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池塘精养鲤鱼种亩产超吨技术

最近更新:2023-02-28

鲤鱼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耐寒、耐低氧、生活力强、疾病少,在静水和流水环境中均能繁殖等优点。为适应鲤成鱼养殖的迅速发展,必须解决优质、大规格鲤鱼种的培育问题。

鱼种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为2~5亩,底质为粘土或砂壤土,不渗漏或微渗漏,池底淤泥厚度为2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水方便。常年保持水深在1.5~1.8米。每亩池塘备配0.5~1千瓦增氧设备。

品种与放养密度 放养品种为丰鲤、建鲤或其他优良鲤鱼品种。放养密度一种是每亩放养2~3厘米的鲤鱼乌仔1.4~1.8万尾,配养2龄白鲢鱼种80~150尾或搭配500~800尾白鲢乌仔。另一种为每亩放养鲤鱼夏花1~1.1万尾,配养的白鲢鱼种或乌仔密度同上。这样既可增加鱼种总产量,提高收益,又可起到调节水质过肥的作用。

配合颗粒饲料 鱼苗主食小型浮游动物,体长约2cm时转食小型底栖动物,成鱼主要吃底栖动物。鲤鱼所吃人工饵料的类别也相当广泛。最好制成颗粒饲料,满足鲤鱼种的生理生长需要。饲料配方是:秘鲁鱼粉35~50%,豆饼5~15%,麸皮45%,大麦10%,蛋氨酸0.18%,赖氨酸0.13%,适量的无机盐和多维素。饲料粗蛋白含量平均34.5%,粗脂肪含量平均2.73%。按照池鱼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个体大小,加工不同粒径的颗粒饲料,通过驯化,使池鱼形成条件反射摄食,既节省饲料,又促其快速生长。

饲养管理 放养前,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溶化成石灰浆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野杂鱼和病原菌,减少鱼病发生。乌仔下塘一周前,每亩均施100千克发酵好的鸡粪作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在乌仔下塘9天后,于池塘南边中间处固定一个投饲点,并用木板等伸入池内2~3米处搭一个跳板,供投饵使用。驯化池鱼摄食条件反射在投饲时应掌握“少—多—少”和“慢—快—慢”的原则。投喂的颗粒饲料规格有4种:0.5毫米、0.8~1毫米、1.5~2毫米、2.5毫米,比例分别占整个饲养量的15%、15%、30%、40%。投喂次数:由起始阶段的日投饵2次,10月份,随着水温逐渐下降,投喂次数也逐渐减少。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池鱼实际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具体投饲量以90%左右的池鱼吃饱后自动离开为宜。乌仔下塘时,水深控制在1~1.2m,随着水温升高,鱼体规格的增大,每隔15~20天加注20cm新水。至8月中旬起培育池按每亩0.5~1千瓦配备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增氧4~7小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体泼洒20ppm浓度生石灰浆进行调节;每亩搭养滤食性的白鲢,亩放养鱼种80~150尾或乌仔(夏花)500~800尾,以达到生物调节水质的作用,在鱼病防治上,应注重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除彻底清塘及鱼种下塘消毒外,进入8月份,对培育池定期泼洒漂白粉(有效含氯量30%),浓度为1ppm或0.5ppm优氯净、0.2ppm强氯精进行预防。定期检测池鱼生长情况:采取随机取样方法,计算相应阶段的个体平均生长率并推算池塘载鱼量,作为调整日投饵量的主要依据。建立池塘管理日记,积累第一手资料,以利分析研究和经验总结。

饵料系数 饲养期为160天以上,平均亩净产鲤鱼种1006.38千克,平均规格尾重90克。饵料系数为1.26。白鲢为滤食性鱼类,投入产出比为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