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四节 海胆的人工育苗

最近更新:2023-02-21

一、海胆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设备条件

由于海胆浮游幼体阶段所使用的设施、设备及其培育方法 与刺参的浮游幼体培育基本相同,而匍匐变态后的稚海胆阶段 所用的器材设施与培育方法则与稚鲍的培育有许多相似之处, 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刺参或稚鲍的育苗设施进行海胆的苗 种生产。这对于提高育苗设施的利用率,增加育苗场的经济效 益具有重要意义。若需新建,海胆育苗的场址选择、场房建设、 供水、供热、供电、充气系统及附属设备的配套,可参照刺参育苗 设施、设备进行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稚海胆剥离后,直接利用浮游幼体育苗池需 要缝制网箱。在网箱中培育,网目大小以稚海胆不漏出为准。 这种培育方法的效果不如在鲍育苗池好,操作也麻烦。

二、海胆幼体的饵料培育

海胆幼体的饵料培育,包括浮游单胞藻的培育和底栖硅藻 的培育。浮游阶段的适宜饵料有牟氏角毛藻、纤细角毛藻、角刺 藻等,单胞藻的培育在刺参幼体的饵料培育中已讲过,底栖硅藻 的培育在鲍的饵料培育中已讲过,在此不赘述。

三、选择采捕亲胆海区

选择采捕亲胆的良好海区,这是关系到亲胆质量的重要条 件。因为海胆性腺发育状况如何,除了受季节影响外,还受其他 一些条件的影响,营养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采捕的实践证 明,在自然条件不好、水下藻类贫乏的海区,虽然已经到了繁殖 盛期,但其性腺指数较低,一般不超过10%,而精卵的质量也有 问题,这与精卵的成熟度是相关联的。因此,采捕性腺发育成熟 的亲海胆,要掌握在繁殖盛期,性腺指数超过12%以上;要选择 自然条件优越,水下褐藻类繁多的海区进行采捕。

四、海胆的采捕规格和采捕时间

一般种海胆要挑选3~4龄以上的健康个体。马粪海胆的 亲海胆的壳径30~40毫米,采捕期在3~4月,一般4月上旬较 宜,此时水温13℃左右。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胆)的壳径 60~80毫米,采捕期在7~8月,以7月下旬采捕较好,此时水 温22℃左右。紫海胆采捕期在7~9月。采捕量根据培育幼体 的水体而定,每立方米水体需亲海胆2~4个。亲海胆采捕的最 佳方法是重潜法拣取,避免损伤海胆的管足、围口部及。亲海胆 采上后可先暂养于水槽中并放于背阴处,避免直射光。

五、亲海胆的运输及暂养促熟

海胆的耐干能力强,一般采用干法运输。运输时先在保温 箱内铺设湿毛巾、纱布、大叶藻等,将海胆放在其上,再盖一层潮 湿海藻。运输时箱内温度不要太高,可放冰块降温,冰需要用塑 料袋包装,不能与海胆直接接触。也可以亲海胆采捕后立即起 运,防止高温干燥窒息。运输以活水运输最好,方法是用容器装 满水,海胆放在水中。在运输中,以气泵冲气或水泵注水,保持 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亲海胆的暂养密度以40~100个/米3为宜,早晚各换水一 次(把水排尽,清除粪便与残饵),适量投喂海带、裙带和石莼,温 度采用自然水温。

六、采卵与孵化

1.采卵

获得优质卵子是海胆人工育苗的关键,海胆采卵的方法有 两大类。

(1)自然产卵。亲胆采捕的时间适宜或人工促熟好,性腺发 育充分成熟,可以采用自然产卵法。一般在晚上7~9点(特别 是在换水后),常可发现亲胆活动频繁,爬到池壁上面的雄性海 胆从生殖孔冒出一缕缕乳白色烟雾状精液,一般出现排精的当 天或隔1~2天雌性海胆就有产卵现象。雌胆产卵时也爬到池 壁上面,卵子呈绒线状从生殖孔排出,产卵可持续15~30分钟。 成熟的卵在排放时呈绒线状,直径可达2~3毫米,呈橘红色,在 下沉过程中慢慢地呈颗粒状散开。

(2)人工刺激产卵。诱导亲胆排精产卵的方法有,氯化钾注 射法、氯化钾浸泡法、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法和口器摘除法。

①氯化钾注射法:用浓度为0.5摩尔/升的氯化钾溶液1~ 3毫升进行体腔注射。即将需要诱导产卵的亲胆,经过海水的 充分洗涤后,自口极围口膜处将氯化钾溶液注入体内,注射后立 即将亲胆放入盛有新鲜过滤海水的产卵箱(池)内。

②氯化钾浸泡法:将需要诱导产卵的亲胆,经过海水的充分 洗涤后,用0.5摩尔/升的氯化钾溶液浸泡生殖孔,成熟个体诱 导1~3分钟即可排精、产卵。要分池产卵、排精,然后人工授精 孵化。

③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法:下午将亲海胆阴干1.5~2小时, 然后用砂滤水流水刺激1小时,再放入高于原水温1~2℃的海 水中,经过2~3小时(晚上)出现排精、产卵现象。这种刺激法 的诱导率,因亲胆性腺发育程度而异,对于马粪海胆能达40% 左右。

④口器摘除法:从暂养池取出海胆,洗净后将其围口膜剪开 并剪断口器的系膜,把口器摘除,用洁净的海水冲干净壳内黏液 及杂质。然后将种海胆生殖孔朝下浸入采卵箱(池)水体上层, 一般数分钟即可排放精卵。

2.授精与孵化

在水温23℃的海水中,精子在1~2小时保持受精能力,卵 在半小时内之内保持正常受精能力。因此,人工授精应在性产 物排出后半小时内进行。人工授精时精液用量不可过多,与卵 子比例掌握在50:1。受精1~2分钟为宜,然后用大量海水洗 卵,以除去多余的精液和黏液。孵化的密度,马粪海胆5粒/毫 升左右,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胆)一般不超过3粒/毫升。

马粪海胆在水温14℃左右时,自受精卵孵化到柱状幼体需 43小时,在水温16℃时仅需32小时。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 海胆)孵化时间较短,在水温21~23℃时,自受精卵孵化到柱状 幼体需要24小时。孵化时每半小时搅池一次,海胆受精卵的孵 化率较高,到柱状幼体的孵化率一般80%~90%。

3.幼体选优

健壮、发育良好的柱状幼体,在静水条件下,一般分布于孵 化池上表层。畸形及不健壮的幼体,则多沉于底层水中,利用幼 体这一特点,要及时进行幼体选优。选优前,应在显微镜下检查 幼体形态、大小等是否正常,再决定可否选优。选优的方法有虹 吸、浓缩、拖网3种。

4.幼体培育

(1)幼体培育密度。幼体培育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生长 发育速度及成活率。过高的培育密度,常常导致幼体发育缓慢, 畸形增多,个体间发育程度差异大,甚至幼体大批死亡。合理的 培育密度与管理水平有关。在饵料的质和量、海水的处理和调 节、病敌害防治方面都处于较佳状态时,培育密度可适当增加。 马粪海胆选优后,培育密度2~3个/毫升发育正常;光棘球海胆 (亦称大连紫海胆)的培育密度一般不超过1个/毫升。四腕幼 体的培育密度,马粪海胆不超过2个/毫升,光棘球海胆(亦称大 连紫海胆)0.8个/毫升。一般随着个体的长大密度逐渐降低, 以0.4~0.5个/毫升为宜。

(2)幼体饵料投喂。海胆幼体以浮游单细胞藻类为饵料,不 同的单细胞藻类对于海胆幼体生长、幼体变态率及成活率都有 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饵料种类是育苗的关键。浮游幼体的 饵料以牟氏角毛藻投喂成活率最高,幼体健壮;其次为叉鞭金 藻、新月菱形藻,但二者混合投喂效果也很好。幼体发育至四腕 幼体开始摄食,应及时投饵。投饵量按培育水体计算,日投饵量 由1万细胞/毫升,开始逐渐增加,到八腕幼体可投6万细胞/毫 升,变态前加大投饵量。每天投饵量分2~3次,于换水后投喂。 在上述投饵量下,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胆)2天发育到四 腕幼体(体长440~560微米);5~6天发育到六腕幼体(体长 600~730微米);7~12天发育到八腕幼体(体长600~730微 米);13~20天出现原基,幼体由浮游生活逐渐变为底栖匍匐, 体长逐渐萎缩(350~380微米)。

(3)培育水温。不同的海胆幼体需要不同的培育水温,在适 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发育越快。马粪海胆幼体培育适宜水温在 20℃左右,培育期15~17天;紫海胆幼体培育水温在26~ 28℃,培育期11~13天;光棘球海胆培育水温在24~26℃,培 育期13~20天。

(4)水质管理。培育幼体用水要用经黑暗沉淀的过滤自然 海水,盐度一般在31‰~32.5‰,pH值7.9~8.36,溶解氧5毫 克/升以上。

海胆幼体的换水量较大,柱状幼体采用虹吸法选优后,日换 水2次,每次换1/3~1/2培育水体。换水网箱的筛绢网目在 60~110微米。由于海胆幼体娇嫩,不耐冲击,培育时可微量充 气,搅动时动作要轻。倒池时幼体不能干露,以免贴网干露死 亡。海胆幼体的趋光性较强,换水时尽量移到背光处。尽量避 免幼体机械损伤。

5.稚胆培育

(1)幼体变态和附着。幼体发育至八腕幼体后期,海胆原基 充分发育,棘出现并且增多,第一批5只初级管足冲破前庭壁伸 出体外,这是幼体即将变态的紧急信号,此时应立即投放附着 基。附着基与刺参相似,如聚乙烯波纹板(与鲍采苗相同的采苗 板及其框架)、聚乙烯薄膜框架等,预先接上底栖硅藻(与鲍人工 育苗相似)。或者将幼体移到事先把附着基(附有底栖硅藻)放 置好的培育池中,附着基的数量一般为池底面积的10倍左右, 每立方米水体投放幼体10万~30万个。投放后幼体很快下 沉,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完成变态。附着基投放后前几天仍需 投部分浮游单胞藻(角毛藻),变态后的稚海胆吸附在附着基上, 以上面的底栖硅藻为食,此后终生营底栖匍匐生活。

试验证明,预先附有底栖硅藻的附着基有利于幼体变态,同 时底栖硅藻数量多,变态率也高。因此,底栖硅藻的有无和多 少,是促进海胆幼体附着变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2)底栖硅藻附着基。在海胆幼体变态前1个月左右,进行 附着基及底栖硅藻的准备工作。如果室内没有底栖硅藻种类, 在接种前捞取自然海区生长的鼠尾藻、马尾藻,经搓洗其表面附 着的附着性硅藻类作为藻种。接种前先将采苗板用框架组装 好,将采苗板呈水平方向摆放于培育池中,海水的注入量以刚没 过上层采苗板为宜。用300目筛绢过滤2次,均匀泼洒在培育 池中,适量充气使藻种分布均匀。静止24小时,再将采苗板翻 转,使其另一面向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接种一次,再过24小时 后将采苗板垂直摆放,补加新水和施肥转入常规培育,并经常检 查底栖硅藻的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优势种主要为 舟形藻属、菱形藻属的一些种,这些藻种活力强、生长快,为变态 后期稚海胆的适口饵料。

(3)稚海胆的日常管理。刚变态的稚海胆,壳径只有200~ 350微米,靠管足吸附在附着基上摄食底栖硅藻。如果附着基 上没有底栖硅藻,应投喂鼠尾藻磨碎液,但投喂鼠尾藻幼体的成 活率大打折扣。后期底栖硅藻不够,也可到海区采集大型海藻, 搓洗出附着在藻体上的底栖硅藻,用筛绢过滤后投喂。马粪海 胆变态后50~60天,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变态后1个月, 胆径3毫米左右可摄食藻类幼苗和有机碎屑。随着稚海胆摄食 能力的增强,开始摄食海带、石莼等的幼嫩藻体,食性开始转化, 可补投一些褐藻和绿藻幼苗。当采苗板上的硅藻消耗殆尽,可 将稚海胆从采苗板上剥离至网箱内,投喂嫩海藻或人工配合饵 料。促进稚海胆生长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流水量,流水量越多对 稚海胆越有利,由每天换水1~2个全量到3~5个全量。室内 光线控制在2 000~3 000勒克斯。适量充气。

稚海胆的剥离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用软毛刷直接剥离,本方 法操作简单,但易对幼海胆管足造成损伤;用0.5摩尔/升的氯 化钾溶液浸泡0.5~3分钟,后用该溶液反复冲洗附苗板,待稚 海胆管足收缩并脱板后集中收集。剥离操作要轻,避免对海胆 造成机械损伤。

6.中间育成

稚海胆长到3~5毫米后,食性已完全转化为摄食大型藻类 (幼苗),此时可转入室内网箱培育或海上网箱培育,称为幼海 胆。室内网箱培育可参照鲍的网箱流水平面饲育,主要的管理 工作是每天早晨清除附着板上、网箱底部和池底的残饵和排泄 物等,每周倒池2~3次,最主要是保证水的足量供应。本方法 的优点是培育环境的可控性强,海胆生长快,育成率高适宜于越 冬培养;缺点是管理工作量大,成本偏高。海上中间育成大都在 浮筏上吊养,育成器材为网笼或塑料箱,饵料大多为海藻类。优 点是管理工作量相对小,成本低;缺点是受气候等影响大,安全 性差,育成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