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锯缘青蟹的养成、育肥期间病害防治

最近更新:2023-02-01

在锯缘青蟹的养殖过程中,由于池底污泥严重,气候 变化、水温和盐度突变,以及有害生物的产生。若不及时 采取防治措施,不仅会影响锯缘青蟹正常的生长、发育, 严重时还危及锯缘青蟹的生命,造成大量死亡。因此,病 害防治工作是锯缘青蟹养殖管理的关键一环,必须引起 养蟹者的高度重视。

当前,对锯缘青蟹养殖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了解得 不多,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尽量排除致病 因素,增强锯缘青蟹体质和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以 达到锯缘青蟹养殖高产、高效益的目的。

(一)弧菌病

该病病原已发现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有数种 弧菌,包括能使人类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病蟹身体 瘦弱,呈昏迷状态,往往大批死亡。从病蟹中刚抽出的血 淋巴,用高倍显微镜通常可以看到细菌。在组织中,特别 是腮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而成的不透明的白色 团块,在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型的血凝块。

防治方法: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捉拿蟹时要小心, 避免摩擦受伤,防止细菌侵入体内。养蟹的器材应经常 洗刷消毒,保持清洁,养蟹用水定时消毒处理,发病时同 时内服加复方新诺明或盐酸土霉素0.1%的药饵,连喂7 ~14天。

(二)甲壳溃疡病

蟹类的甲壳溃疡病的病原是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 细菌。病蟹的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 在蟹的腹面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色或被火烧焦 的样子,所以也叫壳病、锈病、烧斑病。早期的症状为一 些褐色斑点,斑点的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色。到晚期, 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 较深的溃疡,边缘变为黑色。溃疡一般达不到壳下组织, 在蟹子蜕壳后就可消失,但可继发性感染其他细菌或真 菌病,引起病蟹的死亡。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在蟹的捕捞、运输、饲养 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防止受伤;放养密度不要太大;发现 病蟹后及时隔离治疗或除掉。治疗方法可全池泼洒甲醛 溶液,使池水中甲醛20~25 mL/L,泼1次或隔1~2天再 泼1次;也可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2.5~3.0 mg/L,连用5 ~7天;在全池泼洒药物的同时,将盐酸土霉素混入饵料中 投喂,每千克饵料加0.5~1.0 g,连续投喂5~7天。

(三)拟阿脑虫病

此病病原为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虫 体呈葵花籽型,前端尖,后端钝圆。虫体大小平均为46.9 μm×14.0 μm,最宽在后1/3处。虫体大小与营养有密 切关系。全身具11~12条纤毛线,多数略呈螺旋行排 列,具均匀一致的纤毛。身体后端正中有一条较长的尾 毛。体内后端靠近尾毛的基部有1个伸缩泡。身体前端 腹面有1个与体形略相似的胞口。蛋白银染色的标本可 看到口内有3片小膜,口右边有1条口侧膜。大核椭球 形,位于体中部。小核球形,位于大核左下方,或嵌入大 核内。繁殖方法为二分裂和接合生殖。

拟阿脑虫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但不耐高温,生活的 水温范围为0℃~25℃,生长繁殖的最适水温为10℃左 右;生长繁殖的盐度范围为6~50,pH值为5~11。

拟阿脑虫最初是从伤口浸入蟹体内的,到达血淋巴 后,迅速大量繁殖,并随着血淋巴的循环,到达身体个器 官组织。在疾病的晚期,血淋巴中充满了大量虫体,使血 淋巴呈浑浊的淡白色,失去凝固性,血细胞几乎被虫体吞 噬。虫体进入到腮或其他器官组织后,因虫体在其中不 停地钻动,使鳃及其他组织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最终造 成锯缘青蟹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对感染初期的锯缘青蟹,主要从伤口刮取溃烂的组 织在显微镜下找到虫体来诊断。在感染的中后期,虫体 已钻入了血淋巴,并大量繁殖,布满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内。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的拟阿脑虫在血淋 巴及其他组织中游动。

预防措施:锯缘青蟹用淡水或甲醛溶液300 mL/m3 浸泡3~5分钟,严防锯缘青蟹受伤,投喂鲜饵并经消毒 处理,用水应严格过滤,发现病蟹立即捞出,防止虫体从 死蟹内逸出,扩大污染。

治疗方法:在患病初期,即虫体仅存在于伤口浅处时 尚可治愈;当虫体已进入血淋巴中大量繁殖时,则无有效 治疗方法。用淡水浸泡3~5分钟;甲醛全池泼洒,使池 水中甲醛溶液浓度为25 mL/L,12小时后换水。

1999年作者在进行育苗生产时购进越冬蟹60只,锯 缘青蟹受外伤较多,入池水温18℃,在渐升温的过程中, 锯缘青蟹死亡严重,对濒死蟹、刚死蟹进行镜检发现血淋 巴及其他组织如鳃、肌肉等已感染大量的拟阿脑虫;对活 力差的受伤蟹镜检,也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用甲醛溶液 处理,未能有效地控制亲蟹的死亡。当水温升至23℃后 对亲蟹镜检很少有拟阿脑虫检出,25℃后对濒死蟹、刚死 蟹及活力差的受伤蟹未镜检出拟阿脑虫,这与拟阿脑虫 生态习性相符合。因此,在育肥、越冬或亲蟹培育期间发 现拟阿脑虫后,快速将培育水温提升至25℃以上可以很 好地控制拟阿脑虫的感染。

(四)微孢子虫感染症

未解剖前可从病锯缘青蟹附肢关节或蟹脚的外壳上 看到呈粉红色的病变,在灯照下可透视到肌肉呈白浊样 病灶。当剖开后可更清楚看到肌肉以感染程度的不同而 呈广泛性苍白、混浊,触感呈柔软或湖状。体内血淋巴液 由具粘性与蓝青色的正常外观转变为混浊且凝固时间延 长的变性血淋巴。病蟹不能正常洄游,在环境不良时容 易死亡。取变白不透明的肌肉,做水浸片或涂片后用吉 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孢子,即可确诊。

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 各种协迫因子的发生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之 一。发现病蟹后及时清除,以免健康的锯缘青蟹摄食后 受到感染,同时将养蟹的池塘等设施用漂白粉彻底消毒。 捞出的病蟹应煮熟或深埋在远离水源或养蟹的地方,防 止病蟹肌肉中的孢子散出后进入养蟹水体引起流行病。

(五)饱水病

锯缘青蟹的步足基节和腹节的部位呈水肿状。此病 是因池水太淡,导致锯缘青蟹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的。 在内湾捕获到锯缘青蟹亦有发现此病。

防治方法:保持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可预防此病的 发生。发病时,必须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及时调 节池水的盐度,能使轻病者得到挽救。

(六)白芒病

病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者呈蔚蓝色), 折断步足会流出白色的黏液。本病出现在瘦蟹(初交配 的雌蟹),是由于海水盐度突然变低而引起锯缘青蟹的不 适应症。

防治方法:加大换水量,改善池塘水质,保持海水盐 度在适宜范围和相对稳定,是预防此病发生的根本方法。 发病时,使用盐酸土霉素等制成的药物饵料(每1 kg配合 饵料中加药0.5~1.0 g)投喂,有一定效果。

(七)黄芒病

锯缘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粉黄色。此病被认为是 赤潮生物所导致。

防治方法:防止池水污染和赤潮水进入蟹池。病情 较轻时,可用含盐酸土霉素的药物饵料投喂治疗。

(八)红芒病

锯缘青蟹步足基节的肌肉呈红色,使步足流出红色 粘液。此病多出现在卵巢发育较成熟的雌蟹(花蟹和膏 蟹)。实际上是卵巢组织腐烂,未死先臭。

防治方法:其病因是由于内湾海水盐度突然升高,渗 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引起的。因此,预防措施应是 控制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并注意盐度的相对稳定。一 旦发现病蟹,就应分开饲养。如能采取加注淡水等方法, 及时调节池水的盐度,其病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九)黄斑病

在锯缘青蟹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或在 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色黏液,螯足的活动能力减退,进 而失去活动和摄食能力,不久即死亡。剖开甲壳检查,在 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褐色异物。发病时间多在 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

防治方法:此病可能是由于投喂变质饵料及池水盐 度降至5以下所致。预防的措施是投喂饵料要新鲜,多 投活体饵料如蓝蛤等,加强池水盐度、水温的管理。发现 病蟹应及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并多换新鲜海水。

(十)蜕壳不遂症

锯缘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已出现裂口, 但不能蜕去旧壳,而导致蟹的死亡。后期的成蟹常发现 此病,严重地影响养殖的成活率,损失很大。

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缺氧。锯缘青蟹蜕壳时呼吸非常急促,需要特别 多的氧气,在水流畅通的地方,每次蜕壳仅需10~15分 钟。而在静水低氧或遇惊扰,强刺激的条件下,就会延长 蜕壳时间,甚至蜕壳不遂而死亡。

(2)缺乏钙质、甲壳素、蜕壳素等锯缘青蟹蜕壳所必 需的物质。

(3)锯缘青蟹体质差、离水时间太长和水温等不适 宜。实践中发现,在干旱和离水时间较长的锯缘青蟹中, 发现此病的较多,这可能是旧壳与新体之间水分干涸,造 成连贴之故。

(4)池水盐度高,换水量少,久未蜕壳,而引起蜕壳困 难。

防治方法:在蟹池中设法调节最适宜的盐度,加大换 水量,保持水质新鲜和氧气充足;投放少量石灰;在饵料 中添加含钙质丰富的物质,多投喂小型甲壳动物和贝类, 对防治锯缘青蟹蜕壳不遂有良好效果。

(十一)蟹奴

蟹奴Sacculina sp.属蔓足类动物,雌雄 同体,体柔软而呈椭球的囊状,褐色,既无口器,也没有附 肢,只有发达的生殖腺及外被的外套膜。蟹奴寄生在蟹 的腹部,虫体分蟹奴外体Sacculina externa和蟹奴内体 Sacculina interna两部分,前者突出在寄主体外,包括柄 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后者为分枝状细 管,伸入寄主体内,蔓延到蟹体躯干与附肢的肌肉,神经 系统和内脏等组织,形成直径1 mm左右的白线壮分枝, 用以吸取蟹体营养。病蟹虽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但能影 响生长和性腺发育,甚至有的蟹到成熟期也看不见精巢 和卵巢,凡被感染的蟹均失去生殖能力。寄生在雌蟹的 不能育成膏蟹;寄生在雄蟹的则使其显得格外瘦弱。感 染严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能食用。渔民称这种病蟹 为“臭虫蟹”。

 

防治方法:①选择苗种时应把蟹奴剔除掉;②放养前 要严格清池,通常用漂白粉等药物杀灭池内蟹奴;③经常 检查蟹体,发现锯缘青蟹被蟹奴寄生,应立即将病蟹取 出,并用0.7 g/m3水体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 5∶2)泼洒全池,进行清除。

(十二)鳃虫

鳃虫Bopyridae,为等足类动物,通常寄生在蟹类的 鳃腔内。雌雄体形差异较大,雌性较大,不对称,常怀有 大量的卵,使卵袋膨大。雄性体细小,对称,常贴附在雌 体腹面的卵袋中。鳃虫一旦吸附于宿主体就不甚活动, 寄生在蟹的鳃腔者,可使蟹的头胸甲明显膨大隆起,像生 了肿瘤一般。其危害主要有:①不断消耗寄主的营养,使 之生长缓慢、消瘦;②压迫和损伤鳃组织,影响呼吸;③影 响性腺发育,甚至完全萎缩,失去繁殖能力。

防治方法:本病主要发生在蟹种时期,发病率较少, 目前惟一的办法是在蟹种放养时剔除病蟹,无其他药物 防治方法。

(十三)海鞘

海鞘Ascidia spp.,为尾索动物,外形很像一把茶壶。 壶口处为入水管孔,壶嘴处为出水管孔,壶底便是身体的 基部,附生在其他物体上,行固着生活。身体表面有一层 粗糙坚实的被囊,使身体得到保护并维护一定的形状。 在入水管孔的下方,有一片筛状的缘膜,其作用是滤去粗 大食物,只容许水流和微小食物进入咽部。咽部内壁有 纤毛;背壁(出水管位于背方)和腹壁又各有一沟状构造, 分别称为背板和内柱,能分泌粘液粘着食物。食物被粘 成小粒后即随纤毛推动的水流,进入胃和肠中。消化后 的食物残渣,经出水管孔排到体外。

防治方法:海鞘常附着在锯缘青蟹腹部的侧基部。 防治方法是在选择苗种时应把海鞘剔除;适当降低盐度, 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十四)茗荷(儿)

茗荷(儿)Octolasmis,属有柄蔓足类动 物,头部侧扁,固着的一端称吻端,相反的一端称峰端,两 边由5片壳板组成。最顶端的一对称背板;生吻端基部 的一对称楯板;峰端壳板一块包左右两侧,其中线上有纵 脊一道犹如山峰,故称峰板。各壳板之间有软膜相连,间 片楯板之间有外套的开口。体外观似白兰花蕾。

 

茗荷常附着在锯缘青蟹的鳃部或口肢上。如果池水 盐度较高,久未蜕壳的蟹,其鳃往往附着很多茗荷,影响 锯缘青蟹的正常呼吸,严重者会因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降低池水盐度,或加大换水量,投足饵料 促使蜕壳。锯缘青蟹蜕壳时会将茗荷一起蜕掉。少量锯 缘青蟹被茗荷等附着,也可将其放在1%的福尔马林溶液 中浸浴杀灭。

(十五)乌塘鳢鱼

乌塘鳢鱼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俗称蟳虎 (闽南语)、蝤蛑虎(温州瓯语)。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 目、蝦虎鱼亚目、塘鳢鱼科、乌塘鳢鱼属。乌塘鳢鱼体延 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尾柄长而高;头颇宽,略平扁; 口宽大,前位,倾斜;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无棘;犁骨具齿; 体及头部均被小圆鳞;无侧线;尾鳍基底上端有一带白边 的大形黑色眼状斑。

乌塘鳢鱼为近内海暖水性小型鱼类。大多栖息于近 内海滩涂的洞穴中,也栖息于河口或淡水内。摄食虾类、 小蟹和蟹类。捕食蟹类时,有意让蟹咬住尾鳍,突然抛 尾,将蟹壳打破,然后食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台湾 海峡。肉味美,营养价值高,是沿海名贵的食用鱼类。

由于乌塘鳢鱼主食蟹类,所以是锯缘青蟹养殖最主 要的敌害生物,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根4~5 g(干重)或 茶籽饼15~20 g严格清池,并注意在蟹池死角、洞孔内亦 应施药杀鱼。注入池中海水用筛网过滤,以防止乌塘鳢 鱼等敌害生物侵入蟹池。蟹池中发现敌害鱼类时,也可 用茶籽饼毒池,浓度为15~30g/m3水体。施药后3小 时左右加注海水,冲淡茶籽饼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