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百科

花丁鮈

2023-02-21

Gobio cynocephalus Dybowski,1869(图65)

图65 花丁鮈 Gobio cynocephalus

释名: 曾名犬首鮈鱼(王以康, 1958),由cynocephalus(拉丁文:cyno,狗+cphalus, 头)意译而来。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5;腹鳍ⅰ-7;尾鳍分支鳍条17。侧线鳞36~38 6/(4~5) 2;鳃耙外行3+2,内行3+11; 下咽齿5,2。 标本体长43~75 mm。体长形,背鳍始点前附近体最高,此处体高为体宽1.3~1.4倍,向后渐细尖; 体长为体高4.3~4.7倍,为头长3.4~3.6倍,为尾部长2.6~3.1倍,为眼径4.5~5.2倍,为眼间隔宽3.2~3.5倍,为上颌须长4.8~5.5倍。吻微突出,长为眼径1.5~1.6倍。眼位于头侧上方,后缘位于头正中的略前方。眼间隔平坦。鼻孔位于眼稍前方。口近下位,斜,半卵圆形,达鼻孔下方;下颌较短。上颌须达眼中央或稍后方。唇光滑,后沟位稍口角。鳃孔大,侧位,下端略不达前鳃盖骨后缘。鳃膜连鳃峡。鳃耙粗短。下咽齿尖钩状。椎骨24+17个。鳔约等于头长,前室略较粗,后室为前室1.6倍。肠有2个折弯,体长为肠长1.3倍。肛门距臀鳍约等于眼径。 除头部及胸鳍基后缘附近到喉部无鳞外,全身蒙鳞; 鳞近半圆形,前端横直,鳞心到后端为到前端的3~3.5倍,向后有辐状纹,侧线侧中位。 背鳍前距为后距1~1.2倍;上缘斜直或微凹;第3~4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1.4~1.6倍,略不达臀鳍。臀鳍似背鳍而较窄短; 头长为第3~4鳍条长1.9~2.1倍。胸鳍侧下位;第4鳍条最长,不达背鳍始点,头长为其长1.5~1.8倍。腹鳍始于第1~2分支背鳍条基下方,伸达肛门与臀鳍间。尾鳍深叉状。 鲜鱼背侧淡黄灰色,有许多不规则灰褐色小杂点; 体侧自尾鳍基到鳃孔背端有1纵行7~9个(常小于眼的)黑斑; 下方白色。头背侧大部分灰褐色,吻侧有一灰褐色斜纵纹,主鳃盖骨外侧有淡灰褐色斑。鳍均淡黄色; 背鳍与尾鳍较灰暗,有黑色小点纹; 体长50 mm以下标本其他鳍也略有小灰点。腹膜淡黄色,背侧有小黑点。 为中下层淡水小杂鱼。1周龄体长43~53 mm(1958,河套) ,2周龄60~74 mm。1周龄即达性成熟期,6月开始产卵,卵黄色。7月中旬有些尚有大小不等的Ⅳ期卵,大卵卵径约1 mm,小卵卵径约0.5mm。雄鱼第1~4胸鳍条近端约2/3较变粗硬,致使另1/3弯曲; 雌鱼无此现象。 分布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水系)到叶尼塞河、黑龙江、绥芬河、辽河、大凌河、滦河及黄河。在黄河中游包头、乌梁素海、银川、永宁等很习见,陕北延河及渭河盆地亦可见到。 河套标本与贝尔格(1949)在《苏联淡水鱼类志》中的描述及附图很相似,而须微短。罗云林等(1977)曾将这些标本订名为棒花鮈, 而这些标本吻及须均较短, 与尼柯尔斯的棒花鮈原图亦不符。 Gobio fluviatilis var.cynocephalus Dybowski,1869,Verh.Zool.-Bot.Ges.Wien.19:951(鄂嫩河;音果达河)。 Gobio gobio cynocephalus,Berg,Freshwater Fish. USSR(in Russian):644,fig.394(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辽河上游,鸭绿江,朝鲜东北部等);李思忠,1959,黄河渔业生物学基础初步调查报告: 43,图18(包头到银川等); 李思忠,1965,动物学杂志(5):218(宁夏; 内蒙古)。 Gobio cynocephalus,王以康,1958,鱼类分类学: 154,图157(乌苏里江); 乐佩琦,1998,中国动物志 鲤形目(中卷): 295,图169(内蒙古多伦滦河上源; 辽河; 黑龙江)。 Gobio gobio rivuloides(非Nichols,1925,1043 ),罗云林等,1977,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500,图9-45(黄河,海河,滦河,大凌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