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七节 刺参的池塘养殖

2023-02-20

池塘养殖刺参,一般是对水源、水质、底质条件好的虾池进 行改造,或者是利用新开挖的池塘。池塘养殖刺参具有建池投 资少、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 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现在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养殖 的主要方式,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1.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刺参养殖池建造之前应根据刺参养殖所需条件,进行调查 和勘探,选好场址。一般刺参养殖池必须是沿海水源方便、水质 澄清,夏季海水水温低于28℃,冬季高于—1℃,盐度稳定在 25‰以上的港湾、海汊、滩涂等地,具体应根据以下条件进行调 查和选择。

(1)地形与底质。

①地形:养殖场一般建在风浪较小的内湾或海岸,符合上述 条件的岩礁海岸、低洼盐碱地、潮间带等均可建池。养殖对虾的 池塘经改造后,有些可用于养殖刺参。地形、地势的选取原则, 是以最小的工程量来获得最大的养殖面积。该处应进排水方 便,最好能利用潮差自动纳水,能避风和避洪,选择地势高低适 宜、滩面水深2米以上的潮间带为宜。地势要平坦,滩面比降 1/10 000左右为好。设计前应绘制详细而准确的地形、地貌图, 并有表示各处高程的等高线、高低潮线和各处的底质组成情况。

②底质:

物理组成:建池的底质要有较好的保水、保肥、通气性能,最 好有岩礁、乱石分布,也可以在粉土、粉沙组成为主的底质地域 建池。实践证明,较硬的泥沙底适于刺参的生长,在岩礁、水草、 海藻丰富的海区更佳。

化学组成:海湾或滩涂上沉积大量淤泥,沉降严重不宜建 池。酸性土壤和潜在酸性土壤,因在其氧化过程中使海水酸性 化,pH值下降,不利于刺参的生长。

渗透率和载重力较大的地域,因漏水严重不宜建池。测定 建场区域的泥层深度和载重力,以确定池坝的位置及基础处理 方法,以防池子在养殖过程中溃损。池底要有足够的载重力,投 放的隐蔽物不致下沉。土质要有一定的硬度和黏结度,防止刺 参钻泥或底层混浊度过大。

(2)水文条件。

①水质:海水应清澈无污染,尤其不能有油类污染,氨氮含 量低,透明度高,混浊度低,底栖硅藻丰富,敌害生物少。刺参是 海水种类,要求的盐度不宜过低,应选择无淡水流入、盐度常年 稳定的海域。由于干旱、高温及附近盐场排污,海水盐度常常升 高到35以上,也不利于刺参的生长。主要水质指标要求为盐度 25~35,pH值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硫化氢测不 出,氨氮0.1毫克/升以下,其他有害物质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 渔业水质标准。

②潮汐情况:调查拟建场址的地面高程和潮汐情况,收集历 年潮汐变化资料,这是决定纳水方式、水闸数量、池底高程以及 池坝高程必不可少的数据。潮差较大的海区,适于建潮差自动 纳水或半自动纳水的池塘;潮差过小,应借助水泵提水,但日换 水量必须达到10%以上。要弄清楚该处最大洪水高程及大小 潮的潮位线,要调查当地潮流和风浪的影响状况,这对于设计堤 坝和闸门的防冲刷保护措施,判断水控制设施能不能满足养殖 需求都是十分重要的。

③降水量和集雨面积:查明当地的最大日降雨量和降雨量 的周年分布,与拟建池场址有关的集雨面积和径流量。特别是 利用天然港湾、海汊建池时,必须查明经海湾入海的径流量,以 确定防洪设施的种类和大小,应避免陆地上淡水进入养殖池。

④水温:收集自然海区以及池塘不同深度水温周年变化资 料,以确定养殖池水深、放养、收获日期,确定养殖模式和管理措 施。刺参养殖水温最好不超过28℃,最高不得超过31℃,全年 1~23℃水温的连续时间最好在200天以上。

(3)生物环境。

①苗种来源:选择建场位置必须要有人工苗种,能保证养殖 用苗的供应。

②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查清当地各种鱼类及卵子、稚鱼出 现的季节变化,以确定纳水的时间、方式和除害方法。

③饵料生物的种类和资源:刺参投饵是辅助性的,刺参主要 是摄取天然饵料,如底栖硅藻、细菌、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等,应 选择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要有充足的配合饵料供应。

2.养殖场的建设

(1)设计要点。

①池形:刺参有分布在北岸多、南岸少的特点,尤其在生长 旺盛时期,大量刺参移向池塘偏北区域,形成局部密度过大。由 此看出,增加北岸的相对长度可减低刺参相对密度,提高水体利 用率,便于管理。在生产实际中,以长条形池塘效果最好,长宽 比为8~15:1。

②水深:在养殖刺参过程中,水深对成活率、生长速度、养殖 产量都有重大影响。水过浅时,水温、盐度等重要的环境指标变 化过快,尤其水温过高超过刺参耐温上限,死亡率很高,这是养 殖成败的关键因素。光照太强,不利于刺参的栖息,水质容易腐 败恶化。因此,一般要求以滩面水深2米以上,池中有几处深水 区在2.5米以上,便于养殖后期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刺参潜伏。

③面积:刺参养殖池塘的大小对于生长、成活无明显差别, 但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及收捕,以2.7~3.3公顷为宜。若刺参养 殖投资大、池塘过大,许多养殖户难以满足投资,不能开展养殖 生产。

(2)总体布局。一个规模化的刺参养殖场,在规划设计中应 全部是刺参养殖池,最好不要掺杂其他品种的养殖,要配套好 进、排水系统以及交通、供电、管理等设施。一般要求日换水率 10%以上;进、排水口要远离,避免自身污染;排水要干净,以方 便收捕、减轻污染;池坝能通行车辆,便于喂养管理。另外,要考 虑美观大方,使用方便。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整理

1.清除敌害

清池是清除池内一切不利于刺参生长和生存的因素,一般 包括清污和清除敌害生物。

(1)清污。刺参是底层动物,常年生活在池底,对昏暗及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较为敏感,因此,要求池底无污物、通透性好。 在养殖前要将池水排干,用推土机将池底污染物全部推出堆放 于池沿,暴晒半个月以上,让池底充分氧化。注意不要将池底耙 得过于松软,防止前期泥浆过多,影响苗种成活率。

(2)清除敌害。在生产上主要的敌害生物,是能捕食和损伤 刺参或苗种的凶猛鱼类、虾蟹类,如鲈鱼、虾虎鱼、美人虾、猛水 蚤等。对一些竞争生物如梭鱼等,可适当予以保留。清除有害 生物可使用茶子饼、鱼藤精、漂白粉、生石灰、敌百虫等。清除美 人虾等杂虾蟹类可用2毫克/升的敌百虫均匀泼洒,2天以后进 水,7天后药效基本解除。

2.池塘处理

刺参养殖池水较深,池水对池坝的压力较大,而且刺参大多 都采取轮捕轮放的连续养殖方式,一个生产周期大多在8年以 上,因此,在养殖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维修处理。要加固堤 坝、进、排水闸门等,池塘内壁一般应使用石头或水泥板等护坡, 以防止塌坡或池边水浑。要在池塘两端修建管理房,以便管理 看护;根据养殖地区的治安环境,还要确定是否架设防盗网以及 灯光设施等。进、排水闸应该设在池塘两端,半自动潮差纳水或 机械提水的池塘应配备抽水机组。

3.池底处理

在进水前首先要对池底进行药物处理,在生产上可用 0.5%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每亩100千克的生石灰对池底 进行氧化消毒。其次对泥沙质池塘,尤其是新建或清淤后的 池塘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取反复进水、暴晒的方法,直至达 到刺参苗不能钻入为准。对池底进行整平,便于控制水深,方 便进、排水。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所谓隐蔽物就是通过人为手段,在养殖池中投放的利于刺 参隐蔽、潜伏的物体,有的叫刺参礁,还有的延续苗种培育的叫 法称之为附着基(图6)。池塘养殖刺参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池中 必须设置隐蔽物,为刺参创造适宜生长、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 也是一个池塘能否养殖刺参的标志。隐蔽物设置是否合理、得 当,决定着养殖效益和养殖的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池底堆放石块作为隐蔽物

用废弃扇贝养成笼作为隐蔽物

水泥构件作为隐蔽物

堆放瓦片作为隐蔽物

有关的器具稍加改造作为隐蔽物

图6 隐蔽物的种类

1.隐蔽物的作用

(1)刺参在自然海区多分布在有岩礁的区域,在养殖池中投 放隐蔽物主要是模拟海区的自然环境,创造刺参良好稳定的生 活生长条件。

(2)刺参属于温带种类,适于在较低水温中生存、生长,最大 耐温—3℃和31℃,适宜水温3~23℃,但不少养殖池塘的水温 都达到或超过刺参耐受的水温,影响了刺参的生长和成活率。 通过设置隐蔽物在夏季可有效地降低局部水温,一般在2℃以 上,在冬季可提高水温,可以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刺参死 亡,还能有效地缩短休眠期,延长生长时间。

(3)通过设置隐蔽物增加了地表面积,使底栖硅藻等基础饵 料着生面积增加,利于刺参生长。

(4)隐蔽物能为刺参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栖息休眠场所。

(5)刺参在2 000勒克斯以上的强光照射时有明显的背光 性,因此有昼伏夜出的特点。刺参活动频繁时摄食量大、生长 快,通过设置隐蔽物可以创造阴暗环境,有利于刺参栖息。

(6)5厘米以下的刺参有附着习性,设置隐蔽物后为稚参创 造了附着条件。

(7)设置隐蔽物可降低风浪作用,不易造成浑水,对池坝的 安全也有明显作用。

2.隐蔽物的种类

(1)乱石块。乱石块价格便宜,保温(降温)、避光性能好,耐 久性好,设置后缝隙多,是最好的隐蔽物材料。

(2)水泥预制件。水泥管、空心砖、水泥板等都可作为隐蔽 物材料,它制作规范、设置方便,有较好的保温避光效果,但价格 较高、夏季吸光、底层温度略高,耐久性低于乱石块。

(3)瓦片。瓦片价格便宜、设置方便,也是一种较好的隐蔽 物材料。但瓦片体积小容易淤积,堆积高度低,保温性能差。

(4)其他。汽车旧轮胎、扇贝笼、陶瓷管、做成地垄状的塑料 薄膜等也可作为隐蔽物材料,虽然这些材料的性能较差,但是由 于重量轻,适于在池底载重力小的区域设置。

3.铺设方法

(1)数量。隐蔽物的铺设数量无固定要求,可根据以下条件 来确定:

①池塘水深:一般水较深的池塘条件好养殖潜力大,可相对 地多投放,但浅水池塘水温变化快也不能盲目地减少数量。

②计划产量:计划养殖产量高要多投放,反之,可适当少投 放。

③池底状况:池底原有岩礁或有大型藻类繁生可少投放,反 之,要多投放。

④海区水温:海区水温夏季过高或冬季过低,如夏季超过 28℃,冬季低于—1℃时应多投放,反之,可少投放。

⑤池底载重力:载重力大的可少投放,载重力小的隐蔽物容 易下沉。由于养殖期间无法增补隐蔽物,必须增大投放量。

⑥隐蔽物的种类:隐蔽物种类不同,投放数量也有差别,形 成缝隙多的可适当少投放。

根据以上条件,一般计划产量在1吨/亩以上时,每亩投放 乱石块120米以上(预制件可按其70%~80%计算);计划产量 在0.5吨/亩以上时,每亩投放乱石块60~100米3;计划产量在 0.3吨/亩以上时,每亩投放乱石块40~60米3;计划产量在0.2 吨/亩时,每亩投放乱石块30~40米3。有条件的可在此基础上 增投,但不能少投,更不能不投。

(2)铺设标准。铺设标准一般可分为三类:刺参礁(堆状), 按1米3左右为一堆,每堆铺成东西向、长条形,总体布局呈梅 花状;长条带状,一般铺成2米宽、30~50厘米高的东西向的带 状,每条长度20~50米;刺参礁与带状相结合,深水区呈刺参礁 状,浅水区呈带状。

(3)铺设时间。根据放苗的时间确定,一般应在放苗前1个 月铺设完成。

(4)注意问题。因为在养殖过程中无法增加隐蔽物,因此要 一次铺足,并达到要求标准。要尽量增加缝隙,利于刺参潜居, 尤其使用机械铺设时要注意不要与泥土混杂,有条件的最好是 用人工铺设。刺参礁的高度在深水区不应超过1米,浅水区在 60厘米以内、带状区30厘米左右。铺设要均匀,池中线偏北部 应相对密集。载重力低的区域隐蔽物下应铺垫竹制板,或使用 重量较轻的隐蔽材料。乱石块体积不要过大,以20~30千克的 为好。新制作的水泥预制件必须浸泡10天以上,然后将水放 掉,重新进水,防止pH值升高。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1.进水

药物清池除害后当药物失效即可进水。根据当地的鱼卵和 仔鱼出现情况确定进水网的设置,一般使用40~60目的尼龙筛 绢网过滤。如能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可用孔径1~2毫米的聚 乙烯过滤网,以加快进水速度。进水的时间根据养殖计划确定, 一般要离放苗前提前半个月以上,使池水充分沉淀,降低浑浊 度,利于幼参的成活。如池底污染较重、杂质多、土质松软、积水 过多,进水后要先进行冲刷。

2.饵料生物培养

基础饵料生物是指养殖刺参的池塘内自然生长,或人工移 植后繁衍的各类刺参饵料生物的总称。通常采取向池中施肥、 添换水、移植等手段,创造有利条件,促使这些生物不断繁殖生 长,通称为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在养参池中提早培养基础饵 料生物,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力,解决养殖期间尤其是前期的饵 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放养成活率,促进刺参快速生长,减轻水 质污染,预防疾病发生,是刺参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环 节。

刺参基础饵料可分为底栖生物和大型藻类两大类。底栖生 物是指以底栖硅藻为主的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是大叶藻、鼠尾 藻等。繁殖饵料生物一般从放苗前1个月左右开始,也可根据 当地水温高低、水体“肥瘦”情况及饵料生物的繁殖特点等灵活 掌握。

(1)单细胞藻类的培养。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清池后首先 进水20~30厘米覆盖池底,而后向水中施肥,促使单细胞藻 类迅速繁殖,水色呈黄褐、黄绿或浅绿色。以后随着水色的变 浓和透明度的降低,逐渐添加适量的新水,根据水色情况进行 追肥。水深达到1米左右时,使池水透明度稳定在60~80厘 米。使用的肥料有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尿素、磷酸二铵、过磷 酸钙、复合肥等无机肥。新建池塘和土质偏酸性的池塘可使 用有机肥,按每亩20千克左右分2~3次投入,使用前必须进 行发酵,以免污染池底。老池塘一般以无机肥为主,每次施氮 肥浓度2~4毫克/升,磷肥0.2~0.4毫克/升,硅酸盐0.2~ 0.4毫克/升。前期每2~3天施肥一次,后期7~10天施肥一 次,当池水透明度达60厘米时停止施肥。有机肥具有肥效发 挥慢,但有效期较长的特点。无机肥虽然肥效快,但持效期 短。因此,为了保持池水水色的稳定,可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结合的施肥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池中繁殖的单细胞藻类大部分能被刺参 直接摄食利用,对水质调节也有较好的作用。单细胞藻类可 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营养盐等无机物转化为有 机物,成为刺参的优质饵料。单细胞藻类可吸收氨氮和二氧 化碳等代谢产物,放出大量氧气,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 池水环境,这是刺参赖以生存和旺盛生长的重要保证。单细 胞藻类可降低池水的透明度,为刺参的栖息与生长创造比较 安静的隐蔽环境,还可抑制底栖蓝藻等有害藻类、水草的繁 殖。因此,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是养殖池内维持生态 平衡、改进环境质量所必需的,海水中维持一定数量的单细胞 藻类对养殖非常有利。一般认为,透明度保持在50~60厘米 比较适宜。在不少的海域,由于富营养化等原因,海水内单细 胞藻类的组成和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有毒的赤潮生物 会占优势,对养殖刺参有毒害作用。因此,在纳水时一定要搞 好生物检测,以防盲目进水。

池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反映浮游生物组成和生物密度以 及海水质量好坏的标志。如硅藻为优势种时池水常呈褐色和黄 褐色,绿藻类为主时呈鲜绿色和黄绿色,金藻类为主时则呈黄色 和橘红色。硅藻为优势种时是最好的水色,应通过施肥和添换 水等措施加以维护。施肥量和进水量的大小和次数,生产中主 要根据透明度加以调节,一般以少量多次为好。不同的单细胞 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与水体中的氮、磷比例有密切关系。一般 认为氮磷比为20~30:1时能促进硅藻的大量繁殖,而1:1时 则能促进鞭毛藻(包括毒甲藻)的繁殖。为了防止后一种情况的 出现,在施肥时磷的比例不宜过大。如果施肥后正常的水色突 然变清或出现异常水色,可能是由于繁殖过度、环境恶变。有些 是单细胞藻类死亡下沉所致,也有可能因水温、气温的变化,池 中单细胞藻优势种变化,浮游动物量过大造成的。此时应彻底 更新水质,重新施肥繁殖,也可以从邻近水色较好的池塘分水接 种,以缩短培养时间。

刺参对单细胞藻类的需求主要是底栖硅藻类,除上述常 规的饵料繁殖方法外,还可以将编织袋、塑料板、玻璃钢板、筛 绢网等用石块沉入池底,在短时间内其上可以大量繁殖底栖 硅藻类。

(2)大型藻类移植。刺参摄食大型藻类,如鼠尾藻、大叶藻 (图7)、海带、裙带菜、石莼等。在有刺参礁的池塘可移植鼠尾 藻,泥沙底质的池塘可移植大叶藻,水质较清、水深、温度低的池 塘可移植海带、裙带菜等。

(3)有益生物菌的使用。目前在海水养殖中使用的有益生 物菌有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等,不仅对海水中的氨 氮、硫化氢、有机质等有分解作用,而且它们本身也是一种良好 的刺参饵料,因此经常使用。

鼠尾藻(鲜品)

鼠尾藻(干品)

大叶藻

图7 鼠尾藻、大叶藻

综上所述,在养殖池中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对刺参养殖至关 重要。刺参摄食量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饵料成本高,通过人 工培养饵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由于培养的饵料在池中分 布均匀,非常适用刺参主动摄食活动差的特点,能提高养殖成活 率和生长速度。近几年,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也取得了新的成 果,不少单位已经开始使用配合饲料投喂幼参和成参。专用的 幼参和成参的配合饲料,使用鼠尾藻粉、螺旋藻粉、鱼粉、中草 药、复合酶、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为主要原料,含有刺参生长所 需要的蛋白质、海藻多糖、β-胡萝卜素,维生素A、B1、C、D、K、 B12、E等,并含有钙、磷、铁、锌、钴等微量元素(表12)。配合饲 料的原料经超微粉碎及特殊处理,具有营养全面、不污染水质、 易消化吸收、促进生长、抗病力增强、能提高成活率等特点,可替 代部分鼠尾藻。幼参配合饲料的粒径在100目以下,适合2~ 10厘米的幼参摄食,日投喂量按照刺参体重的5%,适量添加部 分海泥混合后投喂;成参配合饲料为粉状,适用于10厘米以上 的刺参摄食,日投喂量按照刺参体重的2%~5%,适量添加部 分海泥混合使用。

表12 刺参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

规格 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总磷 水分 粗灰分 赖氨酸
稚参

幼参

成参

≥10

≥15

≥18

≤4

≤6

≤8

≤10

≤12

≤15

≤5

≤5

≤5

≥1.2

≥1.2

≥1.2

≤11

≤11

≤11

≤35

≤30

≤30

≥1.0

≥1.0

≥1.0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1.参苗出池

由于培养条件的限制和种类特点,在稚参至幼参的培育过 程中,其个体差异较大。为了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单位水体 出苗量,必须将够规格的参苗先行出池。这样由于降低了参苗 的培养密度,可使留下的、不够规格的个体得以加速生长,而且 为生产单位提供了大规格优质苗种。生产上根据参苗的具体发 育情况实行分批出池。

出池时多采用筛选法。将波纹板上符合出池规格的变色参 直接刷入预先准备好的筛网中,将被带入的、不够规格的小个体 筛出。将池底的参苗收集后也可以用筛网进行分级筛选,将不 够规格的参苗再返回培育池中继续培育。

已达养殖或放流规格的参苗可集中网箱中暂养,网箱的网 眼一般为0.4~0.5毫米,保证参苗不能钻出逃逸。此网箱中可 加入波纹板供参苗附着用,如需集中后成批供苗,在暂养期间应 该继续投喂配合饵料。

参苗出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筛网的选择,保证筛网的网眼适宜。既能把够规格 的参苗筛出,又能把不够规格的参苗漏出。筛选时必须在水中 进行,且要注意精心操作,不使参苗受伤。

(2)暂养网箱的收容密度应该控制在2万~3万头/米2,并 要保证网箱内的参苗全部浸入水中,防止漏空死亡。

(3)在网箱暂养期间,应该继续进行换水、投饵、充气、清除 残饵和粪便等日常管理工作。

2.参苗计数

(1)面积定量法。在参苗出池时为了便于集中放养,多要在 室内暂养于前述的网箱中,此时采用面积定量法较为方便。定 量时,可将网箱中的参苗全部均匀地分散于网箱的底部。由于 操作时网箱被放入浅水槽中,这样参苗不会受伤且身体舒展。 待参苗全部均匀地分布于网底部时,可以用铁丝做成一个一定 面积的计数框,然后计数每个方格的参苗数量,再根据网箱底部 面积求出整个网箱所具有的参苗数量。这样分别计数每个网箱 中的幼参数,即可确定参苗的总数。

(2)重量计数法。重量计数法直观、方便,选购苗种时一般 采用此法。方法是在同类样品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有代表性 的苗种,数清头数,计算单位重量的苗种数,再乘以总重量即得 出苗种总数。为减小计数误差,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参苗个 体要尽量均匀,避免同一样品中个体差距过大。不同规格的苗 种应分别取样,并要将参苗混合均匀。要进行随机取样,取出的 样品要基本有代表性。样品的水分含量要与同批苗的水分含量 相同,即采取同样的除水措施。取出样品的数量不要过少,一般 300头/千克以内的苗种,每次取样要在500克以上;300头/千 克以上的苗种,每次取样要在300克以上。同一批苗种最少要 取样两次以上,取其平均值。称取样品的衡器精确度要高且准 确。做好详细记录。

3.参苗运输

目前参苗的运输主要有水运法和干运法。

(1)水运法。即将参苗集中在圆形玻璃钢桶或者带有塑料 袋的圆形帆布桶内,所用容器应事先加入1/4~1/3的海水。为 便于放苗,可将参苗分别装入事先用纱布或聚乙烯窗纱做成的 小网袋,装苗数量视网袋大小而定。然后将装有参苗的网袋放 入已装有海水的容器中,装运密度按10万头/米3左右。由于 参苗出池时水温在15℃以下,加之海水不断震荡,一般情况下 不至于缺氧。如果气温较高且距离较远,应降低参苗的运输数 量。总之,应确保运输途中的安全,如有条件应备有更换的清洁 海水。此种方法适于运输小规格苗种。

(2)干运法。将刺参苗放入塑料袋或直接放入泡沫箱中,在 气温高于15℃时应加冰块降温。每个保温箱中不能放苗过多, 一般要求参苗的厚度不要超过10厘米,保温箱的底面积不要过 大,以不超过400厘米2为宜。若运输距离较远,可将棉花用海 水泡透,铺在保温箱底,上铺的确良布。放上参苗后再铺上的确 良布,布上覆盖用海水泡透的棉花,这样保温、保湿效果较好。

无论采用什么运输方法,都应注意温度问题,要求运输时气 温最好不要超过18℃。如温度过高应使用保温车,并采取降温 措施。另外,更要注意不能与油污接触。

六、参苗放养

参苗的质量、大小、运输及放养操作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 间接地关系着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高低,因此,应十分重视参苗放 养工作。

1.参苗质量的鉴别

用于养殖的刺参人工苗种有随着规格增大成活率提高的趋 势,但规格大苗种价格高。因此,选择规格适宜、质量优良的苗 种,对养殖成败及效益高低有密切关系。以每千克600头以内 的参苗质量最好,正常的养殖成活率可达80%以上;每千克 1 000头以内的参苗,在放养条件适宜、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成活 率也可达到60%~80%。超过每千克1 000头的刺参苗种,成活 率较低且不稳定。优质刺参苗的基本要求为:体重1克以上;苗 种均匀,无特别大或特别小的个体,体态伸展粗壮;颜色正常,体 表有光泽,身体无溃烂、无伤害;离水后收缩正常,躯体硬朗,在 水中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疣足尖锐挺拔;排便不黏 而散,摄饵快,排便快;无粪便、藻类缠绕,杂质少。

刺参养殖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较高的成活率,影响成活率 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苗种质量。由于刺参放苗后难以检查 成活情况,判断不出成活率的高低,往往贻误生产,并造成经济 损失。因此,为确保生产稳定、顺利,应抓好苗种质量这一关,也 可使用从海区捕捞的自然苗种进行养殖。

在生产中我们把刺参苗的规格,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特 大苗,40头/千克以内;大苗,41~300头/千克;中苗,301~600 头/千克;小苗,601~1 000头/千克;超小苗,1 001~2 000头/千 克;稚参,2 001头/千克以上。

2.参苗放养

参苗放养目前有直接投放法和网袋投放法两种方式。体重 1克以上的参苗可以直接撒在池内石头或刺参礁上。体重1克 以下的当年参苗,为防止敌害侵袭提高成活率,可装入20目的 聚乙烯网袋中,带内装入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并要求网 袋微扎半开口投入池底,让参苗自行爬出。一般情况下应放养 大规格苗种,以便准确掌握池中刺参数量,为养殖期间准确投饵 和正确管理打下基础。参苗的放养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环 节:

(1)池水环境条件。放苗时养殖池平均水深在1米以上,浅 水区50~70厘米,水质肥沃,透明度50~60厘米,池水呈褐色、 黄褐色、黄绿色等正常颜色。各项理化指标必须在适宜的范围 之内。水温在5~15℃,突变温差小于5℃;调整好池水的盐度, 过高或过低均能造成成活率低或不成活,因此,放苗时的盐度最 好在25~35,盐度差应小于5。如果差距过大必须进行驯化过 渡,以每小时降低(或提高)1的速度使其达到适盐范围;控制 pH值在7.8~8.7,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

(2)参苗试养殖和池边计数。参苗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 突变,干露时间过长等因素影响,有时出现排脏、化皮、干死等现 象。因此,要掌握好放养参苗的准确数量,首先要进行池边计 数。一般在购苗时,对不同规格的苗种分别取样1~2个,数好 头数,放入与运输苗种同样的包装箱内,用同样的方法运输。苗 种运回后,进行检查、计数,测得运输成活率。其次要进行参苗 的试养,在池塘中预先设置数个网箱,每个网箱1~2米2,将不 同规格的参苗随即取30~50头放入网箱中,每1~2天检查一 次成活情况。一般7天后的成活率可作为参苗入池后的成活 率。

有条件单位在放苗前,除做好各项水质因子检测外,最好进 行一下“试水”,即先用少许参苗进行试养,证明池水确无问题后 再购苗放养。一般是在池内放置一个1~2米2的20~40目的 筛绢网箱,放入参苗50~100头。待1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如 成活率达到95%以上,表明池水正常,可以放苗。

(3)放养方法。放养参苗应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气温5~ 18℃为宜,气温过高或雨天不要放苗。参苗应均匀投放到池中, 同时应注意细心操作,以便损伤苗种。

3.初次放苗量的确定

确定合理的放苗量,是刺参养殖的重要技术措施。放苗过 少,虽然容易管理,但是产量低,不能发挥池塘的生产力;相反, 若放苗过多,虽然有时可取得高产量,但可能造成成活率低、生 长慢、效益降低,尤其是换水率较低的池塘更应注意。因此,放 苗密度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影响放苗量的因素 很多,如池塘大小、水深、水交换能力、管理水平、饵料供应情况、 计划产量、参苗的质量及成活率等。

(1)池塘状况。养殖刺参以小型、长条形池塘为好,水深2 米以上。放苗量的多少必须根据池塘条件的好坏来确定,一般 2.7公顷以下的池塘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6万 ~1万头,2.7公顷亩以上的池塘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 参苗0.4万~0.6万头。

(2)隐蔽物的数量。设置隐蔽物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放 苗量。一般每亩投放隐蔽物在100米3(以石块为标准),可放 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1万头以上;每亩投放隐蔽物在60米3, 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6万头左右;每亩投放隐蔽物在 40米3以下的,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4头以下。

(3)水交换情况。刺参对水交换有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 换水。通过换水可保持水质清新,池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含量低,因此,放苗密度必须参考换水能力。日换水率在50% 以上,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1万头以上;日换水率 在30%以上,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8万头以上; 日换水率在10%以上,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4 万头以上;日换水率在10%以下,每亩可放1 000头/千克以内的 参苗0.4万头以下。同时也要考虑海区的水质情况,有污染的 海水应降低放苗量;潮流不畅、进水不及时的地区,也不应盲目 提高放苗量。

(4)饵料供应情况。刺参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辅助投喂人 工配合饵料。若海区水质肥沃,每亩放养1 000头/千克以内的 参苗0.3万头以下时,一般不需投饵。若超过该数量,就必须考 虑配合饵料的供应问题。

(5)参苗质量及成活率。苗种的质量及回捕率对放苗量起 决定性作用。随着苗种规格及水质条件的变化,成活率变化很 大。在放苗条件适宜、苗种质量优良、水质正常的情况下,300 头/千克的参苗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600头/千克的参苗成 活率一般在60%以上,1000头/千克的参苗成活率一般在40% 以上,小苗的成活率往往不如大规格苗种稳定。另外,也与放苗 密度、池塘状况、换水量、隐蔽物数量等有关,小池塘、池底好的 成活率高,放苗密度大的相对成活率低一些。

(6)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放苗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管理不善能造成大幅度降低产量,甚至全池死亡。因此,初养者 的放养密度一定不要过大,就当前的养殖水平,一般6.7公顷左 右的池塘,可按每亩放养600头/千克以内的参苗0.6万头左右。

(7)计划产量。放苗量的多少与计划养殖的产量有密切的 关系。在适量范围内,产量有越高的趋势;但如果超过负载密 度,不仅产量不能提高,反而降低产量,甚至造成生产失败。因 此,在确定放苗量时,应本着既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力、提高产 量,又要保证生产稳定、减少风险的目标确定。

(8)资金状况。养殖刺参的主要投资是苗种费用,并且投资 很大,应根据资金状况确定放苗数量和苗种的规格。

(9)放苗量的确定。综上所述,确定放苗量应考虑诸多因 素,只有把好这一关,才能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放苗的数 量可按表13参考确定。

表13 不同条件池塘参考放苗量

数量项目

计划产量

隐蔽物数量

(米3/亩)

池塘面积

(公顷)

换水率

(%)

苗种规格

(头/千克)

参考放苗量

(万头/亩)

200~300千克 40~60 13.3以下 5~10 40~300

301~600

601~1 000

1 001以上

0.25

0.35

0.45

0.5~0.6

300~500千克 60~80 6.7以下 10~20 40~300

301~600

601~1 000

1 001以上

0.4

0.5

0.6

0.7~0.8

500~750千克 80~100 2.7以上 20~30 40~300

301~600

601~1 000

100 1以上

0.6

0.7

0.8

0.9~1

750~1 000千克 100以上 2.7以下 30

以上

40~300

301~600

601~1 000

1 001以上

0.8

0.9

1

1.2~1.4

(10)注意事项。由于我国目前养殖刺参大都属于半精养, 无增氧设备,人为控制的条件差,改善池水的主要措施是靠池水 交换。有些地区甚至交换池水都很困难,管理经验不足。因此, 要克服密度大、产量就高的错误认识。必须因地制宜,适量放 苗,维护好池内生态平衡,通过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来求得产 量和效益的提高。要避免过多投放大规格苗种(20克/头以 上),这样投资大、回报率低。注意不要贪图便宜,而大量投放小 规格苗种,这样成活率不稳定。注意选择的苗种要尽量均匀,低 于1克的苗种尽量不投放。

4.补苗

刺参养殖大部分都是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为保持池 内刺参的存养量,使养殖产量连续、稳定,每年都需要补放苗种。 一般春天放苗的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的池 塘,在翌年春季或秋季补苗。补放苗种的数量可按以下标准:初 次补苗(刺参未收获前)一般按初次放苗量的30%~60%。正 常养殖期间补苗,按收捕刺参的数量结合预计成活率补放,即收 多少补多少。根据养殖水平的变化和生产计划的改变,适当增 减补苗量。根据放苗规格、放苗季节、原池养殖情况,进行适当 调整。

七、水质调控

养殖刺参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刺参的生理活动。 在优良的环境中,刺参摄食旺盛、生长较快,否则,即使投喂优 质饵料,刺参也不能很好的摄食和生长,甚至患病或者死亡。 因此,水质调节是刺参养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至为重要的环 节。

1.池水的环境指标

作为水生生物,池水的环境指标对刺参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十分明显,因子也十分复杂。养成期间需要监测的内容非常广 泛,涉及池水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及池底状况,其中又分生物 和非生物两个方面。养成期间水质的控制指标为:溶解氧4毫 克/升以上,pH值7.8~8.7,氨氮小于0.2毫克/升,水色正常, 透明度在50~60厘米,底层硫化氰含量在0.01毫克/升以下, 化学耗氧量在4毫克/升以下。

(1)水温对刺参的影响。水温是刺参养成期间的重要指标, 水温直接影响刺参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夏眠期时间及成活率。 一般2龄以上的刺参水温超过23~26℃开始夏眠,低于0℃开 始冬眠;最适生长水温为10~15℃,生长温度为0.5~23℃。1 龄刺参夏眠不明显,达到30℃有时也能生长,但在23℃以后摄 食活动降低,生长减慢。因此,水温对刺参的摄食影响很大,在 10~15℃时摄食旺盛,23℃以上时摄食量迅速下降并进入夏眠; 低于3℃时摄食逐渐减少,到0℃时基本停止,因此,投饵的数量 应根据水温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水温适宜、摄食旺盛时,刺参生 长最快。另外,水温还影响刺参的成活,在水温长时间超过 28℃时,可能造成刺参死亡。连续10天超过30℃,对2龄以上 刺参成活率影响较大。水温低于-3℃时,也可能造成刺参死 亡。

在养殖池塘中,造成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变化和天 气变化,较浅的池塘水温还会随气温的骤然变化而波动。温度 变化不仅影响刺参的代谢,而且影响水质环境。即使在适温范 围内,温度的迅速变化也会导致刺参新陈代谢速率改变,免疫功 能低下。温度还能改变水中的溶解氧,温度上升时水中溶解氧 含量下降。另外,温度上升还会使水中有毒物质毒性增加,病原 微生物活力增强。

(2)盐度对刺参的影响。盐度指标对刺参影响较大,主要是 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盐度超过38时刺参生长速度明显降 低;盐度低于20刺参成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盐度低于16 刺参会大量死亡。

(3)溶解氧对刺参的影响。溶解氧是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水 中的氧气分子,是重要的水化因子之一。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分布变化影响着其他水化因子的变动,与整个水体的水化学状 态密切相关,因而它是反映水体、水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在 刺参养殖生产中,应密切注意溶解氧的变化情况,防止水质恶 化。

刺参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通过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来满足 自身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刺参的耗氧量随体重的增长、活动 的增强及池水温度的上升(适温范围内)而增加,并且随水中溶 解氧含量的不同而变化。池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刺 参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溶解氧不足的情况下,刺参生理活动减 慢、摄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当溶解氧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便出现死亡。因养参池中生物密度大,池底一般都有污染,故溶 解氧含量变化较大,其消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氧的因素:空气中氧气溶于水中,正常情况下主要是在 与空气接触的表层水中,在有风浪的天气效果较好。池塘中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这是水中增氧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 出现氧气过饱和现象,但这种方式不稳定,受光照、时间、温度及 植物密度的影响。水交换带入氧气。换水时灌入溶解氧含量高 的新鲜海水,可增加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人工增氧。通过使 用增氧机械、药品带入氧气。

②耗氧因素:池中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池中还原物质在化 学或生物代谢作用下耗氧。池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过程耗氧。 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消耗是池水,一般占总耗氧量的50%以上; 其次是池底,占15%左右。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出现缺氧现象, 一般不是因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的,主要先考虑池水和池底因素, 再考虑养殖密度的问题。

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还呈现明显的周日变化。白天浮游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断上升,午后或 日落前达到最高值。夜间浮游植物停止光合作用,不再产生氧 气,而呼吸作用却大量消耗氧气,使池水溶解氧的含量大幅度下 降,日出前降至最低点。在刺参养殖生产中,根据溶解氧消长变 化规律,密切注意溶解氧含量的变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缺氧死 亡现象发生。在养殖生产中,出现以下现象既有可能是缺氧:透 明度20厘米以下或池水清澈见底;浮游动物大量繁生;水色浊 白,水质腐败;日落前溶解氧含量在3毫克/升以下;鱼类、虾类 出现浮头现象。

改善池塘中溶解氧的方法是减少池水中的浮游动物、有机 碎屑及还原物质。主要措施是合理放苗、合理投饵、增加换水, 也可采用增氧机或化学药物增氧。

应该注意的是,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有时溶解氧没有危及刺 参的生命,但溶解氧过低对刺参生长有明显影响。

(4)硫化氢对刺参的影响。硫化氢是一种有腐烂臭味的微 溶性气体,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对刺参的危害十分严重。 池塘中的硫化氢主要是池底残饵、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腐败分解 造成的。一旦有硫化氢产生,刺参就难以潜底,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养殖生产中,消除硫化氢的危害,主要是应做到合理放 养、准确投饵、加强换水,以减少对池底的污染。可使用生石灰 减少硫化氢的生成,达到改善池底的目的。

(5)氨氮对刺参的影响。刺参对氨氮十分敏感,氨氮过高时 能造成刺参大量死亡。氨氮含量的多少与海水中的自然含量、 有机物质含量、投饵量、放苗量、池底状况有关,并随水温、pH 值的变化而改变,必须密切注意。同时要注意pH值的变化,超 过9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2.池水调控

(1)彻底清淤。池塘清淤包括冲底、晒池、消毒、换土等。由 于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池底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及致病生物, 在日后的养殖过程中,特别在水温较高的季节,会大量分解或繁 殖,造成池水质量下降,甚至恶化,影响刺参的生长。尤其是刺 参有潜底习性,底质的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着刺参的栖息与生存。 因此,保持池底清洁,搞好池塘的清淤和消毒工作,是保持水环 境优良和稳定,为刺参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

刺参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方有利于生长,这就要把握好 池底污染与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界限,并要根据海水的肥沃程度 确定是否清淤。

(2)合理施肥。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池中单细胞藻 类繁殖。池中保持适宜的单细胞藻类的构成和繁殖密度,不仅 可以为刺参提供大量饵料,而且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吸收有 毒物质,降低光照强度,对优化养殖环境、改善池塘水质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衡量池水的好坏,很重要的是观察水色和透明 度,也就是衡量单细胞藻类的种类和密度。刺参需要稳定、清新 的水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环境稳定的主要前提就是藻类的 稳定。如果单细胞藻类得不到大量繁殖或大量死亡,就谈不上 水质稳定的问题,也有可能导致杂藻、杂草的大量繁生。为了保 持单细胞藻类有一定密度,在生产中一般采用施肥肥水的办法, 但要想保住理想的水色是比较困难的。经常是测不出水色或池 水突然变清,单细胞藻类下沉死亡。这与连续阴雨、水温、盐度 的突变,营养盐和二氧化碳缺乏,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等因素有 关,也与施肥的种类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池底中胶体会 吸附施入水中的氮和磷,特别是氨态氮更易被吸附,因此,肥料 应选择不易被吸附的硝态氮等。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要过 大,防止造成单细胞藻类过度繁殖,池水“老化”而刺参下沉死 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施肥。

(3)科学换水。在养殖过程中,添换水是改善刺参养殖池水 质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经常更换新鲜海水,不仅可以增加 池水的溶解氧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氧化还原状 态,还可以调节池水的盐度,调节池内生物组成,促进生态平衡, 对刺参的生长极为有利。实践证明,换水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 越快,成活率越高。

科学换水就是如何抓住最佳时机(包括刺参要求最佳换水 时间及外界海水的质量等),一次交换多少水量,以便达到并能 保持刺参要求的最佳环境。冬季低温期,由于刺参摄食量少、代 谢差,对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是保持池水的稳定,可少换水。春、 秋两季是刺参的快速生长期,需正常投饵,刺参代谢量大,水质 极易变坏,要加大换水量,一般平均每天换水率不应低于10%。 如果刺参密度大或水质不好,还应再加大换水量,平均日换水量 可达到20%以上。通过加强换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以促进刺 参的快速生长。另外,在这个季节水位不必过高,这样有利于增 加底层溶解氧,促进底栖硅藻的繁殖,提高换水率,一般可维持 在1~1.5米。

夏季(水温23℃以上)刺参的生长已明显减缓,逐步转入 夏眠阶段。这时刺参的代谢量大幅度降低,耗氧量下降,多数 刺参已不再运动、生长。在夏眠阶段,水温一旦过高或高温时 间持续太长,容易造成刺参死亡。因此,在此阶段要保持最大 水位,使底层温度降低;要增加夜间低温时的换水率,以降低 池水温度。

换水应注意技巧。在池内有益浮游植物突然大量死亡下 沉,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大量出现,水中溶解氧过低,氨氮过高, pH值超出适宜范围时,应大量换水。同时换水应注意池外海 水的质量,进水前必须进行化验分析,如果和池水指标相似或不 如池水时不应换水。

(4)防止水草和丝状藻的蔓延。池塘中常见的水生植物有 沟草、丝藻、刚毛藻及浒苔等,这些植物如果出现数量不大,对刺 参养殖十分有利,不仅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还能作为刺参的饵 料。如果这些植物大量繁殖会造成水质清瘦,夏秋季死亡腐烂 后败坏水质,影响刺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为了防止这些植物 的发生与蔓延,首先应从清池入手,尽量在进水前彻底清除到池 外。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单细胞藻类的繁殖,降低池水的透明 度,抑制杂藻的繁生,一旦大量繁殖应及时组织人力捞除。

(5)机械增氧。机械增氧是精养方式增加水体溶解氧、改良 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机械为各种增氧机,要根据不同情 况选择不同的增氧机,设置合理的数量。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应 根据池水情况,尤其是溶解氧水平、池底污染状况等酌定,一般 不需连续运转。当高温、阴雨、浮游生物繁殖后大量死亡,池塘 施药或换水困难引起缺氧的情况下,运转时间要延长,甚至全天 运行。

(6)生物净化。这里的生物净化是指使用净水活菌对水质 进行净化的措施。净水活菌是由多种化能异氧菌组成,具有改 善水质多种功能的活菌产品。它们克服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 用大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生物尸体、残饵粪便等不足,兼有氧 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作用。不仅能净化水 质,而且为单细胞藻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营养。上述细菌的大 量繁殖,在池内形成优势菌群,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减少 病害。有益生物菌不仅可净化水质,还可作为刺参饵料被直接 摄食。

目前这类产品较多,菌群的组成、产品的质量、使用的效果、 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应根据需要选用。

八、饵料与投饵

食物是刺参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虽然刺参以摄取天然 饵料为主,即使不投喂饵料也能生存和生长,但若根据刺参的食 性和营养要求,选择适宜的饵料品种,采取正确的投喂方法,进 行科学合理的投喂,不仅可加快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也可 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因此,投喂饵料是刺参养殖管理中的重 要内容,也是养殖效益高低的关键。

1.饵料的种类

刺参以天然饵料为主,在池塘中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微生 物、有机碎屑等。在刺参适温生长期,为加快生长速度,一般辅 助投喂人工饲料,主要有海带粉、裙带菜粉、大叶藻、酒糟、酱糟、 虾糠、麦麸、鱼粉及配合饲料等。

2.投饵量的确定

正确确定投饵量是养殖期间的关键,投饵过剩不仅造成浪 费,而且污染水质。投饵不足对刺参生长会造成影响,并能因营 养不足或不全使刺参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

刺参池塘存养量难以估计,刺参摄食活动范围小,生产过程 中又难以检查摄食情况,可按以下方法来确定投饵量。

(1)估算池中刺参的存活量。

①按经验确定成活率。在水质、底质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同样的养殖模式刺参的成活率是比较稳定的,300头/千克的参 苗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600头/千克的参苗成活率一般在 60%以上,1 000头/千克的参苗成活率一般在40%以上,小苗的 成活率往往不如大规格苗种稳定。

②检查死亡刺参情况。一般正常的养殖过程中发现不了死 亡刺参,一旦发现说明在管理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肯定对成活 率有严重影响,应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原因、确定死亡率。

③刺参活动情况。在生长季节,刺参在傍晚至日出前后沿 池边聚集、摄食,因此,每天傍晚、早晨都应注意观察,掌握分布 区域、分布密度等并进行前后比较,对比刺参存活数量是否下 降。一旦发现数量减少,应及时分析原因。

④网箱试验法。利用试验运输成活率的网箱,继续进行试 验养殖,通过网箱中的刺参成活及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池中刺参 存活量。

(2)严格观察池中残饵情况。养殖期间要注意在池中设立 饵料观察点,一般每0.7~1.3公顷的面积设一处,以便观察刺 参的摄食情况。在饵料适口时注意是否有残饵出现,如果没有 残饵,应加大投喂量,直至出现残饵。然后再逐渐减少投喂量, 达到准确投喂的目的,尤其是在快速生长期,每10天左右就应 观察调整一次。

(3)根据体重推算投饵量。刺参投喂量可根据体重及池中 存活刺参量来确定,日投饵量一般控制在预计刺参总重量的 1%~3%。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估算池中刺参存活量要尽量准 确,饵料质量较好,并且还要根据水温、摄食、残饵等状况进行适 当调整。

(4)根据水温调整投饵量。水温对刺参的摄食有明显影响, 在10~15℃是摄食最旺盛的阶段,也是刺参生长最快的时期。 在这期间必须加大投喂量,以促其快速生长。在水温18℃以 上,随着水温的上升,摄食量逐渐降低;至水温23~26℃时(刺 参规格不同,停止摄食的温度不同),基本停止摄食;水温低于 3℃时,摄食量随水温的下降而降低;到0℃左右时,基本停止摄 食。

(5)根据池中基础饵料情况调整投饵量。池中基础饵料是 刺参的重要饵料来源,养成期间应对池中基础饵料的种类、数量 经常进行调查分析,数量大时可逐渐减少投饵量。同时要注意 观察刺参的生长情况,分析确定恰当的投饵量,以免影响正常生 长。基础饵料的种类不同,刺参对其摄食也不同,必须注意池中 基础饵料的种类和规格,刺参规格及摄饵能力等,确保刺参吃饱 吃好。

(6)刺参肠道饱满度及粪便。可解剖1~5个刺参,根据肠 道饱满度来确定投饵量;也可取8~10头刺参放入水槽中,观察 排便的多少、粗细以确定投饵量,一般暂养24小时即可确认。 在刺参快速生长期,如果发现池中粪便较少,在排除刺参存活量 少的原因后,主要原因就是缺饵,应及时补投饵料。

3.投饵方法

刺参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摄食饵料占总饵料量的60% ~70%。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根据其活动规律一般在傍晚投饵, 在刺参快速生长期每1~2天投饵一次,在一般生长期每3~5 天投饵一次。水温21℃以上和5℃以下停止投喂。

投饵场所应根据刺参的分布情况确定,由于刺参运动能力 差,主动索饵范围小,因此,应掌握在分布密度较大的地方投喂。 随着刺参的生长,要逐步扩大投饵场所,以诱导刺参向外扩散, 扩大分布面积,减小相对密度。

使用的饵料必须注意质量,发霉变质的饵料不得使用。刺 参饲料一般为粉状,应加水浸泡后泼洒。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1.水环境因子的观测

(1)水温。水温是养殖刺参的关键性因子之一,它不仅影响 刺参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成活率。当水温3~23℃时,刺参生 长良好,最适宜水温为10~15℃;当水温降至3℃时摄食量大幅 度降低,活动范围减少;水温降至0℃时基本停止摄食;—3℃以 下时出现死亡;水温超过23℃时摄食量下降,随刺参规格不同 逐渐进入夏眠期,长时间超过30℃可造成死亡。另外,池塘底 层与表层水温有一定的差距,因刺参生活在底层,所以应以底层 水温为依据。在高温期和低温期,每天都要测量池水温度,尤其 是底层水温。

(2)盐度。盐度与刺参的生长和生存的关系密切。刺参适 宜盐度为25~35,超过38生长减慢,低于20成活率降低。因 此,在天气干旱、换水率低、进水后以及降雨后,必须测定池水盐 度,超出正常范围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损失。

(3)溶解氧。刺参对低氧的耐受能力较强,在2毫克/升以 上即能正常生长与生存,但当池中藻类大量繁殖时,应特别注意 防止夜间耗氧量过大而造成缺氧、窒息。因此,应经常更换新 水,控制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

(4)pH值。在土壤酸性过低、水体缓冲能力差、池塘老化、 淤泥过厚、有机物质过多、水交换不良、降雨量过大等情况下,往 往造成pH值过低。pH值过高一般发生在使用新的水泥池,池 塘清淤用生石灰以后藻类大量繁殖时。pH值过高、过低对刺 参的生长都是不利的,需进行调节。pH值低时可定期加入生 石灰,每公顷用300千克左右,可增加水的pH值,同时提高水 的缓冲能力。pH值高时一般采用大量换水或使用氯化钙,降 低水的pH值。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测定pH值,尤其是 在雨后、换水后、使用生石灰后、放苗前以及藻类大量繁殖时,以 便及时掌握并进行调节。

(5)其他指标。在养殖期间要定期监测氨氮、化学耗氧量、 水色、透明度等,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调整。

2.刺参生长情况观察

刺参生长情况会反映着养殖措施是否正确,也是确定投饵 数量、换水数量的依据。一般应每30天定点测定一次,每次随 机取样30~50头,测量其平均体重,最大个体、最小个体体重。

刺参生长缓慢,只在春、秋两个季节生长较快。当年9~10 月份放入平均体重0.4克的参苗,养至翌年5月份,平均体重 18.9克;春季4~5月份放入平均体重48.4克的参苗,到翌年 的5月下旬,平均体重达到141克。参苗秋季入池后,池内水温 仍超过20℃,虽然成参处于夏眠状态,但参苗的个体增重较快。 入池到翌年春天的整个过程,体重几乎都在持续增长中,增长与 水温成正比。进入7月份虽然增长略慢,但没有成参的夏眠现 象,说明幼参对较高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而成参入池后,春季 生长较快,6月中旬后进入夏眠期,体重大幅下降。到9月底10 月初降到最低点,每头刺参体重能降到夏眠前的50%左右,下 降0~50克。此后进入适宜温度期,到12月初体重恢复较快, 直到翌年的3月才恢复到上一年春季入池后的最高体重。

3.刺参活动情况检查

在正常生长期刺参昼伏夜出的习性比较明显,一般在日落 前在池边活动的刺参较少,在风平浪静的黎明刺参在池边的分 布量最大。在刺参频繁活动期或在排水后应及时巡池,发现落 滩的刺参要及时捡回池中,防止干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