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第三节 海藻养殖的发展

2023-02-19

我国的海水养殖最早源于海藻栽培,之后贝、虾、鱼类养殖 业蓬勃兴起,但海藻栽培始终是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多年来 通过品种更新和栽培技术优化,海藻栽培发展稳定,栽培种类从 单一的海带,发展到现在的紫菜、裙带菜、江蓠、麒麟菜、羊栖菜 等10多个种类,规模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先生等率先在 世界上创立了海带筏式栽培技术,在对海带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研究的基础上,将海带的人工采苗、分苗和筏式栽培结合起来, 进行了海带的筏式栽培,开创了我国人工栽培海藻的历史。50 年代末,我国开发了海带夏苗培育技术,在青岛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室,将海带生产周期缩短为一年,海带 的栽培区域扩大至南方沿海。60年代,我国开始了海带育种研 究,育成了一批优良品种。70年代,我国海带的最高年产量达 到25万t。80年代以来,海带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根据国内 外市场的需要,开发了海带丝、海带结、海带卷等制品,使海带产 品的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海带栽培业的发展。 据200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的海带栽培规模43 944公 顷,栽培区域遍及除广东省和海南省以外的沿海各省,年产量 862 829 t(干品),居世界首位。海带产品大量出口日本,现在海 带栽培已成为辽宁、山东沿海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裙带菜的筏式栽培,80年代,以大连 为中心的裙带菜产品很快地进入了日本市场,成为我国北方沿 海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80年代末期,我国加大了优良 品种的引进和驯化的研究力度,完善了裙带菜半人工育苗技术, 栽培规模迅速扩大。90年代以来,裙带菜室内全人工育苗试验 成功,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人工苗种的使用率达到 40%。据200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栽培面积8 358公 顷,产量239 480 t(鲜品),远远超过了日本而接近韩国的水平, 产品除国内少量销售外,以盐渍品、干燥品和速冻品形式大量销 往日本,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左右。目前,裙带菜已成 为大连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贝壳丝状体的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进行了海区采苗和较大规模的栽培生产,创建了我国人工苗种 栽培紫菜的历史。60年代,紫菜室内全人工育苗试验成功并推 广应用于生产。70年代,将北方的条斑紫菜南移至江苏沿海, 使我国紫菜栽培规模进一步扩大。80年代以来,加强了新技 术、新品种的开发和引进工作,使我国紫菜体细胞采苗的关键技 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200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全 国紫菜栽培面积达到34 218公顷,年产干品80 380 t。

江蓠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70年代我国研究成功江蓠半 人工育苗技术和潮间带整畦散苗栽培、网帘夹苗栽培、浅海浮筏 栽培、鱼墁栽培等技术。据200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 江蓠栽培规模已达5 266公顷,年产量达98 563 t鲜品。

麒麟菜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海南等省,属于热带性藻类,是制 造卡拉胶的原料。1960年开发了珊瑚礁插枝栽培技术,使麒麟 菜生产进入了人工栽培阶段。1974年以后又改进为珊瑚枝绑 苗投海栽培,进一步扩大了麒麟菜的栽培规模。目前,我国麒麟 菜的栽培生产主要集中在海南省的琼海、文昌沿海。据2006年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栽培面积1 167公顷,年产量10 654 t 干品。

综上所述,我国的海藻栽培业从无到有,目前年产量居世界 首位。海藻产品除国内消费外,还大量销往国外,成为我国出口 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