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二节 江蓠的生态习性

2023-02-19

江蓠属分布较广,沿海各省都有分布,目前进行生产养殖的 有江蓠、粗江蓠、脆江蓠、细基江蓠、芋根江蓠、凤尾菜、细基江蓠 繁枝变型等7种。

根据江蓠种类和生长环境,可分为热带性、亚热带性和温带 性3种类型。我们常见的江蓠是温带性海藻,在我国从北到南 都有分布,但也不少种类只限于生长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等省(区)沿海,品种多、产量也高。一般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线 附近,少数生长在更深的水域中。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地势 平坦和水质肥沃的海区,生长尤为旺盛,多丛生固着在石块、砂 砾、贝壳等基质上。内湾、鱼塭分布较多,外海也有生长。在内 湾及鱼塭生长的,藻体一般较粗大,颜色较深;而在外海生长的, 藻体多数比较短小,颜色较浅;在同一海区,水深处色浓。

江蓠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因而有很少种类生长在深水 中。据试验,越接近水面的江蓠生长越好,水深至1.5 m处生长 就差。同样在水质澄清的海区,透明度较大时,藻体健壮,颜色 较深;反之,水质混浊时,江篱生长受到妨碍,藻体短小,颜色也 较浅。

江蓠对海水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从自然海区和鱼池、鱼塭 的情况来看,密度在1.004~1.026 g/cm3都能生长。因江蓠的 种类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鱼池、鱼塭生长 的,大多数为多年生种类的江蓠,要求的密度较低,密度的适应 范围在1.004~1.015 g/cm3,最适密度1.006~1.010 g/cm3; 相反,在自然海区生长的,多为1年生种类的江蓠,密度要求较 高,适应范围在1.010~1.026 g/cm3,最适密度1.015~1.020 g/cm3。为达到江蓠生长对密度的要求,凡需养殖江蓠的地方 必须有淡水流入,才能适宜江蓠的生长。

江蓠的生长适温范围很广,5~30℃的水温都可以生长,最 适宜的水温为15~25℃。根据这个温度,在我国北方5~8月 江篱生长最快,冬季1~2月水温最低时几乎停止生长。在潮间 带石沼中的藻体,甚至遭受冻害变白而死亡,或上部烂掉仅保留 藻体的基部。在华南沿海和福建沿海则恰恰相反,自然海区的 江蓠幼苗在漫长的高温夏季几乎停止生长;鱼塭、水塘中的江蓠 则不再进行营养体分枝繁殖,待秋凉水温下降到25℃以下时才 开始迅速生长或分枝繁殖,因此,这些江蓠冬春季生长最快。

江蓠的生殖季节在北方为5~11月。四分孢子成熟较早,6 ~7月水温17~24℃时出现繁殖盛期;而果孢子要在7~8月水 温超过21~24℃时才开始出现繁殖盛期。在南方福建沿海为4 ~5月,华南沿海则为3~5月,这个时期的水温在20~25℃,江 蓠藻体一般在繁殖盛期过后,便开始腐烂流失而死亡。

根据在广东省湛江港的调查,江蓠在一年当中可以繁殖3 ~4代。第一代繁殖期1~3月,盛期在3月下旬,所产生的幼 苗到5月下旬便长到3~5 cm。一部分个体便成熟,形成囊果 和四分孢子囊,并在6月放散孢子,形成第二代幼苗。另一部分 个体一直保持在0.5~1.0 cm的长度,度过夏季到10月以后才 开始生长。11月又有部分个体成熟,形成第三代或四代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