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蜇的分类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之一,因其体表有许多微小的小刺细 胞,内含毒素,通过刺丝管放射,蜇入人的皮肤时可引起刺痒和 红肿,便由此而得名。海蜇经济价值很高,脂肪含量极低,蛋白 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十 年来,海蜇作为大宗出口海产品,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又因海蜇具有生长快,适应范围广,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耐 低溶氧等优点,受到了我国沿海渔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户的 广泛关注,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
山东省进行海蜇人工养殖,放流海蜇苗种进行海蜇资源增 殖已有多年历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全省养殖海蜇 面积达到1 024公顷,养殖产量7 466吨。随着国内外市求量的 增加,目前鲜海蜇和加工的海蜇皮、海蜇头价格逐年上涨,每 500克鲜海蜇的售价达到6~8元。海蜇全身都是宝,海蜇皮和 海蜇头不用说,海蜇皮内层刮下来的红皮、海蜇的内脏团、海蜇 的性腺等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药用价值很 高。有关研究部门正在研究海蜇产品的药用效果。2006年,海 蜇的内层红皮、内脏团、性腺价格一路攀升,从最初的每500克 20元,达到鲜重每500克30元,加工制成干品后达到每500克 1 500元。
二、海蜇的种类与分布
海蜇属的种类有4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3种 在我国均有分布,另一种为疣突海蜇。
海蜇为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伞部隆起呈馒头状,伞部直径 最大为1米,是我国食用水母的主体。我国近海从北起鸭绿江 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水域,均有海蜇的分布。此外,在日本、朝 鲜及俄罗斯海区也有分布。
棒状海蜇个体较小,伞部直径为40~100毫米,中胶层薄, 数量很少。棒状海蜇仅分布于我国的厦门一带海区,也见于马 达加斯加,无食用价值。
黄斑海蜇主产于南海,伞径250~350毫米,分布于我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洋和红海。虽 个体小,但也是一种食用种类。
除海蜇属的种类外,在食用水母中还有口冠水母科的沙蜇、 叶腕水母科的叶腕海蜇和拟叶腕海蜇。在我国食用水母中,海 蜇占80%以上。
海蜇资源量历史上以浙江近海最为丰富,但于20世纪80 年代后期大幅下降,唯辽东湾资源大幅上升,为全国最大的高产 区。海蜇为1年产的个体,群体由单一世代组成,由此决定了其 资源量的不稳定性。即使在同一海区,不同年份的资源量也有 较大波动。影响海蜇资源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对幼蜇的乱捕 及环境的变化。
三、海蜇的外部形态
海蜇体呈蘑菇状,分为伞体部和口腕两部,伞体部俗称海蜇 皮,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体部高,超过半球形,伞径一般300 ~600毫米,伞体部(按纵切面)分外伞层、中胶层和内伞层,中 胶层厚,外伞表面平滑。伞体部中央厚边缘薄,伞缘具8个感觉 器,将伞的周边八等份,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缘瓣上具 刺胞团,可射出刺丝,防御敌害。内伞具有较发达的环状肌,有 较强的收缩能力,是海蜇的运动器官。由于其运动有助于体液 输送及驱赶营养至口腕和肩板。内伞间辐管位置有4个半圆形 的生殖腺下腔,其外侧各有1个瘤状生殖乳突,腔内有胶质膜封 闭,不与胃腔相通。伞体中央向下伸出圆柱形口腕,口腕由口 柱、肩板、口腕和吸口组成。其基部从辐位有8对侧扁的肩板, 端部为8条三翼性口腕。肩板和口腕上有许多小吸口丝状附 器,其表层满布刺细胞团,起防御作用。口腕各翼生有若干棒 状、纺锤状、丝状附属器。吸口捕吸食物,是胃腔与外界的通道, 兼有排泄、生殖和循环功能。
四、海蜇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海蜇的消化系统由胃腔、胃丝、导管和口组成。胃腔,由胃 柱和胃膜围成,位于内伞中央。胃柱,有4条,上方与伞部相连, 下方在胃腔底部,4条胃柱互相融和连接为圆柱形,成为口柱, 并向下延伸。胃膜,是半透明胶质膜,上方着生于伞部,下方与 口柱相连,侧面与胃柱相连。胃膜上生长着成束的纺锤状胃丝, 胃丝上有刺细胞和能分泌消化酶的腺细胞,许多胃丝集成胃丝 带。
2.导管
导管司运输、循环、吸收等功能。在内伞部有自中央胃腔向 外伞缘伸出的16条辐管,其中4条主辐管从胃柱上方向外伸 出;4条间辐管从胃膜上方中央向外伸出;8条从辐管排列在主、 间辐管之间。内伞的1/2处,有一条不十分明显的环管与各辐 管相通,位于环管内侧的主、间辐管又分成许多分支小管,与环 管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管系统。各辐管虽伸到伞缘,但不在伞缘 与外界相通,而是经胃腔、腕管与外界相通。各种辐管均被内伞 的环状肌覆盖。胃腔向下在胃柱处形成管状,经过口柱进入口 腕,称为腕管。在口柱中的水管,是通向口腕和肩板的总水管。 在口柱的1/2处分支水管进入肩板,在口柱下端水管分支延伸 到8只口腕中。进入口腕和间板的水管,又分支成众多小支管 并延伸至附器的吸口。各辐管、环管及腕管内壁均有纤毛,靠纤 毛摆动实现体液循环、运输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3.生殖系统
海蜇是雌雄异体,生殖腺也着生在胶质胃膜上,位于胃丝带 的外上方,呈褶叠形。生殖腺共4条,每条宽5~10毫米。生殖 腺近胃丝一端与胶质胃膜相连,另一端游离,与胶质膜之间形成 生殖腔隙。海蜇无生殖管,性产物排放经由生殖腔隙通向胃腔, 再经吸口排出体外(图20)。
图20 海蜇的纵剖面
1.中胶层 2.胃腔 3.生殖下穴 4.间辐管 5.肩板
6.腕管 7.外伞 8.生殖乳突 9.生殖腺 10.胃丝
11.内伞 12.感觉器 13.缘瓣 14.口腕 15.丝状
附器 16.棒状附器
4.神经和感觉系统
海蜇的神经系统比较原始,没有神经中枢,有好多神经细胞 组成的神经网。神经网有节奏的冲动引起内伞环状肌收缩,使 海蜇伞体产生一张一缩的运动。海蜇的感觉缘瓣是伞缘的主要 感觉器。
海蜇体色多样,多数呈紫褐色或乳白色、浅蓝色或金黄色。 伞部和腕部颜色通常是相似的,但有时两部分颜色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