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池塘微流水养鱼

最近更新:2023-02-28

普通水产池塘若引进微流水,由于溶氧状况的改善,其单产可比传统池塘养鱼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而所需投资及设施又比工厂化流水养鱼少得多。水源充足且有自然落差的土池稍加改造均可进行微流水养鱼。

进排水设施 根据水源及鱼池布局,采用对角线进排水。进水口高出水面10厘米以上,排水采用斜向安装开口鱼池底的水泥管(设拦鱼栅),以排底层水并保持一定水位。进水口设闸板以控制水量。排水能力应稍大于进水能力。

养殖对象 应以“吃食性”鱼类为主,“肥水性”鱼类为辅,上、中、下层鱼类搭配进行混养。“吃食性”鱼类放养比例随流量大小而增减。在确定主养对象时,应考虑当地饵料来源、水温条件、养殖习惯、销售市场及市场价格等,从经营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养殖对象。

放养规格 放养鱼种应体质健壮,若养成鱼,草鱼100~250克/尾,鲤鱼50~100克/尾,团头鲂25~50克/尾,罗非鱼10~25克/尾。

放养密度 应根据流量大小、饵料供应、上市规格及于池载鱼量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投饲管理 根据养殖对象及其营养需要,确定饵料种类及其配方。主养草、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时,可直接投喂青草和水草,同时搭配投喂适量的精饲料。主养鲤鱼、罗非鱼时,则应全部投喂精饲料。投喂的精饲料应根据主养鱼类营养需要制成颗粒状。精料以手撒投喂,青料搭草台。喂饵时结合对鱼进行投喂训练,使鱼类养成定时、定位、集群积极抢食的习惯。鱼种刚入池时因不适应环境不宜投喂,一般在2~3天后开始少量投饵。初投喂前,要造成适当声响,以训练鱼类摄食的条件反射,集群后才开始投喂。投喂量由体重的0.5%开始,逐渐增加,1周左右增至正常投喂量。日投饵率一般为鱼体重的2~5%,以70~80%鱼吃饱而不抢食为限。同时做到合理调整日投饵量(每周调整1次),如遇大风浪、降温、溶氧低、水浑浊、鱼发病等应适当减少投喂量。一般饵料大小为鱼口径的1/3。投喂次数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减,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一般为每天2~5次。草料安排在傍晚投喂。投喂时间要适当,投饵要均匀。养成条件反射习惯后,按照“慢、快、慢”节奏投喂,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

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干池清塘用量50~60千克/亩,带水清塘(水深1米)130~150千克/亩。外购鱼种需用高锰酸钾浓度为25ppm,浸洗鱼种10分钟左右;用90%的晶体敌百虫5ppm浸洗鱼种10分钟;用食盐水1%的浓度浸洗鱼种5~10分钟。自育鱼种放养前应进行密集锻炼。放养时操作要轻、快、稳,尽量避免鱼体因机械损伤而感染水霉病。饲养中,应专池专人精养细管,不喂腐败变质饲料。同时注意调节水质,及时捞出池中死鱼、残饵。定期对食场、工具进行全面消毒;定期在进水口处挂敌百虫或生石灰、漂白粉消毒袋,每袋250克左右,以利进池新水把药物成分不断带进鱼池,达到水体消毒目的。鱼病多发季节可定期投喂药饵。常用药物有鱼乐消毒剂、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大蒜等,一般每半月到1个月投喂1次,每次连喂3~5天。剂量是鱼乐消毒剂每百千克饵料加0.5~1.0千克;磺胺类每百千克饵料100~150克;四环素每百千克饵料加1~2千克;大蒜每百千克饵料用大蒜2千克。此外,针对草鱼易患病特点可逐尾进行免疫注射。

流量调节 初期(4月初至5月初)截断水流。5月中旬~6月上旬,后半夜接通水流,其余时间断流。6月上旬~10月中旬,整日将流量开至最大。

注意事项 微流水养鱼的水源应充足,水源与鱼池之间要有自然落差;水质清洁无污染,pH值6.5~8.5之间,溶解氧7.0毫克/升以上。其他指标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鱼池池底淤泥不能太厚,随着流量增大,放养密度的提高,淤泥越少越好。精、青饲料投喂时间应错开,白天投精料,傍晚投喂青料。投喂药饵前应停喂1~2餐,并选择鱼最喜吃饵料拌药,投饵量可比平时略少一些。第2天应及时将池中死鱼、草渣捞起,并经常清理疏通进排水沟。注意防洪、防逃。遇大雨、暴雨等异常天气应及时关闭进水闸,疏通排水沟,以防山洪暴发时浑水入池,排水不畅溢池逃鱼。同时经常检查拦鱼栅,以防池鱼逃逸。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轮捕轮放或捕大留小工作。从生态和经济观念上考虑,微流水池下面应有面积更大的二、三级池,以利充分利用尾水的肥力和残饵低成本地增产鲢鳙和其他杂食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