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水霉病

2023-02-20

水霉病俗称肤霉病、白毛病、长毛病。

【流行情况】本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都有流行。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都可感染。在晚冬和早春,水温15~20 ℃时发病最严重。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在2~5月为鱼种发病季节,4~6月为鱼卵发病季节。越冬池塘中的鱼、春季清瘦水体中的鱼、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和低温冻伤的鱼,最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引起鱼体受伤,也会引起水霉病暴发。感染后的死亡率以成鱼较低,苗种较高,鱼卵最高,常导致家鱼人工繁殖的失败。

【病原】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

【症状】鱼体受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的水霉菌丝,如旧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皮肤黏液增多。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明显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较深部位,并向外大量生长,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开始出现运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感染了菌丝的鱼卵,内菌丝侵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使卵变成一灰白色小绒球,俗称“太阳籽”、“卵丝病”。严重时造成大量鱼死亡。

【诊断要点】水霉的感染往往是由于鱼体受伤后,细菌和寄生虫侵入而发炎引起的。掌握这一特征,有利于辨认鱼病症状而确诊。感染了水霉的病鱼和鱼卵,由于外菌丝长满成棉絮状,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在诊断虾、蟹疾病时,要注意将纤毛虫病与水霉病区分开来;在显微镜下,纤毛虫是运动的活体。

【预防方法】

1.预防

(1)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1)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2)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要清洗干净,用3‰福尔马林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0分钟,或用1%~3%食盐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0分钟,或用0.5%的硫酸铜溶液浸洗产卵鱼巢10~3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后再用。

3)受伤的亲鱼,可直接在伤口上涂抹高浓度的龙胆紫或高锰酸钾,防止水霉病感染。

4)孵化过程中,应多次用3毫克/升亚甲基蓝或60毫克/升制霉菌素浸泡处理。

(2)鱼类水霉病的预防:

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或1克漂白粉进行消毒,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2)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种8~10分钟。越冬鱼塘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

3)在春放鱼种过程中,操作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的免疫力。每100千克鱼用0.1~0.2克维生素C拌料投喂,1天2次,连喂3天,可以有效提高鱼体抵抗力。

2.鱼类水霉病的治疗

(1)发现该病时迅速排出池水,注入清水(排、注水量每次为20厘米深),或将鱼转移至水质清新的池塘或流动的水域中。

(2)每亩(水深1米)用高聚碘100~150克,或硫醚沙星300克,全池泼洒。

(3)每亩(水深1米)用小苏打400克与二溴海因200克的合剂全池泼洒,或者使用250克的硫醚沙星全池泼洒同样有显著疗效。

(4)用4%食盐与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2天。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后期治疗效果不大。

(5)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1 000克磨碎,煎水后加盐500~1 000克,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