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二节 海胆的生态习性

最近更新:2023-02-21

海胆类生活于潮间带到5千米的深海,有些种类常聚集成 大群。正形类海胆一般是怕光的,常栖息于石下、岩礁缝隙和珊 瑚礁内,有些种类凿石而居。许多种海胆反口面吸附有植物的 碎片、贝壳、小石子和其他物体,这种习性不是为了伪装躲避敌 人,而是避免光线刺激。歪形类海胆主要潜伏于泥沙中生活,依 靠棘和管足缓慢移动。海胆类食物因种而异,有的吃藻类,有的 吃动物尸体,有的吃岩礁、珊瑚表面的附着生物,有的杂食。歪 形类海胆主要吃腐殖质、有机碎屑。海胆以管足和棘刺捕捉食 物,用咀嚼器磨碎食物后吞食。海胆对食物消化吸收率很高,食 藻类的海胆对海藻吸收率为30%~40%。海胆再生能力很强, 失去的棘和损伤的壳均可再生。

中国产的经济品种为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 胆)及紫海胆等,均以藻类为食,尤喜食藻类幼苗,主要食物有绿 藻门的石莼,红藻门的石花菜、羊栖菜,褐藻门的裙带菜、海带和 马尾藻等大型藻类。幼海胆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饵。摄 食有季节变化,随着水温上升摄食量逐渐提高。在繁殖季节,随 着性腺的发育摄食量反而下降。海胆一般白天隐蔽不动,夜间 为寻找食物四处活动。

海胆的寿命一般4~8年。

一、海胆对环境因子的适应

海胆分布于世界各海,从极地到热带海均有分布,在我国从 海南岛到大连都有分布,温度范围在0~30℃。

1.对温度的适应

海胆类的地理分布很广,各种海胆自然分布的海域,环境条 件很可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各种海胆对于其周 围的水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是由于每 种海胆对其自身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每种海胆都有其相 对一定的生存水温、生长适温、生殖腺发育适宜水温、繁殖水温 等。在某海胆的生长适温范围内,该种海胆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超出适温范围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停止生长;超出生存范 围,将导致该种海胆大量死亡。另外,即使是同一种海胆,在不 同的海区或不同年份的繁殖时间也会出现差异,原因主要是由 于不同海区或不同年份的水温差异造成的。分布在热带海域的 海胆大部分属于狭温种,适温范围窄,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这 主要由于热带海域的常年水温较高、变化幅度小所造成的。寒、 温带海域的海胆大都为广温种,适温范围广,特别是对低温的耐 受力较强,这主要与寒、温带海域的水温年变化范围大有关。如 生活在寒、温带海域的虾夷马粪海胆的生存水温为—2~25℃, 水温在15℃以下时摄食活泼,水超过20℃时摄食量显著减少, 超过23℃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可能导致大量死亡。

另外,同种的海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也不相 同。一般海胆在浮游幼体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弱,随 着其个体的长大,对水温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2.对盐度的适应能力

海胆类属狭盐性海洋生物,要求生活于盐度较高的水环境 中。当其处于盐度较高的水环境中,对盐度的变化还有一定的 适应能力,但处于盐度较低的水环境中,对盐度的变化反应敏 感,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差。盐度的变化对光棘球海胆的摄 食与生长均产生显著影响,在盐度为27‰~35‰的水环境中, 海胆的摄食与生长良好。当盐度低至23‰时,幼体不能变态发 育,成体则出现摄食量急剧下降、活力显著减弱等不良反应。虾 夷马粪海胆引入我国后,其后代海胆幼体对盐度较低的海水表 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在盐度20‰~30.5‰的水环境中可以正 常生活,而且在该范围内,海胆的摄食率和生长率表现为随盐度 的增高而提高的趋势。

二、几种常见海胆的生态习性

1.马粪海胆的形态及生态习性

(1)形态。马粪海胆壳为低半球形,很坚固,最大壳径6厘 米左右,壳高约等于壳的半径。步带的赤道部,几乎和间步带等 宽。骨板很矮,上边的疣又很密集,故各骨板的界限不很清楚。 赤道部各步带板上有大疣、中疣和小疣,管足孔每4对排列成几 乎水平的弧形。间步带稍隆起,各间步带上也有大疣、中疣和小 疣。顶系稍隆起,第1、5眼板接触围肛部,生殖板和眼板上都密 生小疣。棘短而尖锐,长仅5~6毫米,密生在壳的表面。棘的 颜色变化很大,普通为暗绿色,有的带紫色、灰红、灰白、褐或赤 褐色,也有白色的,还有的上端为白色或赤褐色。壳为暗绿色或 灰绿色。

(2)栖息环境。马粪海胆的适温范围广,0~30℃都可生存。 一般栖息在潮间带到水深4米的沙砾底和海藻繁茂的岩礁间。 海胆的栖息数量,与光照条件、生活空间、栖息底质、饵料供应、 海水交换等多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马粪海胆,除冬季外,其余季 节均集中在石下栖息,因此,石下生活环境的质量对栖息数量有 很大的影响。据报道,长径50~60厘米的石下,海胆栖息数量 多,平均1.7~3.4个/石,长径60厘米以上的石头利用率高。 小型岩礁和大型乱石处栖息多,同时在岩礁之间碎石多的场所, 海胆的栖息密度大。在露出或半埋没状态下,长径20厘米以下 的乱石占一半以上的区域,生活空间多、海底流畅通,栖息数量 多;砂质地、生活空间少,栖息数量也小。

(3)食性。马粪海胆以藻类为食,尤其嗜食藻类的幼苗,主 要有石莼、海带、裙带、马尾藻、羊栖菜、石花菜等。其摄食有一 定的规律性,马粪海胆并不是一找到食物就停下来摄食,而是先 集中搜索一段时间,收集到一定量的海藻再停下来摄食,这就形 成觅食活动的间歇,摄食完后又进行新的搜索活动。一般大个 体海胆昼间觅食活动强于夜间觅食活动,幼稚胆恰好相反,夜间 觅食活动明显强于昼间觅食活动。

(4)生长。马粪海胆的最长寿命7~8年,2龄的马粪海胆 在10月至翌年1月(性成熟)和3~7月(恢复期)生长率较高。 相反,在7~10月水温高时(性腺生长)和1~3月(产卵)的生长 率较低。年龄与成长的关系,也随不同海区、生活条件的不同而 异。

马粪海胆繁殖季节盛期在3~4月,1~2月和5~6月均能 排放性产物。马粪海胆为我国和日本的特有种,在我国黄海、渤 海、东海沿岸以及浙江、福建沿岸均有分布。

2.光棘球海胆的形态及生态习性

(1)形态。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胆),壳为半球形,最 大的壳径可达10厘米。面平坦,围口部边缘稍向内凹,约为间 步带的2/3,但到围口部边缘大部等于或反比间步带略宽。每 个步带板上有1个大疣、2~4个中疣和多个小疣。管足孔每6 ~7对排列成斜弧。赤道部各步带板上有一个大疣,大疣的上 方和两侧有15~22个大小不等的中疣和小疣,排列成半环形, 把各板上的大疣分隔开,每个大疣的基部周围有疣轮。顶系稍 隆起,第1、5眼板接触围肛部,围肛部近乎圆形,肛门偏于后方。 大棘很粗壮,赤道部的大棘长约3厘米,表面有纵条痕,上部较 细,末端呈折断形。管足内有C形骨片,两端稍膨大,并且有2 个分歧状的突起。成体的棘为黑紫色,幼胆的棘为紫褐或黑褐 色,管足为黑褐或紫褐色,壳为灰绿色或灰紫色。光棘球海胆 (亦称大连紫海胆)生活在潮间带以下到水深180米处,海藻多 的砾石、岩礁底,对盐度要求较高,一般在34‰左右;生长适宜 温度为15~20℃。光棘球海胆的分布场所比虾夷马粪海胆狭 窄,岩礁性更强。

(2)栖息环境。不同年龄的光棘球海胆,栖息的水深也有不 同。在水深0~2.5米处,在6月以6~9龄为主,在9月和2月 以7~10龄为主,几乎没有发现不满5龄的个体;在水深3~ 8.9米处,以5~7龄种群为主,低龄和高龄个体也可发现;水深 9~12米处,9龄以上组群个体特别多,同时也能发现低龄个体。 0~1龄群主要分布在水深3~8.9米处。稚幼胆营附着性生 活,主要附着于岩礁、海藻体上,它要求的环境条件与成体还有 所差异,在岩礁和大型乱石交错排列、海底起伏高低不平的海底 栖息量大。因此,在此种地质,水深3~8.9米地带是光棘球海 胆稚幼胆的主要附着生活场所。

(3)食性。光棘球海胆以藻类为主要饵料,尤其喜食藻类的 幼苗,能损害海带和裙带的幼苗,幼胆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 为饵。摄食有季节变化,随着水温上升(10~25℃),摄食量逐渐 增加。但是,在繁殖季节,随着性腺的发育,摄食量反而下降。 繁殖盛期是6月中旬到7月中旬。小型的光棘球海胆(1龄)全 年中单个个体的摄食率,远比大型海胆的摄食率要高。研究观 察到光棘球海胆冬季摄食量下降。当水温低于5℃时,摄食量 下降特别明显。光棘球海胆的摄食活动不仅受水温的影响,还 受水速的影响(水温高于7℃)。建议大部分养殖光棘球海胆的 水域冬天可以不投饵,这是因为冬天的水温较低、水速较快。

(4)生长。光棘球海胆生长较快,3龄壳径为48毫米,5龄 为70毫米,最大个体壳径可达105毫米,以壳径60~70毫米的 个体数量最多。光棘球海胆可以存活14~15年,年龄能从生殖 板上的圆环数计算出来。

光棘球海胆是我国的北方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 半岛,以大连、长海、荣成和长岛等市(县)分布最多。

3.紫海胆的形态及生态习性

壳低为半球形,很坚固,壳径6~7厘米,步间带到围口部边 缘比间步带略低。步带和间步带各有大疣两纵行,两侧各有中 疣一纵行。此外,沿着步带和间步带的中线,还有交错排列的中 疣一纵行,大疣到口面减少。赤道部的管足孔普通是8对排列 成一斜弧,口面的管足孔对数减少,有孔带展宽成瓣状。顶系较 小,第1、5眼板接触围肛部,大棘强大而尖锐,常发展不均衡,一 侧长、一侧短。管足内有弓形骨片,两端尖细;背面常有一个发 达的突起,变成三叉状。

紫海胆通体黑紫色,幼小个体的棘常为灰褐、灰绿、紫色或 红紫色,口面的棘常带斑纹。本种和光棘球海胆(亦称大连紫海 胆)相似,但是二者的管足孔对数和管足内的骨片形状不同,有 孔部到口面展宽与围口部的大小也不相同。

紫海胆是我国的南方种,生活在沿岸藻类繁盛的岩礁地带,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海南等地。

4.虾夷马粪海胆的形态及生态习性

(1)形态。虾夷马粪海胆又称中间球海胆,壳呈低半球形, 壳高略小于壳径的1/2,体型中等。成体的最大壳径可达9厘 米,口面平坦且稍向内凹,反口面隆起稍低,顶部比较平坦。体 表的色泽变异较大,有绿色、黄褐色等。大棘针形,短而尖锐,长 度5~8毫米,在幼海胆阶段棘的顶端常呈白色。日本北海道的 虾夷马粪海胆生存水温为-2~25℃,在水温15℃时摄食活泼, 超过20℃后摄食减少,水温长期超过23℃时死亡。

(2)食性。基本食物是藻类,壳径小于5毫米喜食一些带有 钙质的藻类及硅藻,壳径大于1厘米则喜欢食用大型藻类。成 体海胆在7~10月摄食下降,可能与性腺发育有关。光照高于 6 000勒克斯时,白天几乎不摄食。

(3)生长。虾夷马粪海胆的寿命在6~10年,年龄从生殖板 上的年环数计算出来。年环在6~10月形成,每年只能形成1 个。2龄以上个体,11月至翌年2月是产卵后性腺开始恢复阶 段,70%以上的能量储备用于壳的生长,摄食旺盛;9、10月是产 卵季节,壳停止生长,摄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