份21%、11月份1%。

日常管理 透明度是鱼池重要的物理指标,说明池中天然饵料的丰歉和溶解氧水平。透明度指标宜控制在25~30厘米(春、秋)或30~40厘米(夏季)。可以通过加注新鲜水、换水和追施肥料等来控制透明度。池水中溶解氧含量最低值在2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时应高于4毫克/升。否则饲料利用率低。饲料系数升高。通过合理控制透明度和科学利用增氧机等措施使溶解氧保持在理想状态。氮是浮游植物繁殖和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氨氮含量过高又会影响鱼类生长。因此,既要发挥它的营养作用,又要控制它的有害作用。每升三态氮的总量控制在1毫克左右为宜,但每升非离子态氨(NH3)不应超过0.10毫克。氨氮的管理主要通过控制pH值来达到,高温季节池水的pH值以不超过8.0为宜。此外,合理施肥;控制好池水的透明度,保持池水的“肥”、“爽”、“嫩”、“活”;维持池水较高的溶解氧水平等,都是氨氮管理的重要措施。池水中磷含量维持0.05~0.10毫克/升的水平,就能满足浮游植物生长的需要。

夏花鱼种下塘早期,水温适宜,天然饵料丰富,鲜嫩青饲料源充足,池水中溶解氧含量高等优越的条件,对鱼种早期生长极为有利;加上幼鱼阶段相对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故习惯上称这一阶段为“暴长”阶段。此时鱼种的生长好坏,对年底的出塘规格和产量关系极为密切,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原则是以“促长”为中心:一是要视水质情况追施基肥,使透明度维持在25~30厘米的范围内,以保证池水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二是要做好投饲工作,促证鱼种吃饱吃好,选用质量好,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嫩的青饲料;在投饲方式上坚持次多量少的原则。中期,尽管鱼种的相对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绝对增长重量则是整个饲养周期中最高的阶段,约占总产量的60%;但此时正值高温季节,池塘中丰富的有机物质易导致池水溶解氧降低和水质恶化。所以这一阶段除投饲工作外,不宜再施用肥料,重点应放在水质管理上,首先要提高水位,使水深保持在2.0米以上,并经常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另外,要加强巡塘,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高温季节,颗粒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较差,每次投饲以应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度,并切忌在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投喂。同时,科学使用增氧机,防止因缺氧而发生浮头死亡事故。这一阶段又是鱼病多发阶段,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后期,鱼的增重量已接近最终产量,水温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时高时低,且昼夜温差大,池塘上下水层对流剧烈,故仍有发生因缺氧而泛塘可能性。所以饲养管理工作仍不能放松,要坚持晚间巡塘。投饲方面更需灵活掌握,要视天气变化而定;投饲场所尽量选择在向阳一侧。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5.5亩为宜,池深在2.0~2.5米,池底淤泥不超过20厘米,具有丰富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并需配备叶轮式增氧机1~2台(1.12千瓦/0.1公顷),以利于调节水质保持充沛的氧气。

放养 池塘经生石灰清塘除野后,注水,施基肥培育大型浮游生物,然后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的鱼种进行放养,为确保主养的团头鲂鱼种生长快、规格大,要比其他夏花鱼种早放养1个月。以养殖团头鲂为主时,每亩放养团头鲂8000~12000尾,异育银鲫2000~3000尾,白鲢1500~2000尾,花鲢600~800尾。如池塘中有螺蛳,每公顷可增放老口青鱼45~75尾。

饲养及投饲技术 严格控制饲料源的质量,宜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严防掺杂掺假原料混入。

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和利用率高等特点,有利于鱼种快速生长和改善水质。宜采用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方式,并少量搭配青饲料。应根据养殖对象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适口的颗粒饲料。前期饲料配方(团头鲂夏花鱼种入塘后40天内使用):优质进口鱼粉10%(或国产一二级鱼粉15%)、豆粕粉25%、菜籽粕35%、大麦粉25%和矿物添加剂5%。蛋白质含量约35%。后期饲料配方(团头鲂夏花鱼种入塘50天后使用):优质进口鱼粉3%(或国产一二级鱼粉5%)、豆粕粉15%、菜籽粕50%(可搭配5%~10%棉仁粕)、大麦粉27%和矿物添加剂5%。蛋白质含量30%左右。

前期鱼种规格小,摄食能力差,不宜投喂颗粒饲料。将饲料加水和成面粉团状,均匀投放于饲料台上。中后期(夏花鱼种入塘20天后至起捕)改喂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直接投于饲料台上;也可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膨化颗粒饲料时应设置饲料浮框。颗粒饲料的粒径以3毫米以下为宜,以提高适口性。

配合颗粒饲料的物理指标水分控制在12%以下,冷却后包装;如使用小型机械就地加工,也应晒干后使用。原料粉碎时要通过1.2毫米筛网。饲料原料的细度是保持良好的水稳定性的重要条件。高温季节,入水后半小时内不崩解;其他季节1小时内不崩解。

饲料前期因鱼体小,摄食能力差,投饲次数宜多不宜少,每天投喂3~4次,从7:30~17:00,每间隔2.0~2.5小时投喂1次。其中7~9月每日投喂4次,10月份每日投喂2~3次。投饲时间和投饲次数应视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鱼种入塘后立即搭设饲料台,饲料台以2.5米×6米左右1个为宜,每667~1334平方米设1个饲料台,将饲料直接投于饲料台上。投饲场所不宜太小,防止鱼群拥挤,造成个体生长差异悬殊。投饲量原则上应掌握保证吃足吃好,又不过剩。春、秋季节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高温季节,每次投饲后需维持半小时的摄食过程。至于投饲率问题,因鱼种规格小,相对投饲比例高,加上幼鱼阶段增长速度快,夏花鱼种入塘前期投饲量经常变化,故很难象饲养成鱼那样掌握其精确的投饲率。因此,饲养管理人员必须勤于检查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公顷池塘一般全年投喂饲料25500~27000千克,其中6~7月份17%、8月份22%、9月份39%、10月份21%、11月份1%。

日常管理 透明度是鱼池重要的物理指标,说明池中天然饵料的丰歉和溶解氧水平。透明度指标宜控制在25~30厘米(春、秋)或30~40厘米(夏季)。可以通过加注新鲜水、换水和追施肥料等来控制透明度。池水中溶解氧含量最低值在2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时应高于4毫克/升。否则饲料利用率低。饲料系数升高。通过合理控制透明度和科学利用增氧机等措施使溶解氧保持在理想状态。氮是浮游植物繁殖和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氨氮含量过高又会影响鱼类生长。因此,既要发挥它的营养作用,又要控制它的有害作用。每升三态氮的总量控制在1毫克左右为宜,但每升非离子态氨(NH3)不应超过0.10毫克。氨氮的管理主要通过控制pH值来达到,高温季节池水的pH值以不超过8.0为宜。此外,合理施肥;控制好池水的透明度,保持池水的“肥”、“爽”、“嫩”、“活”;维持池水较高的溶解氧水平等,都是氨氮管理的重要措施。池水中磷含量维持0.05~0.10毫克/升的水平,就能满足浮游植物生长的需要。

夏花鱼种下塘早期,水温适宜,天然饵料丰富,鲜嫩青饲料源充足,池水中溶解氧含量高等优越的条件,对鱼种早期生长极为有利;加上幼鱼阶段相对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故习惯上称这一阶段为“暴长”阶段。此时鱼种的生长好坏,对年底的出塘规格和产量关系极为密切,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原则是以“促长”为中心:一是要视水质情况追施基肥,使透明度维持在25~30厘米的范围内,以保证池水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二是要做好投饲工作,促证鱼种吃饱吃好,选用质量好,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嫩的青饲料;在投饲方式上坚持次多量少的原则。中期,尽管鱼种的相对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绝对增长重量则是整个饲养周期中最高的阶段,约占总产量的60%;但此时正值高温季节,池塘中丰富的有机物质易导致池水溶解氧降低和水质恶化。所以这一阶段除投饲工作外,不宜再施用肥料,重点应放在水质管理上,首先要提高水位,使水深保持在2.0米以上,并经常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另外,要加强巡塘,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高温季节,颗粒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较差,每次投饲以应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度,并切忌在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投喂。同时,科学使用增氧机,防止因缺氧而发生浮头死亡事故。这一阶段又是鱼病多发阶段,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后期,鱼的增重量已接近最终产量,水温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时高时低,且昼夜温差大,池塘上下水层对流剧烈,故仍有发生因缺氧而泛塘可能性。所以饲养管理工作仍不能放松,要坚持晚间巡塘。投饲方面更需灵活掌握,要视天气变化而定;投饲场所尽量选择在向阳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