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脊骨(椎)动物中的原始类群,主要特征如下: 已开始有软骨或硬骨质的脊椎骨骼(局部或全部),支持着背侧的脊髓,保护着腹侧的消化器官。 生活于水中,以鳃进行呼吸。 有一心耳及一心室。 大多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及尾鳍以维持运动自如。 大多数皮肤外侧有盾鳞、硬鳞、圆鳞或栉鳞。 大多数体侧有侧线。 根据近年鱼类学家们的著作,鱼类(Pisces)在分类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内的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涵盖: (1)无颌总纲(Agnatha)[又称圆口鱼纲(Cyclostomata)或囊鳃鱼纲(Marsipobranchii)]的全部,包含头甲鱼纲(Cephalaspidomorphi)、七鳃鳗目(Petromyzontiformes)、鳍甲鱼纲(Pteraspidomorphi)和盲鳗目(Myxiniformes); (2)有颌总纲(Gnathostomata)的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及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依Rass&Lindberg,1971;Nelson,1976,1984,1994,2006等)。 迄今所知黄河流域仅有硬骨鱼纲的现生鱼类。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至少骨骼在头部已部分为硬骨(又名真骨或膜骨)且有骨缝;牙常固定于骨上; 鳍条分节,由真皮形成; 鼻孔每侧一般为2个; 上颌常由真骨的前颌骨与上颌骨形成; 常有鳔; 肠仅在少数低等类群有螺旋瓣膜; 只有内耳,有三个半规管; 有一心耳一心室; 有10对脑神经; 无羊膜及尿囊; 化石始于上志留纪。体内受精的很少,仅喉肛鳉类(Phallostethidae或Phallostethoid)腹鳍有交媾结构。 硬骨鱼纲现有4亚纲: (1)肺鱼亚纲(Dipneusti); (2)总鳍鱼亚纲[Crossopterygii;如矛尾鱼属(Latimeria)]; (3)臂鳍鱼亚纲[Brachiopterygii;=Cladista;如多鳍鱼属(Polypterus)]; (4)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有人将肺鱼亚纲与总鳍亚纲合为肉鳍亚纲(Sarcopterygii),将臂鳍鱼亚纲列入辐鳍鱼亚纲(如Rass & Lindberg,1971)。肉鳍亚纲鱼类被认为很可能是两栖以及四足动物的祖先群类。现知现生硬骨鱼类中,前三亚纲产于非洲、澳大利亚及南美洲; 我国只产辐鳍鱼亚纲硬骨鱼类。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鱼类体常有硬鳞(ganoid)、圆鳞(cycloid)、栉鳞(ctenoid)或无鳞。一般无喷水孔(spiracle)。胸鳍辐鳍骨附连肩胛骨与喙骨。常有间鳃盖骨及鳃膜条骨。常无喉骨板(gular plate)。鼻孔在头部位相当高。无内鼻孔。始于下泥盆纪(Lower Devonian)。 现知黄河流域共有鱼类13目*。根据分类位置高低及便于鉴认,可检索如下 (本书系统主要依Nelson,1994; 稍有变动)。 *编者注: 加上近年被提升的胡瓜鱼目、鳉形目、鲻形目,本书记载的黄河流域鱼类实有16目,约30科。鉴于鱼类分类学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几十年来分类关系、种类学名变化较大,为便于读者查询、比较本书学名与当前有效或通用学名的关系,伍汉霖教授为本书编辑了一份以《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为基础和参考的 “《黄河鱼类志》鱼类名称对照表” ,谨致谢。在本书黄河鱼类的系统描述(“各论”)中,当本书学名与当前有效或通用学名出现差异时,我们也尽可能为有效学名做出了标注。
目的检索表
1 (2)成鱼尾为歪型; 有硬鳞或有硬鳞残痕; 椎骨等为软骨………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1) 2 (1)成鱼尾为正型; 无硬鳞或其残痕; 椎骨等为硬骨 3 (12)如有鳔时,则有鳔管通食道; 无真正鳍棘 4 (9)鳍无硬刺; 无鳔骨器官(韦伯氏器官; 又称骨鳔器官); 椎骨体中央有孔; 常同时有肋骨及肌间骨 5 (8)体不呈鳗状;前颌骨发达;腹鳍腹位;有圆鳞;椎体与椎体侧突(parapophyses)未愈合;常有中喙骨(mesocoracoid) 6 (7)无脂背鳍; 常无侧线; 有辅颌骨(supramaxilla)………鲱形目Clupeiformes (2) 7 (6)常有脂背鳍; 有或无侧线; 有或无辅颌骨………鲑形目Salmoniformes (3) 8 (5)体呈鳗状; 前颌骨与中筛骨愈合; 仅有些化石种有腹位腹鳍; 有痕状圆鳞或无鳞; 椎体与椎体侧突常愈合; 无中喙骨及后颞骨………鳗鲡目Anguilliformes (4) 9 (4)鳍有或无硬刺; 有鳔骨器官(韦伯氏器官); 椎骨体中央有或无孔; 有中喙骨 10 (11)常有圆鳞; 犁骨无齿; 下咽齿0~4行; 无上咽齿; 两颌无齿; 有顶骨、续骨、下鳃盖骨、肋骨及肌间骨………鲤形目Cypriniformes (5) 11(10)无鳞,有或无骨板; 犁骨常有牙; 下咽齿成群; 有上咽齿群; 两颌有齿; 无顶骨、续骨、下鳃盖骨及肌间骨………鲇形目Siluriformes (6) 12 (3)如有鳔时,不通食道,为闭式鳔(physoclistic) 13 (16)腹鳍腹位或亚腹位; 常有圆鳞,绝无栉鳞 14 (15)侧线位于胸鳍下方或仅头部有侧线; 背鳍位很后,无鳍棘或无游离鳍棘; 腹鳍6~7,腹位或亚腹位………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 (7) 15 (14)侧线位于胸鳍上方; 背鳍前部至少有Ⅱ~Ⅲ个游离鳍棘,鳍条部与臀鳍相对; 腹鳍无或有1枚鳍棘2~3条鳍条,亚腹位………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 (8) 16 (13)腹鳍胸位或喉位,很少亚腹位,常有1条鳍棘及5条鳍条; 常有栉鳞 17 (18)左右鳃孔合为一个,位于头腹侧; 体鳗状; 无偶鳍; 奇鳍互连,常不发达; 无肋骨………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9) 18 (17)鳃孔位于头两侧; 偶鳍与奇鳍常发达 19 (20)头不对称,两眼位于头一侧; 有些有肋骨或肌间骨; 椎骨体中央有孔; 少数腹鳍条达12~13条………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 (10) 20 (19)头对称,眼位于头两侧; 有些有肋骨而绝无肌间骨; 腹鳍至多有1枚鳍棘5枚鳍条 21 (24)前颌骨与上颌骨未愈合; 常有顶骨、鼻骨及眶下骨等 22 (23)第3眶下骨不与前鳃盖骨相连………鲈形目Perciformes (11) 23 (22)第3眶下骨与前鳃盖骨相连………鲉形目Scorpaeniformes (12) 24 (21)前颌骨与上颌骨已愈合; 无顶骨、鼻骨及眶下骨………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