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健康养殖

2023-02-20

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选择科学的养殖模式,将养殖动物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现行的水产养殖技术多从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结果非但达不到所追求的高产高效,反而造成了自身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疾病的流行,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可持续性的健康养殖应当是健康的苗种培育、放养密度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避免疾病的流行。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

1.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是开展健康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养殖设施的结构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我国的水产养殖设施,尤其是作为最主要养殖方式的池塘,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养殖方式中的结构和布局,仅具有提供养殖动物生长空间和基本进、排水功能,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进、排水系统也不具备,因此难以对池水进行有效的调控。富含各种营养盐类及其他废弃物的池水大多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要开展健康养殖,必须对现行的养殖设施结构进行改造,逐步引导水产养殖产业向设施渔业方向发展。养殖池塘除具有提供养殖动物生长、生活空间和基本的进、排水系统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水质调控和净化功能,使养殖用水能够内部循环使用。这种养殖设施既能极大地改善养殖效果,同时又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真正做到健康养殖。

2.健康苗种的培育 进行抗病、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是开展健康养殖的关键。目前我国苗种培育技术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主要养殖种类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人工选育和品种改良,遗传基础还是野生型的,其生长速度、抗逆能力乃至品质都急需经过系统的人工育种而加以改进。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此外,我国多数的育苗场设施和设备比较落后,苗种培育期间各种要素的可控程度差,一旦发生变故,实施应急措施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也制约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影响苗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建立设施和设备较为先进的育苗场和积极开展抗病、抗逆养殖品种的选育是健康养殖的当务之急。

具有较强的抗病害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的养殖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以避免大量用药对水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对虾无特定病原群体的选育,为减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开发抗病、抗逆养殖品种,对于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健康的管理 健康管理是在特定养殖方式下,根据养殖种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管理的特点,采用合理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并对水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调控,维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害的发生。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1)合理放养:各种水环境对水产养殖动物均具有一定的容量,应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及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同时,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和各种养殖动物与水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合理搭配放养其他品种养殖动物。在合理放养的条件下,能够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保持有益生物的优势地位,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改善水的环境条件,预防疾病的发生。

(2)合理投喂:开展健康养殖,保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饲料投饲技术非常关键。首先,应加强养殖品种摄食行为学的研究,应用摄食生态、摄食行为的特性,提高投饲的科学性。根据不同鱼类的摄食习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料投喂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饲料投喂技术、自动投喂技术等。保证鱼类生长需要,应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污染。饵料的质量和投喂的方式,不但是保证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生活,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不同养殖品种,选择能完全满足水产养殖动物各阶段所需营养物质,适口及营养适宜的饵料。营养不全面或营养成分配合不当,将导致营养缺乏症或使养殖动物生理机能下降,从而导致对环境变化或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投喂腐败变质的食物,可直接引起养殖动物生病,甚至死亡。合理投喂就是要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保证饵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不含病原体及有毒或有害物质,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投喂适量的饵料,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适当地做出调整,勿使其摄食过饱或摄食不足。

(3)水质调节:各种养殖鱼类对水质的理化指标均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理化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态氮和硫化氢等,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的理化指标,发现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尽力控制这些指标在养殖鱼类生长和生活的适宜范围内。另外,养殖环境中的生物,尤其是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是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应将其种类及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养殖者应每天观察水色及透明度变化情况,若水色及透明度变动较大,可采取换水、施肥或使用某些化学药物进行调节。

(4)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内容较多,除日常投喂饵料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定时巡池,观察养殖鱼类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密切注意池水的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及时清除养殖鱼类的粪便、残饵及鱼的尸体,清除杂草、螺等有害生物,防止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③定期排污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④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⑤定期对养殖鱼类进行病原体抽样检查,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日常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当中,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在捕捞、运输、放养和筛选等操作中应小心仔细,避免养殖鱼类受伤,或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防止由于机体损伤或产生应激反应后,使养殖对象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渗透到各行业,水产养殖亦不例外。我们应该有计划地逐渐将农业化养鱼向集约化养殖方式发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积极开展健康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