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

2023-02-20

青鱼属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成鱼阶段喜食螺、蚌、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以螺蚌类为主。在人工养殖时,可投喂青鱼专用全价配合颗粒饵料。青鱼个体较大,肉厚多脂,肉嫩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中肉质最好,经济价值很高,市场需求旺盛,发展青鱼无公害养殖有广阔的前景。

1.养殖环境的要求

青鱼无公害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的水域环境和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以下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具体要求:青鱼养殖水域应选择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没有工业三废及农业废弃物、城镇生活污水、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养殖池塘为规范化标准的养鱼池塘,具有完善的注排水设施,进、排水口有完整的过滤装置;养殖区还需具有便利的用电、交通条件,每亩池塘按0.3千瓦的标准配备增氧机;每3~5亩池塘设置一台投饵机。

2.养殖池塘的处理

(1)池塘要求: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积5~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不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池形规整。

(2)池塘处理:使用过的养殖池塘,底部大多淤积着较厚的淤泥,尤其养过多年的池塘,淤泥更深厚。淤泥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的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尤其在无公害养殖中,更要把清除淤泥作为管理措施的重要一环。具体措施就是每养殖2年左右,在冬季时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保留10~20厘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进行曝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消毒:有助于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干法清塘,每亩施用生石灰125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化浆后对池底、池坡均匀泼洒;带水清塘,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用生石灰200千克或漂白粉15千克,化浆后全池遍洒。

3.鱼种放养

青鱼无公害养殖对鱼种的来源有严格的要求,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的规定,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鱼种游动活泼,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进行,池塘注水须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进行拉网、搬运等操作时鱼种不易受伤。鱼种放养方法:进行青鱼二龄鱼种培育时,每亩放养尾重0.1千克的一龄青鱼种1000~1300尾,青鱼种放养1~2个月后,每亩混养规格为0.1千克的鲢、鳙鱼300尾左右;青鱼成鱼养殖,每亩放养规格为1千克的二龄青鱼种300~350尾,搭配尾重0.1千克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千克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每立方米用8克)和漂白粉(每立方米用1克)合剂浸泡20分钟,或用3%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

4.水质管理

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从而促进青鱼健康生长。因此,水质管理对青鱼无公害养殖十分重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充足、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含量适宜,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pH为7.0~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管理措施:养殖前期,水位控制在1.5~1.8米,每月注换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每40~5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0千克左右,化浆后全池均匀遍洒,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养殖中期,水位控制在2.0~2.5米,每半月换注水一次,每次30厘米左右,每天中午开机增氧2小时,每月间隔施用一次生石灰或二氧化氯,生石灰每次每亩15千克左右,二氧化氯每亩每米水深200克,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养殖后期,由于池塘载鱼量大,水域积累的有机质较多,应强化水质管理措施,一般水位控制在1.8~2.2米,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40厘米左右,增氧机除白天开机2小时外,凌晨再开机3~5小时,确保池塘溶氧丰富,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5.饲养管理

养殖青鱼宜采用专用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饵料质量要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和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颗粒饵料要采用优质鱼粉、豆饼、菜粕、糠麸、玉米、矿物盐、维生素等多种原料制成,要求饵料颗粒色泽鲜亮,无异味,无发霉、变质、结块现象,颗粒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饵料颗粒不能过于松散,对水的稳定性要求在20分钟内不溃散。同时要对饵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的营养需求也不同。鱼种阶段,饵料蛋白质含量为35%~40%;成鱼阶段,饵料蛋白质含量为30%~34%。饵料投喂方法:用木板、竹板搭建一个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饵台,以驯化的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集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根据季节、水温的不同而异,3月份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每天投喂时要观察水质状况、鱼的生长和吃食、活动情况。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让鱼吃七八成饱,投喂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

6.日常管理

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及时增氧,6~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根据巡塘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进行水质管理,按要求定期加注新水,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每周对投饵食场消毒一次,及时捞除池内漂浮的废弃物,保持池塘环境清洁,检查过滤设施的安全性,及时更换滤布,保证水体的通透性。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表、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

7.鱼病预防

进行青鱼无公害养殖,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病原则。在使用鱼药防治鱼病时,鱼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等有关规定。鱼病预防措施:4月底5月初和9~10月是鱼病多发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0.5毫克/升,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一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生石灰浓度为20~3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