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百科

生长肥育猪的生长规律及体组织组成

2023-08-31

简介

猪的生长曲线

要确定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首先应了解猪的生长规律。猪的生长发育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重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另一方面是体组织成分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体化学组成的改变。猪的生长速度最简单的表示就是日增重(g/d)。生长速度开始随猪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然后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后期趋向降低,可用右图来表示。可以看出,到9日龄以后,猪的生长潜力明显下降,作为肥猪如果再养下去就浪费饲料了。在生产实践中要利用猪前期高生长速度的特点饲养肥猪,而在生长速度开始下降前就达到上市体重屠宰了。前边讲的只是猪的绝对生长速度,未考虑猪体重的大小。如果是以每天每单位体重的增重速度来表示的增重,称之为生长强度。生长强度随着猪体重的增加(或日龄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生长强度的下降是由于体内合成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造成的(主要是生长激素)。猪的生长不仅是量的增加,也有质的改变。猪的骨骼在早期阶段生长最快。在骨骼之后,肌肉的生长进入高峰,而脂肪组织最后进入生长高峰。这一规律对所有猪场适用,可用下图来表示。所以,屠宰体重太小,胴体骨骼占的比例大。屠宰太晚,胴体的肥肉占的比例过大。饲养水平会影响各组织的相对生长速度。饲养水平高,各组织的生长高峰会提前到来。而通过限制性饲养,体组织的生长高峰延迟。这样,屠宰时胴体的瘦肉率会更高一些。我们以Mc MEEKAN的典型试验来说明这一现象。其结果清楚地显示,限饲,特别是在后期限饲能显著提高瘦肉率。当然,猪的遗传因素决定猪各种组织的生长强度。现代瘦肉型猪肌肉的生长强度比脂肪型猪大,生长高峰也较晚。同时,随着猪体重和日龄的增长,其体内化学成分也发生规律性变化(表)。从表中所显示的结果看出,随着猪体重增加,体内水分的比例持续下降,而脂肪的比例持续上升,灰分也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的比例比较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后期脂肪组织(皮下脂肪、肌肉内脂肪、腹脂)的沉积显著加快,而脂肪组织的含水量极少。猪体组成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意味着,体重越大,每增重1kg所含的能量越高(因为脂肪的能量含量比蛋白质高得多),在养猪生产实际中,就表现为料重比的增加。猪体成分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但会受到饲养水平、饲料营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相对不足会导致猪变肥。

体组织的生长速度

饲养水平对胴体组成的影响

生长期 体重
(kg)
饲养天数
(d)
胴体组成(%)
Ⅰ期 Ⅱ期 肌肉 肥肉
自由采食
限 饲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
限饲
限饲
90
90
90
180
300
240
11
12
11
40
49
45
38
27
33
限 饲 自由采食 90 240 10 36 44

拓展资料

生长肥育  生长肥育兔  生长肥育期  生长肥育羊  生长肥育猪  生长猪增重  生长猪促长灵  日生长  熔体生长  生长比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