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二)嗜子宫线虫病

2023-02-20

【流行情况】本病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亲鱼因患此病影响性腺发育,不能成熟产卵。本病通常发生于5~6月。长江流域一带一般于冬季虫体在鳞片下出现,但因虫体较小又不甚活动,所以不易被发现,到了春季水温转暖之后,虫体生长加速,从而使鱼致病。在6月之后,母体完成繁殖,鱼体表就不再有虫体。不同种类的嗜子宫线虫对宿主,以及宿生部位有明显的专一性。一般不引起死亡,仅降低其商品价值。可引起细菌、真菌的感染。严重时也可引起死亡。

【病原】病原为嗜子宫线虫。雌虫较雄虫大很多,虫体呈线状,两端圆形,活体时肉红色,俗称“红线虫”。鲤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鲤的鳞囊,鲫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鲫的尾鳍,草鱼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草鱼头部皮下组织,鲶棍形线虫寄生于鲶形目鱼类的头部皮下组织,藤本嗜子宫线虫寄生于乌鳢的背鳍和臀鳍;黄颡鱼似嗜子宫线虫寄生于黄颡鱼的眼睛。

【症状】虫体寄生处,组织充血、发炎、溃疡甚至坏死。并在病灶处可见红色虫体盘曲其中。嗜子宫线虫对寄主和寄生部位有专一性,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寄生于2龄以上的鲤、红鲤鳞片下的鲫似嗜子宫线虫雌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长大,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胀大,鳞片松散、竖起,甚至导致鳞片脱落,肌肉发炎、溃疡,继发感染细菌和水霉,严重时造成死亡。

鲫似嗜子宫线虫雌虫主要寄生于鲫鱼和金鱼的尾鳍。展开鳍条对光用肉眼或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红色虫体寄生其中。虫体在鳍条之间与鳍条平行,将鳍条撕开,虫体就暴露出来。在春季,虫体因发育成熟钻破鳍膜组织繁殖后代,引起鳍条充血、破裂、鳍基发炎,往往感染水霉,使病情加重。

【诊断要点】肉眼即可见寄生于鳍条上、鳞片下的红色线虫。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切忌用茶饼清塘,因茶饼不仅不能杀死幼虫,还可以延长水中幼虫的寿命。

(2)对于寄生于体表和鳍上的虫体,可用1%的高锰酸钾液或碘酒涂抹患处。

(3)用2%~2.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