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中国明对虾的工厂化育苗概述

最近更新:2023-02-17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发了中国明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对虾育苗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步规范化。90年代以后,对虾 的养殖获得快速发展,对虾的育苗技术取得不断进步。

在当前多种病毒性疾病流行的情况下,使用不被流行性病 毒,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对虾细小样 病毒(HPV)等潜伏感染的健康虾苗,是保证安全养殖、无公害 养殖的必要条件。从预防病毒病的迫切需要出发,我国对虾养 殖产业应该建立无特定病原(SPF)对虾育种场,为养殖产业提 供大量健康虾苗。但是,目前要很快实现这一设想,不论在资金 投入,还是管理上都有较大难度。如果仅仅是为商业生产提供 不携带WSSV、TSV等病毒的健康虾苗,或者说仅仅是培育基 本上不携带特定病原的虾苗,还是容易实现的。近年来一些初 步的研究工作表明,用灵敏PCR检测病毒技术与严格的消毒措 施相结合,使用杀菌消毒水系统,使用病毒检测为阴性的雌性亲 虾,对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作一些处理,即可获得基本上不携 带WSSV的虾苗。或者至少可以把虾苗的病毒携带率降低到 可以为生产接受的水平。这种方法培育的虾苗,由于只是对当 代商业用苗负责,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从我国已经开展的这方 面工作的效果来看,目前我国多数对虾育苗场均可开发此项技 术。

培育无WSSV、TSV等病毒感染的虾苗,通常可采取如下 操作程序:亲虾进入培育池之前,应使用200~300毫克/升甲醛 浸泡消毒,使用经严格过滤后再消毒的海水培养亲虾。对虾产 卵、受精卵孵化和无节幼体培育,也应使用过滤后再消毒海水。 受精卵进入孵化池前,应先消毒处理并用消毒后的海水反复冲 洗。幼体各个阶段及使用的饵料均应进行病原检测,凡是阳性 饵料、卵、幼体应舍弃。有的研究者发现,如果使用没有对特定 病毒检测的亲虾育苗,只是对亲体、卵、幼体消毒处理,尚难以彻 底消除少数对虾幼体被感染。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对亲体进行 病毒检测,挑选不携带病毒的亲虾作为产卵亲虾。产卵前亲虾 活检可采用切取对虾游泳足检测,由于可能对亲虾成活造成影 响,也可采用单尾亲虾产卵,对产卵后的雌虾纳精囊、鳃丝、胃等 器官或组织进行病原检测。亲虾检测如为阳性,该亲虾产的卵 子应抛弃。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很不方便, 最好的办法是培养生产无特定病原潜伏感染的亲虾。

鉴于近年来中国明对虾养殖疾病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苗种 生产疾病增多,选育生长快、抗病力强、不携带暴发性流行病原 体的良种亲虾,已成为养殖业刻不容缓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 培育抗病力强的高健康虾苗,切断病原的垂直传播途径;通过实 施安全、优质养殖技术,切断病原的水平传播途径,将会大幅度 提高中国明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如能进一步培育既不携带病毒 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体,又对病原体有较强抵抗力的优良苗种用 于养殖生产,对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明对虾种虾可以人工培育,通过特定的筛选及严格的 防疫培育体系,完全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健康种虾。从对虾育 苗和养殖工艺要求及养殖地域分布考虑,必须建立起可覆盖全 国的中国明对虾良种培育体系。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已在这 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2003年人工选育成功了我国第一个海水 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明对虾“黄海1号”,由农业部公告(水 产新品种【2004】证字第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1—2003)。 中国明对虾“黄海1号”作为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已在山东、江 苏、天津、河北等部分省(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