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八节 刺参的其他方式养殖

最近更新:2023-02-21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

黄海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降温低温饲育和自然水温常温培 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刺参夏眠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论 证了水温是刺参夏眠的主要外因。在高温夏眠期采用人工降温 的方法可以解除夏眠,而转入正常活动、摄食和生长,从而完全 避免由于刺参夏眠减重对人工养殖造成的困难;再加上人工配 合饵料问题的解决,也为刺参工厂化养殖提供了先决条件。

1.养殖池的建造

为减少养殖池的规模,充分利用空间和减少能量消耗,降低 养殖成本,一般可在室内建造多层(3~5层)立体养殖池。养殖 池可用砖水泥或者框架塑料水槽,养殖池规格可为200厘米× 80厘米×40厘米,两层间距50~60厘米。养殖中后期,每个养 殖池用2~3块有孔塑料板隔为上下两层。刺参室内养殖池的 建造,可以参考鲍鱼的工厂化养殖池。

2.控温方法

为了降低成本,最好利用地下海水井作为控温的主要手段。 地下海水井的井水水温一般在12~18℃,利用井水可以冬季升 温、夏季降温,保证刺参的养殖水温始终控制在10~15℃。在 利用海水井前必须检测井水水质,保证盐度合适,其他理化指标 都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另外,也可在废旧坑道中建池,利用 坑道冬暖夏凉的地温特点调节水温,在夏季最高水温21℃左 右,冬季最低水温7~8℃。

3.苗种养殖规格与密度

进行工厂化养殖,多利用经室内中间育成的大规格苗种,规 格为3~5厘米,有的甚至达到8厘米以上。前期养殖密度为 40~60头/米2。在养殖过程中,还应根据刺参的大小和水温、 饵料、流水量,并考虑刺参的实际生长情况等,适当调整养殖密 度。苗种应先投放到池内吊挂的网箱(20目)里养殖,当养殖2 ~3个月后可撤去网箱,参苗直接移到池内,苗种放养前应消 毒,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

4.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养殖期采用流水饲育法。流水量应根据水 温、养殖密度、个体大小等因素进行调节,流水量的大小直接影 响到刺参的生长速度。一般日流水量为饲育水体的5~8倍。 为节约用水可利用回水池循环流水。水温高或养殖密度大时应 加大流水量。刺参个体越大,流水量也应越大。在流水的同时 最好采用充气培养。根据试验,2厘米幼参生长的温度为0.5~ 30℃,适宜温度为15~23℃;5~15厘米的幼参生长最适温度为 10~15℃。由此可见,稚参和个体较小的幼参生长的适温较高。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生长期,将水温控制在刺参的最 适温度范围内。

(2)投饵。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 10%,并应根据刺参的大小和水温加以调整。应注意的是,配合 饵料容易败坏水质,要掌握少投勤投的原则,15℃以下时每天一 次,15℃以上时每天分两次投喂。投喂后还要经常检查刺参的 摄食情况及残饵量,并对投饵量加以调整。如果摄食量不足但 残饵较多,就要考虑到水质不良或饵料不适,及时查找原因,以 免影响刺参的生长。

(3)其他管理。养成期为保持水质清新,除换水外还应及时 清底和倒池。坚持每天用虹吸管清除池内的粪便和残余饵料,7 ~10天倒池一次,彻底改善水质。另外,还要根据刺参的生长 情况,及时疏散养殖密度,经常检查刺参的活动情况及是否有脱 离水面的现象。

在刺参的室内养殖管理中,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用2 ~3毫克/升敌百虫杀除猛水蚤,用10~15毫克/升土霉素药浴 治疗皮肤溃烂病。在发现病害后除对症下药外,还应积极查找 原因,保证流水畅通、饵料丰富、养殖密度适宜。

另外,许多鲍鱼工厂化养殖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刺参 和鲍鱼混养。由于鲍鱼工厂化养殖冬季水温多控制在11~ 14℃,完全适合刺参的生长。再加上刺参主要摄食鲍鱼的粪便、 残饵和有机质,不但不会影响鲍鱼养殖水质,反而能够有效地改 善水质。据试验,当年10~12月在鲍鱼池内投放3~5厘米的 参苗,混养1年后体长可达到12~15厘米,体重60~90克;混 养2年后体长可达到18~20厘米,体重189~240克。

二、海上筏式养殖

海上筏式养殖是将经过中间育成体长达到3~5厘米的参 苗,按一定的密度放入养殖容器内,吊挂于海区筏架上进行养 殖。该法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技术尚未成熟。在潮流畅通、风 浪平缓、无工业污染的海区,将3~5厘米的参苗装入扇贝,鲍鱼 养殖笼或塑料养殖筒内,吊挂于海区筏架上进行养殖。放养密 度是扇贝养殖笼5~10头/层;鲍鱼养殖笼(直径60厘米,12 层)50~100头/层,塑料养殖筒(直径25厘米、长60厘米)50~ 100头/筒。吊挂水层4~8米,吊挂距离2~3米。由于参苗和 鲍鱼刚吊养时个体较小,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

1.投饵

饵料以配合饵料为主,还可以适当投喂海带和鼠尾藻等。 投喂鼠尾藻可以缓冲水流,增加网笼内的沉积浮泥,作为刺参饵 料的补充。投饵时要满足刺参的生长需要,并根据实际摄食情 况及时加以调整。

2.及时疏散养殖密度

随着刺参的生长、个体增大,应及时调整养殖密度,以免影 响生长。

3.日常检查

经常检查网笼,防止网笼堵塞而导致刺参窒息死亡。

利用此法还可进行贝参混养和参藻混养。在5~6月扇贝 中间暂养或分苗后或11~12月海带分苗后,直接将刺参种苗放 入扇贝笼内,挂于筏架进行混养。混养密度为1龄以上的幼、成 参1~3头/层。按此密度进行混养可不必投饵,刺参可直接以 扇贝粪便、海藻碎片、沉积于网龙的浮泥以及网笼内的小型附生 生物为食。若发现网笼内的刺参饵料不足,可以适当降低混养 密度。参藻混养还可以采用高密度养殖,但必须同海上筏式单 独养殖一样进行养殖管理。

三、海底沉笼养殖

利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在潮下 带或自然港湾修筑堤坝作为养殖用海。用直径10厘米的钢筋, 做成70厘米×30厘米的圆形网笼或做成4米×2米×60厘米 的长方形铁笼,外罩网衣。前者在网笼外系上石块固定于海底, 放苗密度为250~300头/笼;后者可在笼内堆石30厘米,直接 利用笼内的石块重量将笼固定于海底,放苗密度为2 000~ 3 000头/笼。苗种规格均为2~3厘米的参苗。

海底笼式养殖,每3~5天投饵一次,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 料。日常管理工作还包括疏散密度,检查网笼是否破损及刺参 的生长情况等。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1.池塘场址的选择

(1)离海边近,最好建在海边上。

(2)提水水源应选择底质为岩礁或硬泥沙底,无污染,无大 量淡水注入和工业污水流进,水质清新,藻类丰富的海域。

(3)高潮线以下滩涂高于1米,这样有利于深挖建池和排 水。

(4)最好靠近公路或大道,以便于运输材料。

2.池塘的建造与布设

(1)池塘的建造。在近岸选择适合建池的地方开挖砌池,池 四周抹水泥。池形最好呈长方形,面积在0.07~0.7公顷,池深 2.5~3米,池底抹成斜坡,池底中央最低处安装管道,池底管道 口入水处放有带密孔(孔径0.5~1.0厘米)、规格50厘米×50 厘米的铁箅滤水。管道排水口处装有阀门。要求建好的池子露 出地面0.5米,池子大部分在地下,这样可利用地温使池底水 “冬暖夏凉”,有利于刺参的栖息生长。

(2)进、排水方法。安装10千瓦电机水泵一套,用机械提 水。提出的海水要清新,尽量不要将混浊海水纳入池内。靠池 边建有环形水渠,四周设进水口6个,加60目筛绢滤水,水渠上 游设有网目2厘米的聚乙烯网拦截杂物。排水时则由排污管阀 门调节。

3.池塘消毒

池塘布好石块后,最好放满池水浸泡30天以上,然后再进 水30厘米。全池泼洒5~10毫克/升漂白液,再用新鲜海水反 复刷洗多次,把池子冲洗干净。

4.池水育肥

在放苗前半个月左右,进水50~60厘米,以刚没参礁为宜。 每亩投放5~25千克发酵后的鸡粪、1.5~2千克尿素,使池水 呈黄褐色或蓝绿色,同时人工向池内移植褐藻、绿藻和大叶藻, 用于改善水质,增加刺参饵料。

5.参苗放养

10月份投放参苗。中间培育池投放体长1~3厘米的参 苗,密度为30头/米2;养成池投放3~8厘米的参苗,密度为12 头/米2。投放时由人在池中弯腰在石边处均匀分放,避免造成 人为损伤,影响参苗成活率。刚投放的参苗,半月之内坚持每天 观测生长分布情况,做好记录,测定其成活率。

6.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参苗投放后,日加水20厘米,直至水深1.5 米,然后再日换水20厘米。12月至翌年3月、6~9月,池水应 保持最高水位,这样刺参利于安全越冬和夏眠。4~5月、10~ 11月是刺参的生长旺季,此时水深保持1.5米左右为宜,这样 利于基础饵料繁殖,并加大投饵,适当加大换水量。秋季暴雨前 及时把池水加满,避免过多的池水注入池内,造成盐度变化。

(2)饵料的投喂。饵料的投喂宜在换水后进行。每6天投 喂一次人工加工的马尾藻、石莼或大叶藻碎片,投喂量为刺参鲜 重的5%~7%。6~9月刺参进入夏眠期,应停止投饵。4~5 月、10~11月是刺参的生长旺季,应增加投饵,每4天投喂一 次,投喂量为刺参鲜重的10%。进入12月份后,池底水温降至 5℃左右,刺参停止摄食,不需投饵。翌年3月后,水温逐渐上 升,刺参开始摄食,再逐渐增加投饵。

(3)检查与测量。参苗投放后,每周坚持测试一次池底水 温,每半月检查一次刺参生长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体长、体重, 并剖开几头刺参,检查其食物含量。夏眠期应潜水检查夏眠情 况。以上检查与测量应做好记录,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7.收获与蓄养

养成池10月投放3~8厘米的参苗,至翌年10月平均体长 20厘米左右,80%以上已达到商品规格。可按捕大留小的原则 集中收获。培育池投放的1~3厘米的参苗,经1年的养殖,平 均个体5~8厘米左右。根据养成池采捕刺参的头数,从培育池 中选择大规格的参苗再投放到养成池,而培育池的参苗则从育 苗场购买补充。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1.潮间带围堰的选址

选择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河水流入,有海 藻生长的岩礁地带,水温0~26℃,盐度30以上。

2.围塘的修建

为了培养规格整齐的苗种,提高参苗成活率和商品参回捕 率,要在潮间带岩礁地带修建暂养池和养成池,其面积比为1: 4。堤坝用水泥浇制而成。

(1)暂养池。建于潮间带高潮区(大潮时能纳水2~4天), 面积0.13~1.33公顷/个,池深1.5~2米,池底不漏,闸门带有 筛网。

(2)养成池。建于潮间带中、低潮区,面积0.67~1.3公顷/ 个,结实牢固。坝高以天文小潮期间高潮时能向池内进水为基 准,池深2~3米,坝顶留有可挂网的插杆,坝上有进排水闸门。

3.投礁

为增加栖息面积,改善生活环境,暂养池、养成池都要人工 投礁,可投石块、人工礁或轮胎。暂养池在池底铺石块或人工 礁,要有尽可能多的阴面。养成池投礁以每块30~50千克为 宜,堆放成条状或堆状。条状堆高1~2米、宽2~3米,行距2 米左右;每2~3米3石块堆成一堆,堆距2米。

4.清除敌害

用药物和人工捕捉的方法,清除暂养池和养成池中的蟹类、 海星、海葵等敌害生物。

5.藻类培植

向暂养池、养成池内移植海带、裙带菜、鼠尾藻等海藻,并 按氮:磷为10 : 1培养底栖硅藻,为刺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环 境。

6.刺参的放养

(1)参苗在暂养池中的养殖。为了增加成活率、回捕率并使 其生长均匀,实行轮捕轮放,要将规格3厘米以下的参苗在暂养 池中培养至规格7~8厘米的刺参。

①放苗。使用人工培育苗种,春季4~5月份投放,3厘米 以下苗种按30~35头/米2投放。将装参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 中,待其自行爬离后捡出网袋。

②饵料投喂。刺参苗除食用自然生长的底栖硅藻外,还需 投喂一定量的杂鱼虾粉、藻粉、饼粉制成的人工合成饵料。根据 池内饵料情况及时补充饵料,一般每3~5天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10~15克/米2。幼参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进入高温期夏眠时 间较短,但增长缓慢,应适当减少投饵量。

③暂养池水质管理。除大潮期间纳排水外,平时要根据水 色、水温情况及时排纳水。无法纳水时,要用机器提水。春、秋 季水要浅,以利提升水温;夏季要加深池水,加大换水量,保持适 宜生长水温。

(2)刺参在养成池中的养殖。参苗在暂养池中经精心培育 至7~8厘米,当年越冬前移至养成池中,养殖密度7~8头/ 米2

①饵料投喂:刺参在水温10~16℃,即春、秋季生长速度最 快,此时要加大饵投量,除移植和自然生长的藻类外,还可投喂 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水温超过 20℃时为夏眠期间,停止投喂。

②养成池水质管理:养成池每潮都可换水,冬天要防止池水 结冰。低潮不能进水时要使用机器提水,冬季和夏季池水要达 到最高水位。

7.日常管理

(1)每天测量水温,观察刺参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定期测量 体长,及时清除池中敌害生物;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持水质理 化因子稳定,为刺参快速生长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2)抓好轮捕轮放工作。暂养池的幼苗至当年入冬前转入 养成池,翌年春季继续投放小苗进行暂养,为养成池不断提供规 格整齐的苗源。将养成池中的大规格刺参收获上市,实行轮捕 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