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池塘集约化养殖泥鳅

2023-02-20

1.泥鳅养殖池的建造

无公害养殖泥鳅,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池塘,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要求池塘附近无污染物,土质及养鱼用水均需符合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相关要求。

养殖池塘的面积1~3亩,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之间。池塘要经过防渗处理,要求保肥保水能力强。

养殖泥鳅的池塘以规模化布局为好,便于各种设施的配套。每个池塘都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可以采用水泥防渗渠或直径为110毫米的PVC管,由闸门或阀门控制,进水口处要做好防逃及过滤设施。与进水口相对应,在池塘的另一端设排水渠或管道,排水口采用闸门与防逃网相结合,使用金属过滤网。也可以采用地下管道进行排水,排水管埋在池底下1米处,以形成落差,利于排水。排水管通过套接弯头连接直径为160毫米的PVC管作为溢水管,竖立于水中,露出水面40~50厘米,上半部分钻有直径为5毫米的小孔,当水位高出50~60厘米时,即自动排水,作为控制水位的水平线。

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30厘米,地上竖立8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进水管通过与水源相连,保证随时有新水供应,甚至可以保持微流水状态,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

2.池塘的清整与泥鳅的放养

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检查防逃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池内注水20厘米,进行药物清塘。由于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最好不采用生石灰清塘,可以使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敌害生物。放养前5~7天加注新水至60厘米,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等有机肥作基肥,每亩施100~150千克,培育池水中的饵料生物,保持透明度20~30厘米。

泥鳅放养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养殖的泥鳅多数为收购的野生泥鳅种,一般在4月底5月初,也可以顺延至6月中旬,待大量不同规格的泥鳅上市时收购放养,人工繁殖的泥鳅种根据泥鳅种供应情况随时放养。放养密度:规格为12~14克/尾的泥鳅种,每亩放养600千克左右;规格为8~10克/尾的泥鳅种,每亩放养500千克左右,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体色鲜明、游动活泼。

泥鳅种运到池边后,先放入池内设置的网箱中暂养一周左右,及时剔除病鳅、死鳅以及有伤斑的泥鳅种,然后用规格合适的鱼筛进行分筛,把规格相近的泥鳅种放入同一池塘,实行分级放养。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3.饵料的配制及投喂

集约化养殖泥鳅,以投喂泥鳅专用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为主,饵料原料包括鱼粉、豆饼、花生饼、菜子饼、麸皮、次粉、血粉、骨肉粉、矿物盐、多维素等,根据要求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变质,饵料的蛋白含量在35%以上,加工的颗粒粒径根据泥鳅的口径来确定,一般为1.0~2.0毫米。

投喂饵料可以设置饵料台,每亩设置面积为2~3平方米的饵料台3个,均匀排列于池边近岸处,饵料台采用石棉瓦或密眼网片制成。也可以采用投饵机定点投喂,由于泥鳅养殖密度较大,最好每亩水面设置一台投饵机,投喂抛撒面积宜大,便于泥鳅摄食。无论采用哪种投喂方式,在饵料正式投喂前均需进行驯化。每次投喂前先敲桶诱鱼,使泥鳅建立条件反射,逐渐形成集中上浮摄食的习性。一般经一周左右,泥鳅即可形成固定摄食的习惯。

投喂饵料的量依据水温、鱼种规格、天气状况、泥鳅的摄食状况等因素而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具体投喂时依据以下原则:水温22℃以下时,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2%~3%,每天分2次投喂,分别于10时、17时前后各投喂一次;当水温为23~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饵料的投喂量也要相应加大,日投饵量一般为存塘鱼体重的4%~8%,每天分3次投喂,分别于9时、13时、18时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分别占全天投喂量的35%、25%、40%。泥鳅性贪食,一次投喂不宜过多,每次投喂以30~40分钟为宜。

4.养殖管理

养鱼先养水,尤其是泥鳅养殖,由于水位较浅、水体较小、水质易变,更要强化池塘的水质管理。水质调节方法:①养殖过程中,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通过施用发酵的有机肥培肥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肥料要勤施少施,不可一次施用过多,严防水质突变;②水体pH保持在6.5~7.0之间,使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③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左右,在条件许可时,保持池塘微流水状态,使水质处于时时更新的状态,保持水质良好;④池水温度尽可能保持在23~28℃的适温状态,夏季水温过高时,及时加注适量井水进行降温;⑤泥鳅要求池塘水较浅,平时水位保持在50~60厘米即可;⑥保持池水溶氧充足,有条件时池底设置微管增氧设施,进行科学增氧,使池塘水体保持最佳的状态。

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捞除病鱼、死鱼,进行细致检查,分析其中原因,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换水措施,适时调节施肥量及施肥种类,保持水质状况良好;认真观察泥鳅的吃食情况,每次投喂完成后及时检查饵料台,饵料在30~40分钟内吃完,说明投喂量较为合适,若及早吃完,则投喂量过少,宜增加投喂量,否则应酌情减量;定期检查设施运转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复毁坏的装置,保证各种设施工作正常;及时做好各项生产记录,如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等。

5.病害防治

泥鳅病害较少,只要做好改善水质和预防工作,一般很少发病。泥鳅的常见病害及预防:

(1)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的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主要在尾柄两侧发病,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用0.2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用3天。

(2)寄生虫病:车轮虫、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于泥鳅的鳃部和体表所致。患病后泥鳅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泼洒。

(3)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围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造成的擦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可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0.5毫克/升全池泼洒。

(4)敌害生物:主要有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防治方法:注、排水口应设密网过滤,严防有害生物进入池塘危害泥鳅。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晶体敌百虫按0.5毫克/升的浓度全池泼洒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