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十三、链球菌病

2023-02-20

【流行情况】本病主要经口感染,危害虹鳟、香鱼、银大麻哈鱼、罗非鱼等,从当年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全年发生,流行于夏季7~9月,死亡率高。在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血液中均可分离到病原菌。

【病原】病原为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革兰染色阳性,适宜温度20~37 ℃,最适pH为7.6~8.4。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或头向上、尾向下,成悬垂状,或静止于水底或离群于水面缓游,有时旋转游动后沉于水底;临死前,病鱼或间断性猛游,或腹部向上。体色发黑;眼球充血、肿大、突出;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出血;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溃烂或带脓血的疖疮,尤以尾部多见;肛门红肿;肝脏、脾脏、肾和肠管点状出血。病原菌如侵入脑,还可引起鱼体弯曲。

【诊断要点】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部分会跳跃。

鳃盖内侧充血发红但不腐烂,血管明显粗大。

眼球突出,或在池塘中眼球不突出,离水后眼球很快突出。常一只眼表面有白色膜,另一只正常。60%左右的病鱼眼球白色处充血。

肛门发红,但因发病后池塘减料或不投喂,约有30%的池塘不表现此症状。

病鱼血液凝固时间超过50秒,或血液凝固时间短于15秒。

肝脏肿大、出血,部分有白色小点。

肠道充血,充满水样物质,肠道壁变薄;部分鱼有腹水。

确诊链球菌病时,可以采用无菌器具解剖病鱼,分别取鳃、肝脏、肾脏、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的小块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洁净载玻片涂片,风干后,革兰染色,置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阳性的链状球菌,发现较多的为成对球菌,结合鱼体症状可基本确诊。确认病原体的种类可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或采用免疫学技术检测方法确认。  

【防治方法】

1.预防

(1)每亩(水深1米)用含氯石灰(漂白粉)800~1 000克,或二氯异氰脲酸钠200克,或三氯异氰脲酸粉150~300克,或二氧化氯80~200克,全池泼洒,10天1次。

(2)每亩(水深1米)用8%溴氯海因150~200克,全池泼洒,10天1次。

(3)每亩(水深1米)用10%聚维酮碘溶液100毫升,全池泼洒,每7天1次。

(4)盐酸土霉素拌料投喂,每千克饲料0.5~1克,1天1次,连用3~5天。

2.治疗 外用药加内服药同时使用,下列外用药和内服药任选其一。

(1)外用药:

1)每亩(水深1米)用优氯净200~250克全池泼洒,2~3天重复1次。

2)每亩(水深1米)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200克全池泼洒,2~3天重复1次。

3)每亩(水深1米)用复合碘溶液80毫升,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毫升,或10%聚维酮碘粉100克,全池泼洒,2~3天重复1次。

4)每亩(水深1米)用8%溴氯海因150~200克全池泼洒,10~15天1次。

(2)内服药:

1)拌料投喂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按每千克饲料用1~1.5克,1天1~2次,连用3~5天。

2)每千克饲料中加诺氟沙星1~2克,或氧氟沙星1克,或氟甲喹2克,拌料投喂,1天1次,连喂5~7天。

3)每千克饲料中加磺胺-6-甲氧嘧啶2~3克,或磺胺-5-甲氧嘧啶3~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饵投喂,1天1次,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4)每千克饲料中加盐酸链霉素或氨苄青霉素0.5~1克,拌料投喂,1天1次,连用20天。

5)每千克饲料中加阿莫西林1~1.5克,或喹酸1克,拌料投喂,1天1次,连用5~7天。

6)每千克饲料中加螺旋霉素1~1.5克,拌料投喂,1天1次,连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