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一节发展海水安全优质养殖的必要性

2023-02-20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世纪90年代 我国的大农业发展进入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新阶段,为 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政府明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水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是安全、放心的。我国水产品质量 安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态势。根据2005~2007年22个城市水 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 势。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 格率为99. 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 99.7%和99.3%。2007年4月对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水 产品进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水产 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 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稳步 增长。2006年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达到301.5万吨和93.6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8.7%。

尽管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上的合格率呈上升态势,仍有少 数品种及个别指标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 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发展安全、优质的水产品养殖仍是任 重而道远。

一、发展海水安全优质养殖是提高人们健 康水平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 人员和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山东省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 发展,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成倍增加,“吃鱼难”的问题已经成为 历史,水产品市场品种多、数量足,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 近年来水产品特别是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却日益暴露出 来。

1.海水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水产养殖的水源和养殖环境的 变化不容乐观。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的加剧使得污染源增 加,水产养殖的水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养殖环境日益变 差。我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显著增加,20世纪末每年排放入 海的污水总量为80多亿吨,各种污染物质近1 500万吨,而仅 2006年一年排放入海污水就达到约387亿吨,主要污染物入海 量约2 680万吨。全国60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结果显示, 81.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部分排污口中检出多环芳烃、有机 氯农药、多氯联苯等持久和剧毒类有机污染物。近岸海域生态 逐渐变得脆弱,目前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不健康或 亚健康状态的已经超过70%。从20世纪70年代起,全国滨海 湿地面积累计减少50%,红树林面积累计减少73%,珊瑚礁面 积累计减少80%;70%左右的沙岸和大部分开敞式淤泥岸遭受 侵蚀;长江口、滦河口、珠江口等海域河口区海水倒灌严重。 51%的增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超过二类海 水水质标准,90%以上的贝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赤潮灾害 频发,大面积和有毒赤潮增加,2001~2005年全国海域共发生 赤潮453次,累计面积超过9万千米2,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 2006年上半年已发生73起赤潮。

2006年的监测监视结果显示,山东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 和较清洁海域为主,全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 9 820千米2,比2005年减少1 560千米2。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 渤海湾南部、莱州湾和胶州湾局部海域,近岸海域适合海洋生物 生存和海水养殖仍占到90%。海水养殖区海水质量除部分区 域的营养盐含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另外有8%左右的海域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2%左右的海域存 在严重污染情况。近岸港口、黄河、小清河、漳卫新河入海口和 沿海企业排污入海口等周围海域污染较重。绝大部分陆源入海 排污口污水超标,其邻近海域环境污染较重。近岸海域海洋生 态系统比较脆弱,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黄河口生态 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 构异常和生态环境改变等;海水浴场环境质量优良;海洋赤潮发 生率降低;重点海水养殖区水质除部分营养盐含量超标外,其他 各项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也是喜忧参半。虽然近 海污染面积有所减少,但重点海域局部污染依然较重,海上重大 溢油污染时间有所增加,陆源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加 重的趋势。海上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明显好于近岸水质。河 流入海口周围水质差,以外海域水质较好。石油类污染事件有 逐渐加重的趋势。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生物数量较低。海洋污 染事故较往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山东省共发生海洋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6起,污染面积57 800多公顷,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达4.5亿元。

海水养殖环境的改变已经影响到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 全,养殖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风险在增加,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的 公众健康。

2.渔用饲料和渔药市场管理不规范

受利益的驱使,人们没有规划、无节制地开办渔用饲料厂和 渔药厂,使得少数渔用饲料和渔药的质量低劣。在水产养殖病 害发生时这些饲料和渔药“乘虚而入”,不仅给养殖单位带来经 济损失,而且给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隐患。

很多饲料厂家、用户对于渔用饲料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虽 然发展较快,但是除少数知名品牌饲料之外,大多数渔用饲料生 产加工厂家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技术水平、加工工艺、研发能 力还不能与畜禽饲料相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南 北水温相差较大,因此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 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各种渔用饲料的定位不同、差别很 大,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共存。具体的市场表现就是产品定位混 乱,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存在。同时由于水产养殖不同于畜禽 养殖,尽管是在品种培育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但水产养殖的品种 是最多的,因此整个行业对各种各类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消化 吸收特点和饲料配方研究都不够充分,技术上应该研究和解决 的问题很多,饲料配方多是初级水平。更有甚者,使用过期原 料、变质原料加工渔用饲料,不按照国家的标准生产合格的饲 料,违规添加各种禁用药物和成分,这对于不少小型饲料加工厂 家、自用型饲料加工企业、非法饲料加工企业并不罕见。饲料的 质量更难得到保证,但是由于价格低,销售方式灵活,加上养殖 户片面追求利润和降低养殖成本的不科学要求,自然就会在市 场上流通和养殖中应用。这对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确实构成 了一定的威胁。

渔用药物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同渔用饲料差不多。渔用药物 在我国生产已久,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渔用药物的规 模化生产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渔 用药物的品种从最初的生石灰、中草药,发展到消毒剂、驱杀虫 剂、抗微生物药、代谢改善和强壮剂,甚至包括免疫多糖、基因诱 导剂、疫苗等。全国专业的渔用药物生产厂也有数百家,生产种 类数百个。由于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求,渔用药物市场容量 巨大,全国的渔用药物销售点多如牛毛,经营中普遍存在比较严 重的问题。一些渔药从业者以虚假广告,甚至用劣质产品谋取 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渔药销售渠道混乱,存在生产企业直接经 销、兽药点代销、技术推广站或水产研究所代销,甚至饲料销售 部门代销等方式。渔药、农药、兽药、人药等交叉在一起,易造成 混乱。同时假冒伪劣渔用药物的销售也非常猖獗,渔用药物管 理在体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渔用药物生产、销售、使 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很大。另外,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有水产养殖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销 售市场不规范等。

近几年,不断出现养殖水产品以及加工产品的质量问题。 最严重的是养殖水产品的质量超标,有的甚至在苗种阶段就会 超出标准规定的数值,比较典型的就是孔雀石绿、氯霉素和硝基 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已经严重影响到产品的 销售。此外,还有刺参苗种中的硝基呋喃代谢物超标,影响到养 殖刺参的质量安全;刺参加工中的掺杂使假,造成干刺参的盐分 超标、质量下降;用工业碱发制刺参,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形成 了威胁;海米、虾仁加工中使用氨水、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现象也 时有发生;大黄鱼等鱼类的着色也给水产品的食用带来了安全 问题。养殖过程中滥用乱用药物,使用违禁药物,不按技术操作 规程管理,不按国家的标准进行生产,给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带来隐患,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 利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大力推广安全优质养殖技术非常必 要,势在必行。

二、发展海水安全优质养殖是适应市场经 济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人们对食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水产品的产 量和养殖面积逐年在增加,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 们更加喜欢食用规格大、质量好的水产品。特别是在食品和药 品不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注重选择食用安全的水产 品,这些放心水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量每年都在扩大。这些 安全优质水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比普通水产品低,食用安 全系数增加,保持和提高了水产品固有的营养和鲜美,是国家推 荐和推广生产的水产品。安全优质的水产品不仅深受消费者的 欢迎,而且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

研究、推广安全优质养殖技术,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推动安全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产养 殖产品的质量,增强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和效益,保证消费者的身体 健康和合法权益。

三、发展海水安全优质水产品养殖是适应 国际市场的需要

我国的水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深受欢迎,特别是在欧美 国家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水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产品出 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的水产品出口创汇更是连续多年居 全国的首位,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水产品、水产加工产品的出 口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山东省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逐年在增加,生产规 模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

发达国家对食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进口的标准也非常严 格。在目前的国际水产品贸易中竞争十分激烈,对质量和安全 问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质量达不到要求,水产品出 口根本无从谈起。水产品进口国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 越严格,特别是对水产品养殖环境的要求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不少水产品进口国纷纷设置技 术壁垒,来保护本国水产品生产者的利益,进口质量更有保证的 产品。国际市场对水产品进口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加了我国 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难度,给养殖生产和加工业也带来一些负面 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水产品因药物残留超标等质量问题被 拒收、终止合同和停止贸易往来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水产品甚 至遭到了国外市场的“封杀”,给渔民生产和渔业发展造成了重 大损失。

因此,加快发展安全优质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努力提高养 殖水产品和加工水产品的质量,向国际标准看齐,争取获得国际 市场的认可,是摆在广大养殖生产者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首要 任务。

四、发展海水安全优质养殖是保护环境和 生态的需要

水产养殖,特别是动物性水产品养殖,需要建设养殖设施、 调节水质、投喂饵料和饲料、使用药物防治病害,浅海养殖还要 占用海区、设施筏架,底播养殖也要占用海地、改善底质,这些养 殖设施和措施都会对生态、海水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是 通常所说的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养殖自身污染是指由于养殖活 动自身因素导致养殖水体及其邻近水域污染物含量超过正常水 平,使水体生态功能受到影响的水体状况。自身污染主要来源 于养殖过程中固态和液态废物的排放,如残饵、动物粪便和排泄 物以及固态物质的溶出成分等。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投放的 肥料、消毒剂、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也是自身污染来源的一部分。 发展安全优质水产品的养殖,根据环境的特点和生态的特性,合 理规划养殖区域,杜绝和减少养殖自身污染,对于保护和改善海 洋环境,提高养殖环境的生态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