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团头鲂生态化养殖

2023-02-20

近年来,团头鲂成为市场畅销品种,经济效益较好。其食性广,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回捕率高,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养殖技术易掌握,是适宜广大养殖户养殖的品种之一。团头鲂生长速度快,养殖措施得当,当年即可养成。生态化养殖团头鲂能够生产出健康、安全的水产品,满足人们吃放心鱼的要求。

1.池塘条件

池塘周围要求无污染源,水质条件、土壤条件、大气条件等均须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养殖池塘面积3~10亩,水深1.5~2.5米,形状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这样池塘受光照的时间要长些,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提高鱼池水温。养殖池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底质好,无渗水、漏水现象,塘底平坦,池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池埂坚固、整齐,有防旱、防洪设施。此外成鱼池还应配备增氧机,每亩鱼塘配0.4千瓦以上。

2.清塘消毒

当年养成团头鲂,对池塘消毒要求严格。冬季或早春把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以杀死病原菌;挖出过多的淤泥,修补堤埂,堵好漏洞,整平池底。进行成鱼养殖时,要在鱼种放养前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清塘一般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茶子饼等,以生石灰为好。生石灰清塘,干塘每亩用量为100千克,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用量为150千克,用药7~10天后药性消失;漂白粉清塘,干塘每亩用10千克,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用量为15千克。清塘后注水,池塘水深保持1.2米左右,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千克,培肥水质等待放鱼。

3.鱼种放养

鱼种以“浦江1号”团头鲂鱼种为好,要采用有资质的鱼种场生产的无公害鱼种,鱼种来源应明确,不使用来源不明的鱼种。放养在当年夏花鱼种培养成功后进行,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7月中下旬放养,应选择晴天放养,下雨、刮风天不宜放养。放养时先放主养鱼,15天后再放养鲢、鳙鱼等混养鱼类。由于团头鲂抢食能力弱,不可放养鲤鱼、草鱼等抢食能力较强的鱼类。鱼苗要规格一致、健康无病,放养密度应根据设计产量、出池规格、饲养技术来确定。一般每亩放养20克/尾左右的团头鲂一龄鱼种1500尾,混养夏花鲢、鳙鱼种500尾。

4.水质管理

水质良好是团头鲂无公害养殖的必要条件。放养鱼种时水深保持在1.2~1.5米,以后随鱼的生长和气温的升高,逐步加深池水,到8月末时水深要达到2米左右。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换水,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一般每周注换水一次,每次30厘米左右。水质指标要求: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28~35厘米,pH7.0~8.5,水质“肥、活、嫩、爽”,控制水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数量。通过施肥培养藻类,团头鲂养殖池塘宜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视水质情况每半月向池塘施磷肥1.5千克/亩、钾肥0.5千克/亩。根据鱼的活动情况和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搅动水体,释放有害气体,增加水体溶氧量,利于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黎明时开机增氧3~4小时,防止团头鲂缺氧浮头。每半月使用一次光合细菌,使池塘中的有益微生物占优势地位,把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废物等分解转化为有用物质,使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保持水质稳定,有利于团头鲂的无公害养殖。

5.饵料投喂

要使用团头鲂专用的颗粒饵料,要求饵料耐水性好,颗粒均匀,无变质发霉现象;饵料成分中应有适量的草粉,以满足团头鲂对纤维素等成分的要求,饵料蛋白含量宜在30%左右。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颗粒粒径不同的饵料:鱼的体重在100克以下时,饵料粒径为2毫米;体重100~150克时,饵料粒径为2.5~2.8毫米;体重150~250克时,饵料粒径3.2~3.5毫米;体重250克以上时,饵料粒径4.0毫米。投喂饵料要驯化,投喂时细心观察、耐心投喂,投喂要做到“四定”和“匀、足、好”。①定位:设定固定的投料点,水面较大时须使用多台投饵机,保证每条鱼都有足够的空间吃食。②定时:根据水温的高低确定投料时间,水温20℃以下时,投喂2~3次/天;水温高于20℃时,投喂3~4次/天,早7时到晚7时之间等时投喂。③定量:有80%的鱼开始游走时,减慢投喂速度,直至停止,保证80%以上的鱼每次投喂时都能吃到饵料,鱼种吃到八成饱。④定质:使用完全合格的饵料,不使用发霉、有异味等变质的饲料,连续使用一种饵料。鱼发病或天气、水温不正常时,以鱼吃到七成饱为宜,天气闷热、水温过高、鱼浮头严重时应少喂或停喂。最后,一定要注意使用优质饵料,以减少鱼类向水体排泄的氨氮量。

6.防病措施

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用药是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最后办法,控制和改善养殖水体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养殖鱼类的抵抗力才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

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工具消毒、鱼种消毒、食物和食场消毒工作。放养时水温不能突然升高或降低,否则易引起鱼的应激反应。选择优良品种和优质鱼种,品种不好不仅体质差、抗病能力弱,易生病,而且生长慢,饵料系数会增大。操作时要细心,尽量使鱼体少受损伤,切断鱼体感染疾病的途径,最好不要清塘的鱼种。鱼种下塘时,体质弱、掉鳞受伤的鱼不要。使用营养全面和营养水平高的优质饵料,优质饵料的投喂量少,则饵料系数低,对水体污染小,对水环境的控制有利。注意观察鱼的吃食情况,特别是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鱼每天的吃食量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吃食减少,则要检查原因,这常是水质变坏、鱼病发生的前兆,要及时预防。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鱼体体色和活动是否异常,鱼体变黑、离群独游、鱼体黏液减少都是鱼体发病的前兆,要及时预防。此外,往年曾经发生的鱼病害,当年要提前预防。坚持做好巡塘和记录工作,巡塘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观察池鱼生长、摄食等情况,同时做好养殖过程中各方面的详细记录,以便总结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