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刺参概述

2023-02-20

刺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刺参纲。在棘皮动物中,刺 参纲动物是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也较多。全世界刺参有1200 多种,均属海洋种类。我国海域分布的有140多种,其中仅西沙 群岛就有40多种,可供食用的刺参20多种。我国有经济价值 的刺参在分类上都属于楯手目的海参科和刺参科。海参科的主 要经济种类有乳白参、白底靴参、石参、乌圆参、明玉参等,这些 品种都产于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等南海水域。刺参科的主 要经济种类有刺参、绿刺参、花刺参、梅花参等。在可供食用的 刺参中,以产自黄、渤海的刺参品质最佳,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最高,经济价值也最高。

一、我国主要的刺参品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刺参干品种类较多,许多消费者难以辨 别。我国用来加工的食用刺参有21种,主要有7种。

1.刺参

刺参又名沙口巽,为我国主要的食用刺参,分布于北方沿 海,如辽宁的大连;河北的北戴河、秦皇岛;山东半岛北岸的庙岛 列岛、烟台、威海、成山头,南岸的俚岛、荣成湾、石岛、胶州湾及 胶南、日照等地。刺参是我国进行人工增殖、人工养殖的主要品 种。现在所说的刺参育苗、刺参增殖、刺参养殖,以及市场上价 格最高的海参都是指刺参(图1)。

2.绿刺参

绿刺参又名方柱参,体呈四方柱状。生活时全身为浓绿、墨 绿或稍带青黑色,肉刺的顶端为橘黄或橘红色。绿刺参分布于 海南岛、西沙群岛,产量很大,是当地主要的食用刺参。因绿刺 参过于软嫩,采捕后须及时加工处理,不然容易腐烂变质。

3.花刺参

花刺参俗称方参、白棘参,体略呈方柱形,体色变化大,有深 黄色带深浅不同的橄榄色斑点,黄灰色带浅褐色的网纹或浓绿 色的斑纹等。花刺参分布于广东石匈洲岛、海南岛和西沙群岛, 是南海产的重要食用刺参之一,肉质较软而嫩,如采捕后不及时 加工很容易腐烂。

刺参

绿刺参

梅花参

花刺参

图1 刺参的品种

4.梅花参

梅花参是最大的刺参,生活时身体充分伸展可达1米左右, 一般体长为60~80厘米,体色鲜艳,背面为橙红色并带有黄色 和褐色的细斑点,腹面带红褐色。背面的肉刺很大,每3~5个 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瓣状。梅花参肉质优良,是我国南方食 用刺参中最好的一种,分布于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5.白底辅肛参

白底辅肛参又名白底靴参,因其干制品背面呈黑色而腹面 为白色,似鞋底,故得此名。因其皮肤肌肉囊发达,干制品质量 良好,是上等食用参,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

6.黑乳参

黑乳参又名乌圆参,体黑色有白或黄白小斑点,两侧有数条 横线和乳状突起,肉质良好,分布于西沙群岛。

7.糙刺参

糙刺参又名明玉参,俗称白参。糙刺参体色变化大,背面为 暗绿褐色,并夹有少数黑色斑纹,沿着背中线的颜色一般较深, 而两侧较浅,至腹面逐渐变为白色。糙刺参分布于广东、广西沿 海,栖息于海藻丛生沙泥底的滩涂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食用刺 参之一,也是一种易于养殖的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1.食用价值

海参体内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 质含量极高,含18种氨基酸、牛磺酸、硫酸软骨素、刺参黏多糖 等多种成分,钙、磷、铁、碘、锌、硒、钒、锰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 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多种维生素。海参所含的18种氨基酸 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最为 丰富,号称“精氨酸大富翁”(表1、表2)。

鲜海参的蛋白质含量为14%~20%,脂肪为0. 2%~ 0.3%,水分为76%~85%。干海参含蛋白质60%~75%,脂肪 为0.9%~1.1%,碳水化合物为0.15%,灰分3.7%,含有维生 素B1、B2、E及烟酸等;矿物质主要有钙、磷、铁、镁、碘、硒等;活 性成分有刺参素、刺参皂甙、酸性黏多糖、β-胡萝卜素、海胆紫 酮、牛磺酸等。

表1 各种海参基本成分含量分析结果(%)

刺参种类 蛋白质 粗脂肪 总糖 水分 灰分
黑乳参

图纹白尼参

白底辐肛参

黑怪刺参

黄疣刺参

梅花参

91.2

89.2

86.3

80.7

77.8

69.7

0.6

0.5

0.8

0.9

1.1

3.7

  8.2

7.9

8.1

9.5

6.9

8.6

4

4.5

4.9

4.9

10.8

9.5

刺参 76.5 1.1 13.2 5 4.2

表2 海参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毫克/100毫克)

氨基酸种类 黑乳参 白底辐肛参 黑怪刺参 黄海疣参 梅花参 刺参
苏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赖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3.4

2.6

1

1.4

2.6

1.7

1.5

1

0.4

6.6

3.3

2.6

0.3

1.5

2.8

1.5

1.3

1.2

0.6

7

3.3

2.4

1

1.7

2.6

1.9

1.8

1.1

0.5

4.5

3.1

2.4

1

1.8

2.8

1.7

1.6

1.3

0.5

5.4

2.6

3.4

0.9

1.6

2.6

1.4

1.7

0.9

0.4

4.5

2.4

2.4

1.1

2.6

3.6

1.2

2.4

1.8

0.8

2.1

山东和辽宁出产的海参是参中最好的一种。刺参营养丰 富,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是高级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 鲜刺参含水分76.5%,蛋白质14.1%,脂肪0.2%~0.3%,灰 分0.3%~1.1%,热量395千焦。每100克干刺参含水分5克, 蛋白质76.5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13.2克,灰分3.8克, 钙357毫克,铁2.4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2毫克, 烟酸0.1毫克。每千克干刺参含碘0.06克。刺参虽含三磷酸 腺苷较少,口味度较差,但营养价值高,因为它含有较高的光氨 酸、精氨酸等,而且蛋白质为水溶性,不需要盐、酸、碱及脂肪即 可分解为各种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每百克水发刺参含蛋白质14.9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 物0.4克,钙357毫克,磷12毫克,铁2.4毫克,并含有维生素 B1、B2、烟酸等。

刺参中的营养成分不仅丰富,而且均衡、合理,不含胆固醇, 脂肪含量相对少,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为适宜。 刺参肉质柔软细腻,营养丰富,刺参菜肴滋味腴美,风味高雅,非 常适宜于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人食用。

2.药用价值

医学认为,刺参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润 燥通便的作用,凡眩晕耳鸣、腰酸乏力、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的患 者,都可将刺参作为滋补食疗之品。刺参的药物作用,在明朝李 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清末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 拾遗》中记载:辽东所产之刺参色黑褐,称为辽参或刺参。不仅 其品质最佳,而且药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 溃疡等功效。《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刺参能“滋阴补血,健阳润 燥,调经,养胎,利产”。《药性考》中述说“刺参可降火滋肾,通 肠润燥、除劳祛症”。刺参含有一定量的碘,有促使新陈代谢旺 盛、血液流畅的作用,因此,还可治疗阳痿、遗精等症。

刺参对于人的健康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而且对于一些疾 病的预防也有作用。刺参含有的酸性黏多糖对人体的生长、愈 创、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能,五肽及三 萜糖苷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活性和溶血作用。还具有抗癌 作用。刺参能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有提高人体免疫力 和抗癌杀菌作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患者的食疗和 治疗。

刺参还是孕妇的理想补品。妇女从怀孕期开始食用刺参, 能为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丰富的脑黄金物质。有 人通过对100名孕妇调查,发现孕妇各食用刺参1千克,出生的 婴儿无一例弱智、缺钙、患乙肝现象,并且头发亮黑、奶牙超期不 退。因此,刺参产区都有孕妇必食刺参的习俗。

刺参还是手术患者的最佳补品。刺参中精氨酸的含量最 高。精氨酸是合成人体胶原蛋白的重要原料,对机体损伤后的 修复有特效。

3.经济价值

由于刺参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因此刺参在所有水 产品中是价格最高的一种。近年来,符合标准的干刺参的价格 要每千克3000多元以上,质量最好的干刺参达到每千克8000 元以上。鲜活刺参的价格每千克平均120~180元。“刺参皮 子”(将活刺参体内的肠子等去除后的刺参)节假日可达到每千 克240~260元。目前刺参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 高,但是价格依然没有下降的趋势,刺参市场仍出现供不应求的 局面。

三、山东省刺参增养殖的发展沿革

1.刺参增殖

山东省的增殖方式最早是移植。20世纪70年代,刺参增 殖主要是投石增殖。1974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建立了两 处各为0.1公顷的人工投石增殖区,投放稚参1万余头。1975 年9月投放全人工培育的平均体长0.5厘米的刺参苗3万余 头。1978年底至1979年初,共采商品刺参1 092头,鲜重198千 克,3年达到了商品刺参的规格。1978年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 所在3公顷的增殖区内进行投石、投树枝和移植亲参的增殖试 验,两年分别投亲参8 461头和5 715头。至1980年1月,资源 量有大幅度增长,资源量比增殖前增加16倍。

进入21世纪,由于刺参人工苗种繁育量的增加和增殖技术 的进步,刺参的人工增殖进展很快。把刺参育苗、中间培育、大 规格苗种养成与增殖结合起来,可投放刺参苗种,也可投放亲参 进行增殖。不仅增加了刺参的资源量,而且还提高了自然海区 的刺参产量。

2.苗种繁育

刺参人工育苗最早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于1958年进 行的,此后该项工作因故中断。从1973年开始进行生产性育苗 试验,幼虫至稚参阶段的成活率在5%~10%,育成0.5毫米稚 参7万~10万头/米3。到1980年该项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稚参出苗量基本可以稳定在2万~3万头/米3,出苗量最 多在8万~10万头/米3,最高可达15万头/米3,人工育苗成绩 已经超过日本。1983年经过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技术上有了 很大的突破,生产性育苗达到了产业化的要求。

此后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不断完 善,苗种产量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刺参育苗场主要集中在 烟台市的长岛、蓬莱和威海市的荣成、环翠等。山东省的刺参育 苗技术和苗种生产规模均为全国领先。

3.人工养殖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开展了刺参的人工养殖试 验研究。1979年,荣成市马山港刺参养殖场在自然海区进行围 网养殖试验,主要目的是对一些瘦小的刺参个体(体重60克左 右)进行“投饵催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从而加快刺参生长。经 过两个月的试验,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刺参增重量是对照组的 3倍。1981年,崂山县港东村在室外水泥池(50米3)内进行养 殖试验,刺参幼参(平均体长1.25厘米)饲养在内置石堆的室外 水泥池内,用鼠尾藻粉和鱼粉作为主要饵料。在水泥池内人工 饲养条件下,刺参养殖初期死亡率较高,此后死亡率低而稳定, 年成活率为6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完善,能够 批量供应各种规格的人工苗种,促进了刺参养殖业的发展。迄 今山东各地已经进行了海上筏式笼养、陆上室内池养、海上沉笼 养殖、坑道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梯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 形式养殖,均获得了成功。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 和潮间带围堰养殖。

四、刺参养殖的现状

1.国内的刺参养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刺参养殖。近年来,随着海水 养殖业“多品种、多元化”养殖格局的逐步确立,刺参便发展成为 我国北方又一新的优良养殖品种。1999年我国鲜刺参的消费 量只有2 349吨,养殖产量1023吨;2001年全国的养殖产量为 5091吨,其中辽宁3837吨,山东1253吨;2003年全国刺参的养 殖面积达到4.7万公顷,养殖总产量已达3.89吨,其中刺参的 养殖产量仅3万吨。2003年仅山东省的养殖面积就达到1.5 万公顷,并形成了多种养殖模式。2006年全国刺参养殖产量超 过7万吨,养殖面积超过5万公顷,产值100亿元左右。

2.山东省的刺参养殖

刺参的增养殖技术研究大部分都在山东省实施,因此山东 省的刺参养殖发展早、速度快。据2004年统计,山东省有刺参 育苗场670处,刺参育苗水体达到56万米3,生产刺参苗42亿 头,刺参养殖面积达到2.4万公顷,鲜刺参的产量可达5.7万吨, 刺参存养量13亿头,分别比2003年增加253%、270%、226%、 38.5%、89.4%、85.6%,产值在70亿元以上,仅刺参养殖的产 值就占山东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2006年全省刺参养殖面 积达到24 858公顷,养殖产量53 080万吨,产值近70亿元。刺 参养殖在山东省的海水养殖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 来,刺参养殖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水产养殖新的优势产业带。为 顺应刺参养殖新形势,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促进了刺参 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引导、政策带动,刺参养殖成为社会投 资新热点。

五、目前刺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环境问题

刺参的养殖多数都集中在沿海附近水域和潮间带区域。刺 参养殖区容易受到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等影响,一些自然水域 和养殖水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据初步观测,刺参自然栖 息和繁殖场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质变得混浊,天然捕获 量逐年减少;刺参养殖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养殖场家密集、水 源污染、水质得不到改善等问题的出现,养殖环境问题日渐突 出。

2.养殖病害问题

随着国内刺参人工养殖高潮掀起,养殖面积每年都在大幅 度增加,育苗场和中间培育场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由于利益的 驱动,不懂技术和管理,片面追求高产量,放养密度越来越大,技 术人员和主管部门难以控制。结果在短短二三年,就相继出现 了一系列病害问题,而且每年都有发病早、发展快的趋势,造成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养殖刺参的病害研究几乎空 白,大面积死亡频频发生。据调查,集约化程度高、养殖规模较 大的池塘养殖、室内中间培育池、围堰养殖池塘的病害最为严 重,并有连年加重的趋势。刺参的病害已成为该行业健康发展 的一大制约因素,每年的经济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

3.养殖技术问题

由于刺参养殖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养殖规模迅速膨胀,从 业人员大量增加,造成了发展在前、研究滞后、成果和技术储备 空白、不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被动局面,存在育苗工艺落后、 发病率高、成活率低、苗种批量生产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在刺参 养成方面,技术积累不足,设备落后,工艺粗糙,管理经验欠缺, 宏观调控薄弱,造成养殖开发混乱、技术不规范、病害繁生、养殖 产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目前从事刺参养殖的群众数量多,大 部分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