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夏季养鱼的水质管理

2023-02-20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池塘水温较高,水中的各种生物的耗氧量都较大。若管理措施落实不当,鱼类会因水质恶化而引起浮头、病害、死亡,甚至出现泛塘现象。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改善水质。

1.合理轮捕,稀疏密度

根据鱼种放养规格、种类、池塘条件以及市场状况,适时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把达到商品鱼规格的成鱼起捕上市,既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资金周转,又能稀疏存塘鱼的密度,促进存塘鱼的生长。如果池塘内鱼的规格过小而密度又较大,可实行分塘饲养的方法,尽可能将池塘鱼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耗氧量,促进鱼类健康生长。轮捕需在天气正常、比较凉爽、鱼类无病且不浮头时进行,轮捕的前一天应适当减少投喂量,捕鱼时应迅速、快捷,及时将小规格的鱼放回池内,严防机械损伤,以免影响后阶段的生长。

2.合理投饵施肥,保持水体清爽

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严禁投入未经加工、发霉变质的饵料及腐烂变质的水草,更不能投喂有毒害作用的饵料。一次投饵不宜过多,以防剩余饵料腐烂发酵消耗水中的溶氧;天气和水质较好时,投饵量可适当增加;水体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或阴雨天气时,宜少投或不投饵料;暴雨过后或闷热天气不必投喂,以减轻残余饵料对水质的污染。追施肥料应少用农家肥,适当使用生物菌肥,施肥量宜根据水体透明度、养殖品种、天气条件等具体因素而定,施肥量、施肥次数均宜少不宜多。水质较瘦、水体透明度较大时才可适当追施尿素、过磷酸钙等肥料,每亩每次各用2千克,肥料用水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以繁殖藻类,供鱼类生长。施肥在晴天的上午进行,中午或雷雨前后不宜施肥。

3.适时增氧,提高水体溶氧量

水体中含有适量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一般适合鱼类生长的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所以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提高水体溶氧量。精养池塘要安装增氧机,按要求及时开机增氧,一般开机时间为:晴天中午开机,阴雨天、闷热天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及时开机,严防缺氧现象的发生。没有增氧设施的要备好备足化学增氧剂,如粒粒氧等,在天气不佳或鱼有浮头现象时及时使用增氧剂,以弥补水体溶氧的不足。

4.适时加注新水,及时更新水质

高温季节要经常向池塘内注入新水,特别是连续晴天持续高温时,更要及时注水。当水质不佳,尤其是水色变黑、水面泛起泡沫、水质严重恶化时要及时换水,排出池内的老化水,同时注入清新的新鲜水体,在注水时要防止冲起池底的腐败物质。高温期间尽可能保持较高水位,一般不得低于2米。进排水口需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入池或池内的鱼逃出,使用的水源水质要清新、溶氧丰富并经消毒处理,不可使用养殖废水作为水源。

5.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水质环境

生石灰、溴氯海因、二氧化氯、戊二醛、聚维酮碘等药物是水质的优质消毒剂和改良剂,合理使用可有效改善水体环境,杀灭病原菌类。鱼池由于长时间投喂,残饵及鱼的排泄物等有机质积累在池底,大量分解,使池水趋向于弱酸性,对鱼类生存生长不利。合理使用生石灰可改良水体水质,使水体pH为7.0~8.5。施用生石灰还有消毒杀菌、防治鱼病的作用,同时具有改善底质状况、促进底质营养元素释放的作用,促使水体增肥。高温季节每月使用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20千克,要使用新鲜的块状生石灰,化成浓浆后全池泼洒。食场周围每周用200克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泼洒,可有效抑制病菌的滋生与蔓延,保持水质良好。

6.施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生态循环

微生物制剂施入水体后,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促进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有益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通过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光合细菌、EM原露等为常用种类。施用微生物制剂能净化改良水质,保持水质稳定,还可增强鱼类体质,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减少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时要注意不可与杀菌剂同时施用,两者的间隔期应在半月以上,使用后不宜勤换水,以保持较高的有益菌浓度。应坚持每半月使用一次,每次每亩池塘施用光合细菌1千克左右,宜在晴天的上午施用,用池塘水稀释活化后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