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

2023-02-20

1.亲虾的选择

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期较晚,一般在7月进入繁殖期,可在5月前后选择亲虾进行培育。亲虾挑选标准:10月龄以上,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雌雄虾比例为2∶1。雌雄鉴别:同龄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体长相近的虾,雄性的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螯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虾螯足上没有软疣,即使有,颜色也偏淡;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步足基部,雌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3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一些。

2.池塘的准备

面积2~5亩、水深1.0~1.5米的池塘均可作为克氏原螯虾繁育池,池塘池坡比最好在1∶3.5以上,较大的池坡便于亲虾在池塘滩角处掘洞繁殖,池塘附近同时应具有优质、清新、充足的水源。亲虾投放前15天应做好常规清塘、消毒、除野、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等工作。池塘消毒一周后开始施肥,每亩施发酵畜粪200~300千克作基肥,以培养水质。同时注入新水,进入池塘的水经60目筛绢网过滤,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池底适当种植一些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性植物,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20%左右。由于克氏原螯虾在下雨后和晚上具有极强的攀爬逃离习性,池塘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池内应设置增氧设施,在阴雨天或高温季节黎明缺氧时及时增氧。

3.亲虾的投放和繁殖

池塘药物毒性消失后投放亲虾,每亩投放亲虾40~50千克,亲虾放养的前2~3个月要进行投喂,饵料主要有新鲜的水草、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屠宰的下脚料等。每15天换水一次,每20天泼生石灰水一次,浓度为3~5克/立方米,保持水质相对稳定。亲虾抱卵前应适当排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0.5米左右,排水要缓慢。正常情况下,亲虾交配后在池塘滩角处开始掘穴,雌虾产卵、抱卵以及受精卵孵化等过程多在地下的洞穴中完成。7月为亲虾交配、产卵的高峰期,在水温22~2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40天左右孵化成幼体。孵化出的幼体附于母体腹部游泳足上,完成幼体生长发育为仔虾的过程。仔虾能离开母体时,体长9~10毫米,其形状几乎与成虾一样,已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在24~28℃的水温条件下,幼体发育阶段需12~15天。8月中下旬开始用虾笼捕捞雄虾。9月当池中有幼虾出现时,及时捕捞已繁殖完毕、仔虾也已离开母体的雌虾,对幼虾进行强化培育。对于繁殖、孵化过晚的亲虾,一般进行专塘繁育,进入冬季后除了适量施肥外,一般不需再投饵料。施肥的目的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以保证亲虾及其繁殖的仔、幼虾有足够的自然饵料。

4.虾苗的培育

培育一般在亲虾产卵孵化池中进行,修建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把沉水性植物均匀成片地种植在池底,每片10千克左右,每亩池底种植20片。漂浮性植物可用毛竹固定在距池边1米左右的池角或池边,幼虾培育密度为20万尾/亩左右。饵料投喂:虾苗培育期,根据水色适时追施肥料,同时要人工投喂饵料,进行强化培育。幼虾孵出第1周泼洒豆浆,每天2次,第2周起投喂混合饲料,以小杂鱼、螺蚌肉、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由小麦、玉米、水草等粉碎混合加工成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沿池边多点投喂,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3~0.4千克,后期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8%~12%。水质控制:培育虾苗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每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为原池水的20%左右;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一次,浓度为3~5克/立方米,以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起调节作用。经过30天左右的培育,虾苗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起捕出池,作为苗种分池养殖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