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优质河蟹生态养殖

2023-02-20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30亩,要求池塘既有深水区(水深1.5米左右),又有浅水区(水深0.8~1.0米)。池内周边开挖环沟,在离池埂底角3米处开挖,环沟宽6米,深0.8米左右,池塘的池坡比为1∶2.5~1∶3.5。要求有优质的外源性水域,有完善的注排水设施,进出水口均用密眼网扎紧过滤,池埂牢固。在池内距岸边0.5米处设防逃网,防逃网高出地面0.5米,防逃网上方缝制30厘米宽的塑料膜,以防河蟹外逃。池塘处理方法:池塘经冬季冻晒后,每亩用生石灰80千克对池底进行消毒,2天后池内注水30厘米,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植草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水草成活后,注水至80厘米左右,每亩投放螺蛳150千克,培草育螺,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苗种放养

采用纯正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蟹种应规格一致、无病无伤、附肢完整、活动能力强,蟹种的规格为120~160只/千克,每亩投放600只左右。2月底至3月上旬为最佳放养时间,此时池塘水温10℃左右,蟹种活动不太急剧,损伤少,放养成活率高,蟹种放养后能较快适应水温、水质环境,较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蟹种放养时,应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先将盛装蟹种的网兜入水十几秒钟,然后拿出水1分钟,然后再度入水浸泡半分钟,提出水2分钟后消毒5分钟(用5%的食盐水),然后可以放养。蟹种放养时,需将其倒入塑料盆等容器内,置于池塘浅水处,倾斜盆体,让蟹种自行爬出。

蟹种放养后,于3月下旬配养适量的青虾苗,虾苗规格2.5~3.0厘米,每亩放养2千克左右;5月份搭配放养鳜鱼夏花,规格5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0~30尾;6月初再放养一批鲢鱼夏花,规格6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00尾。

3.饲养管理

生态化养殖河蟹,水质管理最为重要。养殖初期保持较低水位,以利于池塘水温的提高,深水区水深1.0~1.2米,浅水区水深50厘米左右,较浅的水环境也有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形成优良的“水中森林”环境,便于幼蟹栖息。这一阶段宜投喂精饵料,如小杂鱼、豆饼等,对饵料要作适当的加工,如小杂鱼与豆饼混合绞制成鱼糜,或小杂鱼切碎投喂、豆饼煮熟投喂等。投喂点宜多点,便于幼蟹就近摄食,日投喂1~2次,下午投喂是重点,一般在下午5时后投喂,至晚上10时,大部分饵料被幼蟹摄食。

养殖中期的7~8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河蟹摄食旺盛,是管理的重点阶段。这一时期要逐渐加水至池塘高水位,深水区水深不低于1.5米,浅水区也要1米以上。水草在这一阶段生长较快,当水草过于茂盛时,应清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7月初要及时补充部分活螺蛳,每亩补投100千克左右。饵料采用青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如各种水草、煮熟的小麦、土豆、玉米等,全池遍撒投喂,以当天吃完为宜,晚上10时巡塘时应注意观察。

进入9月份,河蟹进入育肥期,水位可以保持在1.3米左右,浅水区保持水深不低于0.8米即可。根据水质状况适时注换水,保持较高的水体透明度。饵料投喂以精饵料为主,可投喂小杂鱼、冰鲜杂鱼、豆饼、小麦等,池内多点集中投喂,日投喂2次,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

饲养管理期应注意加强巡塘,每天检查防逃设施的完整性,及时捞出池塘内的漂浮物、残草、杂物;注意检查换水滤网是否严密;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是否注换水,是否加大投喂量;及时检查池埂的牢固性,尤其阴雨天更要加强防范。

4.病害防治

生态养殖河蟹,病害防治尤为重要,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饲养管理期,只要预防措施落实好,河蟹的发病率一般很低。在生产管理中,要抓好以下环节:①在河蟹第一次、第二次蜕壳后,分别用硫酸锌粉杀虫,重点杀灭纤毛虫,每亩池塘每米水深用药200克,化水全池均匀泼洒;②5月份、6月份时各用一次生石灰全池遍洒,每次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千克,泼洒生石灰既可改善水体pH,又可增加水体钙质,还能起到消毒作用;③在7~9月份,每半月使用一次EM菌或复合微生物制剂,每次每亩水面使用1千克左右,以保持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抑制有害菌的繁衍,预防病害的发生。

5.起捕收获

由于有青虾混养,可在6、7月份捕捞一次青虾,采用虾笼诱捕法。虾笼放入池塘后,每4小时就要提起收获一次,及时倒出误入虾笼的幼蟹,一般连捕3~5次后停止捕捞,待1个月后再捕捞一次。9月底开始,可以采用大规格地笼起捕河蟹,捕捞时坚持4小时左右倒蟹一次,避免河蟹咬破地笼而逃,或因时间过长而闷死于地笼内。捕蟹的最佳时间为下午6时到晚上10时,这一阶段河蟹活动频繁,易入笼被捕。捕捞的河蟹要及时销售,可以放入暂养池或暂养网箱中暂养,待价位合适时及时上市销售。配养的鱼类则可采用丝网捕获,或最后拉网捕捞、干塘捕捞等。采用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亩产河蟹80千克左右,优质河蟹占70%以上,养殖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