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鱼病防治常用药物:环境改良剂与消毒药

2023-02-20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抗菌、杀虫,达到消毒与改良环境的目的。主要有卤素类、醛类、酸类、碱类、盐类、氧化剂、染料和生物改良剂等。

1.卤素类

(1)漂白粉:

【性状】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有效氯含量不应低于25%;呈碱性;部分溶于水和乙醇;稳定性差,在空气中易潮解。

【作用机制】遇水产生具有杀菌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又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反应,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主要用于消毒,一般带水清塘用量为20毫克/千克,浸洗浓度为10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浓度为1毫克/千克;②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一般使用前,最好先用水生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或蓝黑墨水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计算实际用药量,以保证疗效;③不能使用金属器皿盛本品;④禁与酸配伍使用;⑤使用时应戴橡皮手套,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⑥药效与池水的温度成正比,与pH、有机物、溶解氧等成反比。

(2)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60%~64%;呈酸性;稳定;易溶于水。

【作用机制】在水中产生次氯酸,使细菌原浆蛋白氧化,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主要用于消毒,一般全池泼洒浓度为0.3~0.6毫克/千克;②安全浓度范围小,使用时准确计算用量;③勿用金属器皿盛本品;④干燥处保存,避免接触酸、碱。

(3)二氧化氯(稳定性二氧化氯):

【性状】常温下为淡黄色气体;可溶于硫酸和碱中;可制成无色、无味、无臭和不挥发的稳定性液体。

【作用机制】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使用注意事项】①禁用金属容器盛装本品;②保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③不宜在阳光下进行消毒;④其杀菌效果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4)碘:

【性状】灰黑色或蓝黑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晶;有异臭;常温中易挥发,易溶于乙醇。

【作用机制】氧化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

【使用注意事项】①除用于消毒外,还用于驱虫;②密封、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

(5)聚维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性状】黄棕色至红棕色粉末;呈酸性;溶于水;含有效碘(I)为9%~12%。

【作用机制】本品接触机体时,能逐渐分解,缓慢释放出碘而起到消毒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用于鱼卵、水生动物体表消毒;②密封、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

2.醛类

(1)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

【性状】含37%~40%甲醛的水溶液,并含有10%~12%的甲醇或乙醇作稳定剂;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呈弱酸性;易挥发;有腐蚀性;在冷处(9 ℃以下)易聚合发生混浊或沉淀。

【作用机制】使病原体细胞质的氨基部分烷基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除了用于消毒外,还可用于组织的固定和保存;②使用时水温不应低于18 ℃;③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④禁用金属容器盛装本品;⑤保存于密闭的有色玻璃瓶中,并存放于阴凉、温度变化不大的地方,以防发生三聚甲醛白色絮状沉淀。使用时,如有白色沉淀,可将盛甲醛的瓶子放在热水中烫几十分钟,直至白色沉淀消失为止。

(2)戊二醛:

【性状】淡黄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特臭。

【作用机制】当pH为7.5~8.5时戊二醛作用最强,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其作用是甲醛的2~10倍。戊二醛杀灭微生物的机制是自由醛基与细胞表面或内部蛋白质或酶的氨基结合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导致微生物的死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加强了药物的表面活性作用,并影响微生物反相转录酶活性的作用可协同增效,消毒灭菌效果更加突出。

【使用注意事项】①勿用金属容器盛装;②避免接触皮肤和黏膜;③勿与阴离子类活性剂、无机盐类消毒剂及强碱类物质混用;④水质较清的瘦水塘及软体动物、鲑等冷水性鱼类慎用;⑤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

3.酸类 醋酸(乙酸):

【性状】无色液体;特臭;味极酸;易溶于水。

【作用机制】除用作杀菌剂、水质改良剂外,还用作杀虫剂或调节池水的pH。

【使用注意事项】放置玻璃瓶内,密封保存。

4.碱类 生石灰(氧化钙):

【性状】白色或灰白色块状;水溶液呈强碱性;在空气中极易吸水变为熟石灰而失效。

【作用机制】①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②使水中悬浮的胶状有机物沉淀,澄清池水;③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钙,能疏松淤泥的结构,改善底泥的通气条件,促进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④碳酸钙能起缓冲作用,使池水pH始终稳定于弱碱性;⑤增加钙肥,为鱼类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除用于消毒和环境改良外,还可清除敌害,一般带水清塘用量为200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浓度为20~30毫克/千克;②注意防潮,药品现用现配,不宜久储,晴天用药。

5.盐类

(1)氯化钠(食盐):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作用机制】改变病原体渗透压,使其脱水致死。

【使用注意事项】①除用于消毒外,还用于杀虫;②不宜在镀锌容器中浸洗,以免中毒。

(2)碳酸氢钠(小苏打):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作用机制】促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和核酸水解,分解糖类而使其被杀灭。

【使用注意事项】①常用作辅助剂,与食盐或敌百虫配合使用,可增强主效药物对真菌或寄生虫的杀灭作用;②密闭、干燥保存。

6.氧化剂

(1)高锰酸钾:

【性状】黑紫色细长结晶,带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在碱性或微酸性水中会形成二氧化锰沉淀。

【作用机制】遇有机物即释放新生态氧。迅速氧化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基团而发挥其杀菌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除用于消毒、防腐外,还可用于杀虫、解毒、除臭;②禁忌与甘油、碘和活性炭等研合;③溶液宜现用现配,久储易失效;④药效与水中有机物含量、水温有关,有机物含量少、水温高时,药效增强;⑤不宜在强光下使用,否则容易氧化失效;⑥避光保存于密封棕色瓶中。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性状】透明水溶液;无臭或类似臭氧的臭气;味微酸;不稳定,遇氧化物或还原物即分解产生泡沫,见光易分解变质,久储易失效,故常保存浓过氧化氢溶液(含H2O2 27.5%~31.0%),用时再稀释成含过氧化氢3%的溶液。

【作用机制】在水中能迅速释放出大量的氧,起杀菌和除臭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用于局部的消毒与清洁,但只适用于浅部伤口的清洁;②避光保存在棕色瓶中;③体弱的病鱼不宜使用。

7.染料 亚甲蓝(次甲基蓝、美蓝、品蓝):

【性状】深绿色,有光泽的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或乙醇;无臭;在空气中稳定;溶液呈碱性。

【作用机制】与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竞争性对抗,使酶成为无活性的氧化状态而显示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要用药级亚甲蓝;②低水温期药效差,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中,药效衰减快。

8.生物改良剂 生物改良剂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把水体或底泥中的氨态氮、硫化氢、油污等有害物质分解(或吸收),变成有益的物质,达到改良、净化环境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生物改良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硫杆菌和固氮菌等。

(1)光合细菌:有4科,即红螺菌、着色菌、绿色菌及曲绿菌。

【作用与用途】光合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在嫌气光照条件下吸收各种光谱,利用光能把氢或有机物作为氢的供给体,固定二氧化碳或低脂类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和繁殖,生长过程不产生氧气。光合细菌除了可吸收、降低水中的氨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消除它们对养殖水体的危害,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外,本身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H及辅酶等,因而,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的发生。

【使用注意事项】①勿与抗生素或消毒剂同时使用;②正常情况下,3天内不换水或减少换水量;③阴雨天不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2)硝化细菌:分为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

【作用和用途】将水环境中的氨或氨基酸转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放出热量,促使水体及底泥中的有毒成分转化为无毒成分,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勿与抗生素或消毒剂同时使用;②正常情况下3天内不换水或减少换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