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四、链壶菌病

2023-02-20

【流行情况】本病在虾、蟹育苗地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卵及幼体,尤其是溞状幼体。在发现患链壶菌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全池幼体在1~2天即全部死亡。

【病原】病原主要有链壶菌、离壶菌、海壶菌三个属,其中链壶菌最为常见。

【症状】虾类在疾病早期,幼体体内无明显可见的菌丝体,但幼体不活泼,腹部常弯曲,呈抽搐状,有时在体表可看到附着的孢子。疾病严重后幼体呈灰白色、不透明,不吃食,趋光性差,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散游于水的中下层,重者沉于池底。严重感染的卵体积较小,不透明,呈褐色或淡灰色,卵不能孵化。

链壶菌寄生在蟹类的卵和幼体中,受感染的卵初期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幼小的菌丝,严重时卵内充满菌丝,变为不透明,菌丝甚至可伸出卵膜以外呈绒毛状。蟹腹部所抱的卵块,当健康的卵为橘黄色时,受感染的卵呈褐色;如果健康的卵为褐色或黑色时,受感染的卵则为浅灰色。受感染的卵块一般比正常卵块小。真菌一般仅侵害卵块表面的卵,不穿入内部的卵。受感染的幼体身体衰弱,活动能力减低,最后停止游动,身体逐渐变白,不久死亡。死后的幼体体表也可生出绒毛状菌丝。

【诊断要点】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虾蟹卵和幼体表面充满白色菌丝体。如需进一步鉴定病原,可将带有菌丝的卵和幼体放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鉴定。

【防治方法】

1.预防

(1)最好采用微流水生态育苗。

(2)对沉淀池、育苗池及工具进行认真的洗刷,并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

2.治疗 下列方法任选一种。

(1)用浓度为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0.01~0.02毫克/升,24小时用药1次,连泼2~3天。

(3)将水位降低后,每立方米水体中放制霉菌素100克,药浴1~1.5小时后再加满池水,隔1小时后进行大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