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五)鱼病防治常用药物:中草药

2023-02-20

中草药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使用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鱼类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功效。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中药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通常分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两种。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和鞣质等;无效成分有树脂、油脂、糖类、蛋白质及色素等。中草药具有许多西药不能媲美的优点,即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残留性、无耐药性。

现将鱼类疾病防治中常用的中草药介绍如下:

图1.1

1.大蒜(图1.1)

【特性】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呈卵形微扁,直径3~4厘米;外皮白色或淡紫红色,有弧形紫红色脉线;内部鳞茎包于中轴,瓣片簇生状,分6~12瓣,瓣片白色肉质,光滑;底盘呈圆盘状,带有干缩的根须。

【药用部分】鳞茎,现有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和大蒜素微囊。

【有效成分】大蒜辣素,臭辣味。对热不稳定,遇碱易失效,但不受稀酸影响。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温、味辛、无毒,具有止痢、杀菌、驱虫、健胃的作用。

图1.2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等细菌性鱼病,将大蒜捣碎,按每千克鱼10~3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6天。

2.大黄 (图1.2)

【特性】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米。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块茎,茎黄棕色,直立,中空;叶互生,叶身呈掌状浅裂;花黄白色而小,呈穗状花序。

【药用部分】根、根块茎。

【有效成分】大黄酸、鞣质、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等蒽醌衍生物。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抗菌、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凝固的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细菌性鱼病和出血病,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25~37克。用前先将大黄加20倍的0.3%氨水,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

图1.3

3.乌桕 又名木油树、木蜡树、乌果树、木梓、桕子(图1.3)。

【特性】大戟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叶互生,菱形或卵形,背面粉绿色;夏季开黄花,穗状花序顶生;蒴果球形,有三裂;三颗种子外被白色蜡层。

【药用部分】根、皮、叶、果。

【有效成分】酚酸类物质。酸性条件下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微温、味苦,具有抑菌、解毒和消肿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白头白嘴等细菌性鱼病,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乌桕6克。用前先将乌桕加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浸泡12小时,再煮沸10分钟,可提高药效。

图1.4

4.地锦草 又名奶浆草、铺地红等(图1.4)。

【特性】大戟科。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长约15厘米。茎从根部分为数枝,紫红色,平铺地面;叶小,对生,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齿;茎叶含有白色乳汁;花极小,生于壶形苞内。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平、味苦、无毒,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抗菌谱广,并有止血、中和毒素的作用。

图1.5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等细菌性鱼病,用干的地锦草、铁苋菜、辣蓼或马齿苋(合用或单用均可)按每千克鱼5克,打成粉后,加盐2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鲜的地锦草、马齿苋为25克,铁苋菜、辣蓼各为20克。

5.铁苋菜 又名海蚌含珠、人苋等(图1.5)。

【特性】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钝齿,叶片粗糙;花序腋生,雄花序穗状,花小,紫红色,雌花序藏于对合的叶状苞片内;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表面有毛。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铁苋菜碱。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凉、味苦涩,具有止血、抗菌、止痢和解毒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地锦草。

图1.6

图1.7

6.穿心莲 又名一见喜、榄核莲、四方莲、苦草(图1.6)。

【特性】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80厘米。茎方形,有棱,分枝多,节稍膨大;叶对生,深绿色,尖卵形,类似辣椒叶;疏散的圆锥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冠白色,近唇形,有淡紫色条纹;果长椭圆形,表面中央有一纵沟;种子长方形。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穿心莲内脂、新穿心莲内脂和脱氧穿心莲内脂等。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炎、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功能,对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等细菌性鱼病,每千克鱼用干的穿心莲20克,打成粉后,加盐2克,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1次,连喂3天。或鲜的穿心莲30克,打成浆后,加盐2克,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1次,连喂3天。

7.鸟蔹莓 又名五爪龙、母猪藤、五将军、过江龙等(图1.7)。

【特性】葡萄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紫绿色,有纵棱,无毛,有卷须;掌状复叶外叶5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钝锯齿;花小,黄绿色,腋生聚伞花序;浆果卵圆形,熟时紫黑色。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甾醇、黄酮类。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酸苦,具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和止血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白头白嘴鱼病,用乌蔹莓5~7毫克/千克,拌硼砂15~2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3天。

8.五倍子 又名佩子、百虫仑(图1.8)。

图1.8

图1.9

【特性】为漆树科属植物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等叶茎寄生的虫瘿,虫瘿呈囊状,有角倍和肚倍之分。角倍呈不规则囊状,有若干瘤状凸起或角状分枝,表面具绒毛;肚倍呈纺锤形囊状,无凸起或分枝,绒毛少;9~10月摘下虫瘿,煮死内部寄生虫,干燥即得。

【药用部分】虫瘿。

【有效成分】鞣质、没食子酸等。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酸涩,具有抗菌、止衄、解毒和收敛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等细菌性鱼病,口服按每千克鱼2~4克,每天1次,连泼3~6天。

9.辣蓼 又名水蓼、红辣蓼、酒药草等(图1.9)。

【特性】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90厘米。茎直立或下部伏地,茎节部膨大,紫红色,分枝稀疏;单叶互生,披针形,长5~7厘米,叶面有八字形黑纹;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甲氧基蒽醌、蓼酸、糖苷氧茚类化合物等。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温、味辛,具有杀虫、抑菌、消炎和止痛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地锦草。

10.黄柏 又名黄檗、元柏、檗木等(图1.10)。

图1.10

【特性】芸香科,落叶乔木,高10~15米。树皮厚,灰色或棕褐色,外层木栓质发达,有深纵裂,内皮鲜黄色;单数羽状复叶对生,5~13片,卵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圆锥状花序;果实球形,熟时紫黑色,果实揉碎后有松节油气味。

【药用部分】干燥树皮。

【有效成分】小檗碱、栏碱、黄柏碱等。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抑菌、消炎、止痛、解毒和消肿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干的黄柏、黄芩、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或单用均可)按每千克鱼5克,打成粉后,加盐5克,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1次,连喂7天。

图1.11

11.黄芩 又名山茶根、黄金茶根等(图1.11)。

【特性】唇形科,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棕褐色;茎为方形,基部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花蓝色,唇形,总状花序顶生。

【药用部分】干燥根。

【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贝加因等多种黄酮类成分。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抑菌、消炎和清热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黄柏。

图1.12

12.黄连 又名味连、古勇连、雅连、鸡爪连等(图1.12)。

【特性】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柱形,多分枝,形如鸡爪,节多,生有极多须根;叶从根茎长出,有长柄,指状三小叶,小叶有深裂,裂片边缘有细齿;花小,淡黄绿色,花3~8朵,顶生。

图1.13

【药用部分】根状茎。

【有效成分】黄连碱、防己碱、小檗碱等。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抗菌、杀虫、消炎和解毒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黄柏。

13.车前草 又名车轮菜、钱贯草、蒲杓草、蛤蟆叶、耳朵棵等(图1.13)。

【特性】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有许多须根;叶根生,卵形,基出掌状脉5~7条;花细小,淡绿色,穗状花序,长6~7厘米;果卵形,长约3厘米。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胆碱、车前苷、桃叶珊瑚苷。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凉、味淡、甘,具有抗真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等细菌性鱼病。按每千克鱼10克,用煎煮后的汁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1次,连喂6天。

14.生姜 (图1.14)

【特性】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00厘米。根状茎肉质,扁平多节,黄色,有芳香及辛辣味;叶二列式互生,线状披针形,基部无柄;花橙黄色,花萼单独自根茎抽出,穗状花序,卵形,通常不开花;蒴果3瓣裂。

图1.14

【药用部分】鲜根状茎。

【有效成分】姜醇、姜烯等挥发油。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微温、味辛,具有抗菌、解毒和杀虫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具有消炎作用,将姜汁涂抹鱼体伤口处即可。

图1.15

15.马齿苋 又名瓜子菜、马齿菜、酱板草、马苋等(图1.15)。

【特性】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高约35厘米。茎淡紫红色,全株味酸;叶互生,肉质,紫红色,形似瓜子;花小,黄色,腋生或顶生;蒴果圆形,从中裂开,内有许多黑色种子。

【药用部分】全草。

【有效成分】去甲肾上腺素,生物碱。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酸,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和止痢杀虫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地锦草。

图1.16

16.板蓝根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药名为板蓝根(图1.16),其叶干燥后,药名为大青叶。

【特性】原植物2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主根直径5~8毫米,灰黄色;茎直立,光滑无毛,多少带白粉状;单叶互生,基生叶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序复总状,花黄色;角果顶端圆钝或截形。

【药用部分】菘蓝的干燥根。

【有效成分】吲哚苷、芥子苷、蒽醌类。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黄柏。

图1.17

17.苦楝 又名森树、楝树(图1.17)。

【特性】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有皱裂;叶互生,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花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果球形,熟时黄色。

【药用部分】根、树皮和枝叶。

【有效成分】川楝素。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苦、味寒,具有杀虫和抗真菌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车轮虫和锚头鳋病,按每立方米水体10克,将苦楝根或枝叶打成浆后全池泼洒。也可配以菖蒲全池泼洒。

18.枫树 又名枫香树(图1.18)。

图1.18

【特性】槭树科,落叶乔木,高20~40米。单叶互生,有长柄,掌状三裂或裂片三角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初黄色;花淡黄褐色,雌雄同株,顶生短穗状花序;蒴果圆球形,种子多角形。

【药用部分】叶。

【有效成分】倍半萜烯化合物与桂皮酸酯等挥发油。

【性能和主要功效】性辛、平、味苦,具有解毒、止血和止痛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烂鳃等细菌性鱼病,将枫树枝叶按每立方米水体30克,扎成捆(每捆10~20千克)浸泡池角或池边,隔1周后将成捆的枫树枝叶翻动1次,浸泡约20天,把未泡烂的枝叶从池中捞出。

图1.19

19.菖蒲 (图1.19)

【特性】天南星科,多年生挺水草本,叶具中肋,叶片剑形。长50~100厘米,宽1~3厘米。常生于池塘浅水处、沼泽或水泡子中,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

【药用部分】根茎。

【有效成分】挥发油、糖类、鞣质、菖蒲苷。

【性能和主要功效】消化、健胃。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烂鳃、赤皮和水霉病。将菖蒲打成浆按每立方米水体7.5克,加食盐15克和人尿30克,全池泼洒。

20.芦苇 (图1.20)

【特性】禾本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叶扁平,带状披针形,高1~3米,直径2~10毫米。具粗壮匍匐茎,叶片带状披针形,长15~50厘米,宽1~3厘米,我国南北各地皆有分布。

图1.20

【药用部分】芦根。

【有效成分】不详。

【性能和主要功效】清热、利尿、消炎。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根5千克,加大蒜0.25千克和食盐0.25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投喂,每天2次,连喂4~6天。

图1.21

21.艾蒿 (图1.21)

【特性】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具明显棱条,密生白色短茸毛,侧生细枝,叶互生。高60~80厘米,直径0.3~0.8厘米。生长在荒地或池边。

【药用部分】全株。

【有效成分】桉树脑、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生长因子。

【性能和主要功效】止血、治恶疮、消炎、杀虫。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烂鳃病。将艾蒿按每立方米水体30克,扎成捆(每捆10~20千克)浸泡池角或池边,隔1周后将成捆的马尾松枝叶翻动1次,浸泡约20天,把未泡烂的枝叶从池中捞出。也可将干艾蒿粉按每万尾鱼种100克,加干辣蓼粉1 000克制成药饵,每天喂1次,连喂4天。

图1.22

图1.23

22.角蒿 (图1.22)

【特性】紫葳科,一年生草本,茎略弯,叶互生,高30~90厘米,直径0.3~0.8厘米,生长在荒地、路边和河岸。

【药用部分】全株。

【有效成分】青蒿素。

【性能和主要功效】治恶疮、消炎、杀虫。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艾蒿。

23.青蒿 别名黄蒿(图1.23)。

【特性】菊科,草本植物,茎表面有纵浅沟,幼时褐色,老时黄褐色,根生叶及下部叶在开花时凋落,叶抱茎,卵形,高1~1.5米,生长在路旁或荒地。

图1.24

【药用部分】地上部分。

【有效成分】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性能和主要功效】解热、消炎。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同艾蒿。

24.马尾松 (图1.24)

【特性】松科,常绿大乔木,松皮红褐色或灰褐色,易剥落。叶针形,深绿色,树高20~30米,叶长10~20厘米。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山地或平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药用部分】枝和叶。

【有效成分】松树油。

【性能和主要功效】灭菌、杀虫。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肠炎、烂鳃病,并对鳋、鲺等寄生虫也有一定疗效。将马尾松枝叶按每立方米水体30克,扎成捆(每捆10~20千克)浸泡池角或池边,隔1周后将成捆的马尾松枝叶翻动1次,浸泡约20天,把未泡烂的枝叶从池中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